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有關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吧,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清朝的軍服,也就是士兵們身上穿的服裝,上邊的字有的時候還是不一樣的,有的上面寫著兵字,而有的卻寫著勇字,在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還分為兩個呢,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區別很大的。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作為一個王朝,必然要有自己的常備武裝力量,所以兵就是指的是清朝的常被武裝,都知道,清朝最初的軍事力量是八旗軍,也就是剛入關時候的部隊,靠著這些在白山黑水鍛鍊成的軍隊,所向披靡,很快的佔領了東北。

要知道,如果不是吳三桂跟李自成的矛盾,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然後把清軍放入關中,可能清軍進關的腳步就要慢許多了,也許是因為在入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清軍格外注重軍隊建設。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兵包括了八旗兵,八旗兵就是清軍入關最早的那一批,但是後來隨著統一的步伐加快,軍隊的人越來越緊缺了,沒有辦法,所以就在民間讓漢人當兵,這也就是後來的綠營兵,為什麼叫綠營兵呢,因為他們的旗幟是綠色的,跟八旗兵區分開,但是也是常被武裝,也屬於兵的一種。

康熙以及之前的皇帝都是很倚重八旗兵的,雖然綠營兵也是兵,但是一般的都是在京師之外的地方,京師這麼重要的地方當然要屬於八旗兵駐紮保衛了。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不過,隨著國力日漸增強,八旗兵子弟也是出於養尊處優的地位,慢慢的,軍備廢弛,包括後來的平定三藩,都是綠營兵的功勞,也許是康熙看到了這一點,開始號召八旗子弟重振軍威,這才讓軍隊好了一點。

現在說說勇吧,其實勇出來的是在雍正乾隆以後,當有戰爭的時候,八旗兵跟綠營兵的兵馬不夠用了,就在當地徵兵,然後打完仗之後就解散了。

所以在待遇方面,兵跟勇是天壤之別,即使是綠營兵,雖然是漢人,但是也是常被武裝,所以待遇肯定好多了,勇說白了,只是打仗需要,沒有任何的福利等等。

清朝軍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一直到了後來,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八旗子弟更加不能用了,因為荒廢的太厲害了,所以皇帝不得不重用漢臣,比如曾國藩,李鴻章等等,曾國藩也開始練湘軍,也就是勇的一種,這個時候勇才是國家的常備力量。

不過跟之前兵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兵當時聽令於朝廷,但是勇呢,到後來只是忠於自己的將軍,不是直接忠於皇帝,這是最大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