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的家庭氛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1、看在眼裡

前兩天,聽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說起一件事,很是吃驚。她的一個學生,剛上小學三年級。期末考試作文寫的我的父親,結果,孩子寫了這麼一段話,看得她瞠目結舌:

記得有一次,爸爸悄悄走進我的房間,偷偷對我說:孩子,借爸爸一點錢,爸爸的錢都上交給你媽了。於是,我拿出自己的小豬存錢罐,把裡面的錢都給爸爸了。那一刻,我覺得爸爸真可憐……

成年人眼裡上交財權的理所當然,在孩子的眼裡竟然變了味兒。好笑之餘,不免讓人感嘆,都說爸爸會服軟對一個家庭有多重要,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一方手握財政大權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也未必有利。

2、強勢的父母,大多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我有一個朋友,年近四十還沒能進入婚姻,她的歷任男朋友對她的評價都是:“強勢”、“蠻橫”,甚至有一任男朋友在分手一段時間後給她發來微信:和你分手後,我總算不會因為壓力大而每天做噩夢了。

在一次聚會中,朋友偶然提起了她的原生家庭。我發現,她其實不太願意提起父親這個詞,就算偶爾說起,也都是父親的軟弱和無能:我爸是個窩囊廢。

她說,他任何事情都做不了主,連自己的錢他都一分不剩交到我媽。記得我上高中那會兒,有一次突然想起來自己忘帶訂書費了,我跟我爸要錢,結果他站在學校門口,連十塊錢都沒掏出來……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所以我覺得指望他不如指望我自己…

從頭到尾,朋友在描述自己父親時都毫不掩飾自己對父親明晃晃的輕視和鄙夷。

她的故事,讓我突然發現一個問題,一個“跪著”的父親無法幫助她正確認識家庭里正確的兩性相處模式。

於是,她越來越強勢,對待伴侶也越來越吹毛求疵,直至現在,仍然渴望愛情卻一無所獲。

3、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有研究表明,父母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甚至比母親要大。父親的一舉一動在孩子的眼裡無限放大,直至產生足以改變孩子整個人生的影響。有趣的是,男孩和女孩會因此朝著彼此相反的極端發展:怯懦無能的父親養出的都是極端強勢女兒,和同樣唯唯諾諾的兒子。

鄰居家有個孩子,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這個孩子性格特別內向,不擅長表達自己,也很難融入到群體當中。他很少主動和鄰居家的小朋友打招呼,每次都躲在爸爸後面。鄰居們都說,孩子小時候不這樣,後來不知怎麼,就越來越像他爸爸。有一次,在小區裡,見他爸爸被媽媽數落,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孩子為什麼在別人面前總是不敢大聲說話。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一個人與父母的關係,特別是和父親的關係,通常就是他與世界的關係。出生三至六週的新生兒就可以分辨出父親和母親,他們所表現出的行為也會隨著父母角色的不同發生改變:母親陪伴時會較為安靜,父親出現時會較為興奮和激動。

母親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喜歡停留在舒適區,可當父親照顧的時候,孩子則更願意探索外面的世界。當父親的角色失去力量,孩子和外界的互動就會出現問題。

4、控制慾

在一個家庭裡,除了語言暴力、冷暴力,其實還有一種很容易被忽視的暴力,叫經濟暴力。而經濟暴力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美國《赫芬頓郵報》前段時間,發表了一篇文章,經濟暴力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控制。

而良好的家庭關係,意味著彼此不控制。可生活裡,很多家庭裡,媽媽試圖通過金錢控制,來控制爸爸的日常。而這其實是一種嚴重缺乏信任的表現。意味著一個家庭出現了更大的問題。

幸福的家庭裡的互動模式都是相似的,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媽媽尊重爸爸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5、維護的永遠是自己

我特別喜歡閆妮。

閆妮和前夫離婚後,一直自己撫養女兒。可每每在媒體面前提到孩子的親生父親時,閆妮的評價總是很正面,說前夫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男人。

在錄製訪談節目《魯豫有約》時,主持人魯豫問閆妮,能否跟前夫成為好朋友,閆妮回答,她和前夫是一輩子的親人,就算現在遇上困難時,前夫還是會第一時間幫忙。

閆妮的女兒如今長大成人,身處父親缺失的離異家庭仍然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少不了閆妮背後的努力。閆妮對前夫的維護,讓女兒相信,即使父母分開,兩個人仍然能給她毫無保留的愛和關懷。

反之,如果是一個媽媽總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挖苦諷刺爸爸,孩子不懂分辨,不僅會對父親產生錯誤的認知,長大後為人處事中,也會習慣用偏頗的眼光看待別人。

6、適當迴避

電影《怦然心動》中,小女孩朱莉的父母因為家境拮据而爆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吵,這次爭吵發生在朱莉面前,導致朱莉誤以為父母爭吵的原因來源於自己,由此傷心了很久。直到後來,父母道歉,才得以釋懷。

很多身處糟糕家庭環境裡的年輕人普遍認為,童年時期父母在眼前爭吵、甚至動手的場面,比父母離異單親長大的境遇更加可怕。在孩子面前上演矛盾衝突,無異於將孩子的安全感親手打碎。

在這一點上,陳小春和應採兒的處理值得借鑑。在綜藝節目《三個院子》裡,這對暴脾氣夫婦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給對方擺黑臉。但當他們接到兒子Jasper視頻電話後,夫妻倆瞬間變臉。一副恩愛有加的模樣,陳小春還配合應採兒對Jasper賣萌,場面十分溫馨。直到Jasper說拜拜後掛掉電話,夫妻倆才回到吵架模式。當孩子在場時,夫妻雙方適度收斂負面情緒顯得尤為重要。

7、凡是應該有商量

這些年,很多人糾結,夫妻倆的錢應該怎麼花。大部分家庭都是媽媽管錢,但管錢從來都不是操控丈夫的手段。

有一次,蔡少芬和張晉接受採訪,被問及夫妻雙方誰掌管財政大權,張晉笑指太太蔡少芬是大權在握的管家婆。不過雖然大家覺得蔡少芬在掌管家用方面看起來很強勢,其實她非常小鳥依人,善解人意,每件事以自己為先。其實,早在張晉籍籍無名時,已經名利雙收的蔡少芬就展露出對丈夫的尊重和崇拜,讓這個男人放下一切壓力和負擔,專心磨練演技,直至一鳴驚人。世人都說蔡少芬有眼光能發掘一個全能好男人做丈夫,但仔細想想,好男人何嘗不是好女人用尊重和體貼打造出來的。

情感導師塗磊說:愛人是自己一生中真正的合夥人,所以要做到有商有量。雙方最好定期交換自己的想法。積極的溝通才能促進家庭關係的進一步穩固。

今天這個時代,做媽媽真的非常不容易,但強勢母親卻常常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媽媽強勢,爸爸軟弱,充滿控制慾的家庭裡,孩子往往對世界有偏頗的認知。父母之間的不平衡,會導致孩子心裡的失衡。有時候,讓父親歸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這不僅需要媽媽適時放手,更需要對爸爸有足夠的尊重和體諒。

END

關注“悟者空”,助力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