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侯家萍


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小時候家裡的秸稈要麼喂牛羊,要麼燒成草木灰,與豬糞、牛糞之類的攪拌在一起,當農家肥使用。那時地裡的病蟲害沒那麼猖狂,也不需要打多少農藥,種出來的瓜果蔬菜口感好,更重要的是藍天白雲很常見,河裡的水質清澈,魚蝦也多,印象中只有霧沒有霾。



秸稈燃燒完全可以不一刀切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重視,比如空氣質量變差了,那就得找原因,原來粗放的燒秸稈就成了關注的焦點。有些地方一燒起來烏煙瘴氣,嚴重的還會引起火災,所以就提出嚴控秸稈燃燒,各地也出現了一些響亮的口號。但實際上合理控制,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相反還會對農業生產有好處,比如病蟲害可減少,農家肥也有了。

圍追堵截不如疏通引渠

我國是農業大國,數千年來對於農作物秸稈大多以燃燒為主,如今情況有所變化,嚴防嚴控,一到秋收季節農民也緊張了。種地本來就沒啥錢掙,萬一把秸稈點著了,還得罰錢。既然這樣圍追堵截,還不如把措施落實到位,用實際行動解決秸稈問題,比如說招商引資讓企業來收秸稈,秸稈能賣錢,農民肯定不會亂燒。如果只說不能燒,卻不解決如何處置,那樣只會僵持。



農業無論何時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無論經濟水平發展到什麼階段,農業始終處於重要地位,像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也達到了新高度,農業相關的各種補貼也比較多,農民不是一種身份象徵,而是一種職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農業一直以來都是國之根本,沒有糧食的穩定,何來社會的安寧,傳統農業依舊會長期存在。



總之,秸稈問題得理性看待,毫無限制的燃燒也的確不合適,容易引發其他問題,一刀切似的控制也不合適,凡事得講個度。畢竟一些現實問題還是得解決,比如說秸稈直接還田,有的病蟲害卻難防治了,得加大農藥用量,這又引發其他問題。

你覺得秸稈問題該如何處理呢?歡迎在評論區多多分享。


微塵微視界


秸稈焚燒能否不搞“一刀切”,傳統農業還有存在價值嗎?



對於秸稈焚燒的問題,現在國家下大力氣治理秸稈焚燒,實行秸稈還田技術主要是為了防止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經過有關的專家研究,可以看出秸稈焚燒對我國的大氣環境汙染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推出了禁止秸稈焚燒一刀切的現象。

秸稈焚燒從理論上來講,確實對大氣汙染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畢竟秸稈焚燒一事出現了局部地區的霧霾現象,也就是菸灰四處亂竄,而且煙霧濃濃,影響了當地的視覺效果。當然秸稈焚燒也造成了很多的火災現象發生,比如紅參因秸稈回收直接被引起大的火災,甚至一片糧食區域,因秸稈焚燒造成的燒燬的現象。從這方面來看,禁止秸稈焚燒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如果秸稈焚燒不搞一刀切的話,只是局部地區進行傑哥分手,那就會引起農民看到附近地區有焚燒秸稈,也會相應的作出焚燒秸稈的現象。因為如果允許別人能焚燒秸稈,為什麼不能允許自己焚燒秸稈,畢竟現在社會講究是公平公正合理的法制社會,別人擁有的權利自己也可以擁有。這就是秸稈焚燒必須搞一道菜的主要原因。

如果這個分數不夠一刀切的話,依舊會出現以前的焚燒秸稈,造成大氣汙染,甚至出現火災的現象,而且還會持續發生,畢竟現在的秸稈的作用沒有其他的用經濟價值或者說經濟價值比較小,以至於不夠搬遷秸稈的費用。



對於傳統農業還有存在的價值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毋庸置疑的,傳統農業現在存在是適應當今社會農業發展的基本狀況。因為我國的土地面積比較大,而且18億畝的基本耕田絕大部分分佈在丘嶺、山區,是不能適合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所以傳統農業是必須存在的,而且有存在的價值和理由。

我國有13多億人口,其每天消費的糧食的數量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驚人的數字,如果單靠一些地勢平坦的基本耕田,比如說東北地區的大糧倉生產糧食是不能夠維持住我國人口的糧食消費的,所以傳統農業還必須在一些地方保留和使用。



總之,秸稈焚燒現在已經有一定的法律依據禁止秸稈焚燒,對於因秸稈焚燒造成重大火災會給予拘留和經濟處罰。如果這邊分手不搞一刀切的話,等於沒有禁止秸稈焚燒,以前的現象還會再發生,而且會逐漸蔓延開來,等於一刀切的效果都是白費的,火災的現象還會持續發生的。

對於傳統農業來說,在我國有很大的保留價值,至少能解決山區和丘陵地區農民的個人溫飽問題,儘管現在兩家比較便宜,但是農民的收入比較低,所以農民還需要依靠個人傳統的種植模式來維持家庭的溫飽問題。當然這也是維持國家的糧食價格,宏觀調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否則單靠那裡一些能使用大規模機械種植的區域來說,國家的糧食安全很難得到。


宗元三農堂


這些年來禁止焚燒秸稈,強制採取秸稈還田措施,確實傷害了很多農民的利益,尤其是在一些沒有條件施行措施的地方,強行推廣收到了不少農民反對。


不過隨著政策的進步,現在的秸稈焚燒政策已經不是一刀切了。前段時間吉林省發佈的秸稈禁燒相關政策:《吉林省2018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吉林省秸稈禁燒區劃定及管控規範(試行)》,首次劃分了“禁燒區”和“限燒區”。這項政策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並平衡了農民耕作需求與國家環保政策,打破了原來“一刀切”的模式。相信施行一段時間看到成效之後,就會逐漸在其他地區推廣開來。

針對“傳統農業還有存在的價值嗎?”這一問題,我認為,傳統農業的價值不能否認,從現在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從大局來說,國家將鄉村振興規劃已經提到了2050年,2018年~2022年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個階段,因此我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進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慢慢轉型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傳統農業落後的生產方式、生產工具肯定要讓步給先進的、科技化的手段和工具,比如目前流行的智能灌溉一體化系統、無人機植保打藥、利用農業物聯網設備(如農眼)進行精準種植、全程可視化溯源等等。


這些科技手段是為了提高農業種植效率、農產品產量質量而誕生,淘汰的是落後的農業方式和不再願意留守在土地上的農民,是以更前衛的方式來繼承傳統農業下的農業文明。

其次,從農村方面來說,生活肯定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的,不過傳統文化沉澱等,會在如今鄉村旅遊的興起下繼續保存並弘揚。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認為不必擔心幾千年的農業文明會隨著現代化的腳步消散,否則鄉村振興中的鄉風文明建設何以入手呢?


最後,從區域農業來說,北方的大田農業基本已經實現全程機械化操作,反之南方的農業由於地域地形限制,還在使用農耕的方式耕種,精細化的現代機械進程緩慢。但這並不代表著南方的農民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因為南方的很多地方都適合高經濟作物種植,如貴州大山上的茶葉,受優渥的環境、土壤影響,採用原生態的方式種植、採摘,反而保留了古樸獨特的茶香,在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賣價不菲,收到更多人的青睞。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同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大氣候農業,一個專注於農業大數據服務、堅持農業物聯網硬件創新的獨行者,時不時給大家帶來農業產業新變化、新趨勢,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支持,謝謝。


大氣候農業


有幸回答,傳統農業個人認為沒有商業價值,可能會有旅遊參觀價值。

傳統農業是以前的小農經濟,只能解決一家溫飽,想富裕奔小康基本不可能。但以後隨著規模化機械化農業發展,傳統農業可能會成為歷史,以後說不定會成立傳統農業博物館,供後輩人參觀。

秸稈焚燒當然不能搞一刀切。焚燒秸稈已經有很多年曆史了,農民每年都這麼做,突然不讓焚燒可以理解,畢竟確實汙染環境,但需要一個解決辦法,如果不焚燒秸稈,農民該怎麼處理這些秸稈呢?

政府應該擴大宣傳力度,幫農民找到一個既不汙染環境,又能為農民帶來實惠的解決方法,這才是根本之道。

這只是我的個人建議,如有不同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鄉村阿冬,一個東北農村小夥子在家創業,拍攝東北農村視頻,分享最淳樸的農村生活,希望大家關注,多多支持一下,謝謝


鄉村阿冬


說實話,農村大量的雜草已經全面覆蓋農田,雜草,枯樹,爛葉遍地都是。唯一有效有益的方法就是付諸一炬,快速有效地解決,同時更能增加農田地養份肥料。但是如果放開焚燒,勢必會有其他諸如塑料,化學垃圾等等焚燒後造成空氣惡劣,味道難聞。總體來說不應該一刀切,其根源在於教育。要讓所有的人明白,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能做的。這樣,所謂的條條款款都沒有用武之地了。


阿倫的故事34767428


秸稈大面積焚燒確實影響大氣環境,不燒造成浪費的同時也影響自然環境和視覺環境,焚燒還田也是農民的無奈之舉,僅用“堵、禁”的辦法難以解決問題。

國家、科研人員要著力於秸稈再利用開發上,如飼養家畜、粉碎還田、造紙利用等……,既解決問題又讓農民獲益才是上策。


華人之星木子


確實不能一刀切,集中焚燒尾氣處理灰渣還田,辦法有的是,關鍵是成本和政府作為。


萬年單身狗成精


如果你喝西北風能活著。農業也就沒價值了。


實現一個曉目標


秸稈還田做細些,生物質燃料化後還是燒,僅燒的方式不同,還是致力於生物能源利用為妙!


塔蓯蓉123456


你先去火星把戶口辦好,然後呢,傳統農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