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一)

《平凡的世界》(一)

第一章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在這樣雨雪交加的日子裡,如果沒有什麼緊要事,人們寧願一整天足不出戶。因此,縣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時少了許多嘈雜。街巷背陰的地方。冬天殘留的積雪和冰溜子正在雨點的敲擊下蝕化,石板街上到處都漫流著骯髒的汙水。風依然是寒冷的。空蕩蕩的街道上,有時會偶爾走過來一個鄉下人,破氈帽護著腦門,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蘿蔔,有氣無力地呼喚著買主。唉,城市在這樣的日子裡完全喪失了生氣,變得沒有一點可愛之處了。

只有在半山腰縣立高中的大院壩裡,此刻卻自有一番熱鬧景象。午飯鈴聲剛剛響過,從一排排高低錯落的石窯洞裡,就跑出來了一群一夥的男男女女。他們把碗筷敲得震天價響,踏泥帶水、叫叫嚷嚷地跑過院壩,向南面總務處那一排窯洞的牆根下蜂湧而去。偌大一個院子,霎時就被這紛亂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爛泥灘。與此同時,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讀生們,也正三三兩兩湧出東面學校的大門。他們撐著雨傘,一路說說笑笑,通過一段早年間用橫石片插起的長長的下坡路,不多時便紛紛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在校園內的南牆根下,現在已經按班級排起了十幾路縱隊。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給眾人分飯菜。每個人的飯菜都是昨天登記好並付了飯票的,因此程序並不複雜,現在值日生只是按飯表付給每人預訂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裡面有些叫人嘴饞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其它內容和甲菜一樣,只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可就差遠了,清水煮白蘿蔔——似乎只是為了掩飾這過分的清淡,才在裡面象徵性地漂了幾點辣子油花。不過,這菜價錢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錢。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臉盆裡盛一點,看來吃得起肉菜的學生沒有幾個。丙菜也用小臉盆盛一點,說明吃這種下等伙食的人也沒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燒瓷大腳盆盛著,海海漫漫的,顯然大部分人都吃這種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麵饃,玉米麵饃,高粱面饃;白、黃、黑,顏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別;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

從排隊的這一片黑鴉鴉的人群看來,他們大部分都來自農村,臉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體力勞動的痕跡。除過個把人的衣裝和他們的農民家長一樣土氣外,這些已被自己的父輩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還算體面。貧困山區的農民儘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唸書,家長們就是咬著牙關省吃節用,也要給他們做幾件見人衣裳。當然,這隊伍裡看來也有個把光景好的農家子弟,那穿戴已經和城裡幹部們的子弟沒什麼差別,而且胳膊腕上往往還撐一塊明晃晃的手錶。有些這樣的“洋人”就站在大眾之間,如同鶴立雞群,毫不掩飾自己的優越感。他們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後面,雖然人數寥寥無幾,但卻特別惹眼。

在整個荒涼而貧瘠的黃土高原,一個縣的縣立高中,就算是本縣的最高學府吧,也無論如何不可能給學生們蓋一座餐廳。天好天壞,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這些青年都來自山鄉圪嶗,誰沒在野山野地裡吃過飯呢?因此大家也並不在乎這種事。通常天氣好的時候,大家都各自和要好的同學蹲成一圈,說著笑著就把飯吃完了。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飯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護著碗,趔趔趄趄穿過爛泥塘般的院壩,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會功夫,飯場上就稀稀落落的沒有幾個人了。大部分班級的值日生也都先後走了。

現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個人留在空無人跡的飯場上。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大概是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一類的病,留下了痼疾,因此行走有點瘸跛。她面前的三個菜盆裡已經沒有了菜,饃筐裡也只剩了四個焦黑的高粱面饃。看來這幾個黑傢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為她自己手裡拿著一個白麵饃和一個玉米麵饃,碗裡也象是乙菜。這說明跛女子算得上中等人家。她端著自己的飯菜,滿臉不高興地立在房簷下,顯然是等待最後一個跚跚來遲者——我們可以想來這必定是一個窮小子,他不僅吃這最差的主食,而且連五分錢的丙菜也買不起一份啊!

雨中的雪花陡然間增多了,遠遠近近愈加變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靜無聲。隱約地聽見很遠的地方傳來一聲公雞的啼鳴,給這灰濛濛的天地間平添了一絲睡夢般的陰鬱。”

就在這時候,在空曠的院壩的北頭,走過來一個瘦高個的青年人。他胳膊窩裡夾著一隻碗,縮著脖子在泥地裡蹣跚而行。小夥子臉色黃瘦,而且兩頰有點塌陷,顯得鼻子象希臘人一樣又高又直。臉上看來才剛剛褪掉少年的稚氣——顯然由於營養不良,還沒有煥發出他這種年齡所特有的那種青春光彩。

他撩開兩條瘦長的腿,撲踏撲踏地踩著泥水走著。這也許就是那幾個黑麵饃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憐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這種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儘管式樣裁剪得勉強還算是學生裝,但分明是自家織出的那種老土粗布,而且黑顏料染得很不均勻,給人一種骯骯髒髒的感覺。腳上的一雙舊黃膠鞋已經沒有了鞋帶,湊合著系兩根白線繩;一隻鞋幫上甚至還綴補著一塊藍布補丁。褲子顯然是前兩年縫的,人長布縮,現在已經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虧襪腰高,否則就要露肉了。(可是除過他自己,誰又能知道,他那兩隻線襪子早已經沒有了後跟,只是由於鞋的遮掩,才使人覺得那襪子是完好無缺的)。

他徑直向飯場走過來了。現在可以斷定,他就是來拿這幾個黑麵饃的。跛女子在他未到饃筐之前,就早已經迫不及待地端著自己的飯碗一瘸一跛地離開了。

他獨個兒來到饃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後便彎腰拾了兩個高粱面饃。筐裡還剩兩個,不知他為什麼沒有拿。

他直起身子來,眼睛不由地朝三隻空蕩蕩的菜盆裡瞥了一眼。他瞧見乙菜盆的底子上還有一點殘湯剩水。房上的簷水滴答下來,盆底上的菜湯四處飛濺。他扭頭瞧了瞧:雨雪迷濛的大院壩裡空無一人。他很快蹲下來,慌得如同偷竊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著雨水的剩菜湯往自己的碗裡舀。鐵勺刮盆底的嘶啦聲象炸彈的爆炸聲一樣令人驚心。血湧上了他黃瘦的臉。一滴很大的簷水落在盆底,濺了他一臉菜湯。他閉住眼,緊接著,就見兩顆淚珠慢慢地從臉頰上滑落了下來——唉,我們姑且就認為這是他眼中濺進了辣子湯吧!

他站起來,用手抹了一把臉,端著半碗剩菜湯,來到西南拐角處的開水房前,在水房後牆上伸出來的管子上給菜湯裡攙了一些開水,然後把高粱面饃掰碎泡進去,就蹲在房簷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後看著一位女生來到饃筐前,把剩下的那兩個黑麵饃拿走了。是的,她也來了。他望著她離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會。

這幾乎成了一個慣例:自從開學以來,每次吃飯的時候,班上總是他兩個最後來,默默地各自拿走自己的兩個黑高粱面饃。這並不是約定的,他們實際上還並不熟悉,甚至連一句話也沒說過。他們都是剛剛從各公社中學畢業後,被推薦來縣城上高中的。開學沒有多少天,班上大部分同學相互之間除過和同村同校來的同學熟悉外,生人之間還沒有什麼交往。

他蹲在房簷下,一邊往嘴裡扒拉飯,一邊在心裡猜測: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後來取飯,原因大概和他一樣。是的,正是因為貧窮,因為吃不起好飯,因為年輕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們躲避公眾的目光來悄然地取走自己那兩個不體面的黑傢伙,以免遭受許多無言的恥笑!

但他對她的一切毫無所知。因為班上一天點一次名,他現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紅梅。

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孫少平吧?

第二章

孫少平上這學實在是太艱難了。象他這樣十七、八歲的後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齡。可是他每頓飯只能啃兩個高粱面饃。以前他聽父親說過,舊社會地主喂牲口都不用高粱——這是一種最沒營養的糧食。可是就這高粱面他現在也並不充足。按他的飯量,他一頓至少需要四五個這樣的黑傢伙。現在這一點吃食只是不至於把人餓死罷了。如果整天坐在教室裡還勉強能撐得住,可這年頭“開門辦學”,學生們除過一群一夥東跑西顛學工學農外,在學校裡也是半天學習,半天勞動。至於說到學習,其實根本就沒有課本,都是地區發的油印教材,課堂上主要是念報紙上的社論。開學這些天來,還沒正經地上過什麼課,全班天天在教室裡學習討論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當然發言的大部分是城裡的學生,鄉里來的除過個別膽大的外,還沒人敢說話。

每天的勞動可是雷打不動的,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幹到吃晚飯。這一段時間是孫少平最難熬的。每當他從校門外的坡底下挑一擔垃圾土,往學校後面山地裡送的時候,只感到兩眼冒花,天旋地轉,思維完全不存在了,只是吃力而機械地蠕動著兩條打顫的腿一步步在山路上爬蜒。

但是對孫少平來說,這些也許都還能忍受。他現在感到最痛苦的是由於貧困而給自尊心所帶來的傷害。他已經十七歲了,胸腔裡跳動著一顆敏感而羞怯的心。他渴望穿一身體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學的面前;他願自己每天排在買飯的隊伍裡,也能和別人一樣領一份乙菜,並且每頓飯能搭配一個白饃或者黃饃。這不僅是為了嘴饞,而是為了活得尊嚴。他並不奢望有城裡學生那樣優越的條件,只是希望能象大部分鄉里來的學生一樣就心滿意足了。

可是這絕對不可能。家裡能讓他這樣一個大後生不掙工分白吃飯,讓他到縣城來上高中,就實在不容易了。大哥當年為了讓他和妹妹上學,十三歲高小畢業,連初中也沒考,就回家務了農。至於大姐,從小到大連一天書也沒有念過。他現在除過深深地感激這些至親至愛的人們,怎麼再能對他們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呢?

少平知道,家裡的光景現在已經臨近崩潰。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癱在炕上;父母親也一大把歲數,老胳膊老腿的,掙不了幾個工分;妹妹升入了公社初中,吃穿用度都增加了;姐姐又尋了個不務正業的丈夫,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要他們家經常接濟一點救命的糧食——他父母心疼兩個小外孫,還常常把他們接到家裡來餵養。

家裡實際上只有大哥一個全勞力——可他也才二十三歲啊!親愛的大哥從十三歲起就擔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沒有他,他們這家人不知還會破落到什麼樣的境地呢!

按說,這麼幾口人,父親和哥哥兩個人勞動,生活是應該能夠維持的。但這多少年來,莊稼人苦沒少受,可年年下來常常兩手空空。隊裡窮,家還能不窮嗎?再說,父母親一輩子老實無能,老根子就已經窮到了骨頭裡。年年缺空,一年更比一年窮,而且看來再沒有任何好轉的指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上到高中,還有什麼可說的呢?話說回來,就是家裡有點好吃的,好穿的,也要首先考慮年邁的祖母和年幼的妹妹;更何況還有姐姐的兩個嗷嗷待哺的小生命!

他在眼前的環境中是自卑的。雖然他在班上個子最高,但他感覺他比別人都低了一頭。

而貧困又使他過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別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對一切家境好的同學內心中有一種變態的對立情緒。就說現在吧,他對那個派頭十足的班長顧養民,已經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反感情緒。每當他看見他站在講臺上,穿戴得時髦筆挺,一邊優雅地點名,一邊揚起手腕看錶的神態時,一種無名的怒火就在胸膛裡燃燒起來,壓也壓不住。點名的時候,點到誰,誰就答個到。有一次點到他的時候,他故意沒有吭聲。班長瞪了他一眼,又喊了一聲他的名字,他還是沒有吭聲。如果在初中,這種情況說不定立即就會引起一場暴力性的衝突。大概因為大家剛升入高中,相互不摸情況,班長對於他這種汙辱性的輕蔑,採取了剋制的態度,接著去點別人的名了。

點完名散場後,他和他們村的金波一同走出教室。這傢伙喜眉笑臉地對他悄悄伸出一個大拇指,說:“好!”“我擔心這小子要和我打架。”孫少平事後倒有點後悔他剛才的行為了。

“他小子敢!”金波瞪起一雙大花眼睛,拳頭在空中晃了晃。

金波和他同齡,個子卻比他矮一個頭。他皮膚白晰,眉目清秀,長得象個女孩子。但這人心卻生硬,做什麼事手腳非常麻利。平靜時象個姑娘,動作時如同一隻老虎。

金波他父親是地區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家庭情況比孫少平要好一些,生活方面在班裡算是屬於較高層次的。少平和這位“富翁”的關係倒特別要好。他和他從小一塊耍大,玩性很投合。以後又一直在一起上學。在村裡,金波的父親在門外工作,他家裡少不了有些力氣活,也常是少平他父親或哥哥去幫忙。另外,金波的妹妹也和他妹妹一塊上學,兩個孩子好得形影不離。至於金波對他的幫助,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在公社上初中時,離村十來里路,為了省糧省錢,都是在家裡吃飯——晚上回去,第二天早上到校,順便帶著一頓中午飯。每天來回二十里路,與他一塊上學的金波和大隊書記田福堂的兒子潤生都有自行車,只有他是兩條腿走路。金波就和他共騎一輛車子。兩年下來,潤生的車子還是新的,金波的車子已經破爛不堪了。他父親只好又給他買了一輛新的。現在到了縣城,離家六、七十里路,每星期六回家,他更是離不開金波的自行車了。另外,到這裡來以後,金波還好幾次給他塞過白麵票。不過,他推讓著沒有要——因為這年頭誰的白麵票也不寬裕;再說,幾個白麵饃除頂不了什麼事,還會慣壞他的胃口的……唉,儘管上這學是如此艱難,但孫少平內心深處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滋味。他現在已經從山鄉圪嶗裡來到了一個大世界。對於一個貧困農民的兒子來說,這本身就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啊!

每天,只要學校沒什麼事,孫少平就一個人出去在城裡的各種地方轉:大街小巷,城裡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沒去過的地方都去。除過幾個令人敬畏的機關——如縣革委會、縣武裝部和縣公安局外,他差不多在許多機關的院子裡都轉過了——大多是假裝上廁所而哄過門房老頭進去的。由於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這身破衣服在公眾場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這個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蕩。他在這其間獲得了無數新奇的印象,甚至覺得瀰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煙味聞起來都是別具一格的。當然,許許多多新的所見所識他都還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無疑都在他的精神上產生了影響。透過城市生活的鏡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見了他已經生活過十幾年的村莊——在那個位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裡,原來許多有意義的東西,現在看起來似乎有點平淡無奇了。而那裡許多本來重要的事物過去他卻並沒有留心,現在倒突然如此鮮活地來到了他的心間。

除過這種漫無目的的轉悠,他現在還養成了一種看課外書的習慣。這習慣還是在上初中的最後一年開始的。有一次他去潤生家,發現他們家的箱蓋上有一本他媽夾鞋樣的厚書,名字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起先他沒在意——一本鍊鋼的書有什麼意思呢?他隨便翻了翻,又覺得不對勁。明明是一本鍊鋼的書,可裡面卻不說鍊鋼鍊鐵,說的全是一個叫保爾·柯察金的蘇聯人的長長短短。他突然對這本奇怪的書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這本書倒究是怎麼回事。潤生說這書是他姐的——潤生他姐在縣城教書,很少回家來;這書是潤生他媽從城裡拿回來夾鞋樣的。

潤生媽同意後,他就拿著這本書匆匆地回到家裡,立刻看起來。

他一下子就被這書迷住了。記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來往常他都要出山給家裡砍一捆柴;可是這天他哪裡也沒去,一個人躲在村子打麥場的麥秸垛後面,貪婪地趕天黑前看完了這書。保爾·柯察金,這個普通外國人的故事,強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靈。

天黑嚴以後,他還沒有回家。他一個人呆呆地坐在禾場邊上,望著滿天的星星,聽著小河水朗朗的流水聲,陷入了一種說不清楚的思緒之中。這思緒是散亂而飄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測的。他突然感覺到,在他們這群山包圍的雙水村外面,有一個遼闊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現在朦朧地意識到,不管什麼樣的人,或者說不管人在什麼樣的境況下,都可以活得多麼好啊!在那一瞬間,生活的詩情充滿了他十六歲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時浮現出保爾瘦削的臉頰和他生機勃勃的身姿。他那雙眼睛並沒有失明,永遠藍瑩瑩地在遙遠的地方兄弟般地望著他。當然,他也永遠不能忘記可愛的富人的女兒冬妮婭。她真好。她曾經那樣地熱愛窮人的兒子保爾。少平直到最後也並不恨冬妮婭。他為冬妮婭和保爾的最後分手而熱淚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個冬妮婭該多麼好啊!這一天,他忘了吃飯,也沒有聽見家人呼叫他的聲音。他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裡,聽見父親的抱怨聲和看見哥哥責備的目光,在鍋臺上端起一碗冰涼的高粱米稀飯的時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現實中……從此以後,他就迷戀上了小說,尤其愛讀蘇聯書。在來高中之前,他已經看過了《卓婭和舒拉的故事》。

現在,他在學校和縣文化館的圖書室裡千方百計搜尋書籍。眼下出的的書他都不愛看,因為他已經讀過幾本蘇聯小說,這些中國的新書相比而言,對他來說已經沒什麼意思了。他只搜尋外國書和文化革命前出的中國書。

漸漸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讀書中。沒事的時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爛被褥裡沒完沒了地看。就是到學校外面轉悠的時候,胳膊窩裡也夾著一本——轉悠夠了,就找個僻靜地方看。後來,竟然發展到在班上開會或者政治學習的時候,他也偷偷把書藏在桌子下面看。

不久,他這種不關心無產階級政治,光看“反動書”的行為就被人給班主任揭發了。告密者就是離他座位不遠的跛女子侯玉英。這是一位愛關心別人私事的女同學。生理的缺陷似乎帶來某種心理的缺陷:在生活中她最關注的是別人的缺點,好象要竭力證明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你們的腿比我好,但另外的地方也許並不如我!侯玉英討論時常常第一個發言,象幹部們一樣頭頭是道地解釋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勞動時儘管腿不好,總是搶著幹。當然也愛做一些好人好事;同時又象紀律監察委員會的書記一樣監督著班上所有不符合革命要求的行為。

那天班上學習《人民日報》社論《領導幹部帶頭學好》的文章,班主任主持,班長顧養民念報紙。孫少平一句也沒聽,低著頭悄悄在桌子下面看小說。他根本沒有發現跛女子給班主任老師示意他的不規行為。直等到老師走到他面前,把書從他手裡一把奪過之後,他才猛地驚呆了。全班頓時鬨堂大笑。顧養民不念報了,他看來似乎是一副局外人的樣子,但孫少平覺得班長分明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看老師怎樣處置他呀。

班主任把沒收的書放在講桌上,先沒說什麼,讓顧養民接著往下念。

學習完了以後,老師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書又還給了他,並且說:“《紅巖》是一本好書,但以後你不要在課堂上看了。去吧……”

孫少平懷著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師的房子。他從老師的眼睛裡沒有看出一絲的譴責,反而滿含著一種親切和熱情。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對書更加珍愛了。是的,他除過一天幾個黑高粱面饃以外,再有什麼呢?只有這些書,才使他覺得活著還是十分有意義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並且喚起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某種美好的嚮往——沒有這一點,他就無法熬過眼前這艱難而痛苦的每一個日子。而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實際上還有一件令他無法言明的、給他內心帶來一絲溫暖和愉快的小小的事情。這件事實際上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就是:每天吃飯的時候,在眾人散盡而他一個人去取自己那兩個黑饃——每當這樣的時候,他總能看見另外一個人做同樣一件事。

當然,在起先的時候,他和那個叫郝紅梅的女生都是毫不相干地各自拿了自己的饃就離開了。

不知是哪一天,她走過來的時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儘管誰也沒說話,但實際上說了。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種沒有語言的語言。從此以後,這種眼睛的“交談”就越來越多了。

孫少平發現,郝紅梅實際上是班裡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為她穿戴破爛,再加上一臉菜色,才使得所有的人都沒有發現這一點。這種年齡的男青年,又剛剛有了一點文化,往往愛給一些“洋女生”獻殷勤。尤其是剛從農村來的男生,在他們的眼裡,城裡幹部的女兒都好象是下凡的仙女。當然,這般年齡的男女青年還說不上正經八板地談戀愛,但他們無疑已經浮淺地懂得了這種事,並且正因為剛懂得,因此比那些有過經歷的人具有更大的激情。唉,誰沒有經過這樣的年齡呢?在這個維特式的騷動不安的年齡裡,異性之間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個少年的內心掀起狂風巨浪!

孫少平目前還沒有到這樣的地步。他只是感到,在他如此潦倒的生活中,有一個姑娘用這樣親切而善意的目光在關注他,使他感到無限溫暖。她那可憐的、清瘦的臉頰,她那細長的脖項,她那剛能遮住羞醜的破爛衣衫,都在他的內心蕩漾起一種春水般的波瀾。

他們用眼睛這樣“交談”了一些日子後,終於有一天,她取完那兩個黑麵饃,遲疑地走到他跟前,小聲問他:“那天,老師沒收了你的那本書,叫什麼名字?”

“《紅巖》。我在縣文化館借的。”他拿黑麵饃的手微微抖著,回答她。她離他這麼近,他再也不敢看她了。他很不自在地把頭低下,看著自己手裡的那兩個黑東西。“那裡面有個江姐……”她本來不緊張,但看他這樣不自在,聲音也有點不自然了。

他趕忙說:“是。後來犧牲了……很悲壯!”他加添了一個自認為很出色的詞,頭仍然低著。

“還有一個雙槍老太婆。”她又說。

‘你也看過這書?”他現在才敢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我沒看過。以前聽我爸說過裡面的故事。”

“你爸?你爸看過?”

“嗯。”

“你爸在?……”少平顯然有點驚訝這位穿戴破爛的女生,她父親竟然看過《紅巖》,因此弄不明白她父親是幹什麼的了。“我爸是農民,成份不好,是地主,不,我爺爺是地主,所以……”

“那你爸上過學?”

“我爸沒上過。我爺上過。我爸的字是我爺教的。我爺早死了……我沒看過《紅巖》小說,但我會唱《紅巖》歌劇裡的歌。我的名字就是我爸從這歌詞裡面取的。那歌劇裡有一句歌詞是:紅巖上,紅梅開……”

她這樣輕聲慢語地說著,他呆呆地聽著。

她突然紅著臉說:“你的書還了沒有?”

他說:“還沒。”

“能不能借我看一下?”

“能!”他爽快地回答。

於是,第二天他就把書交到了她的手裡。

在這以後,只要孫少平看過的書,就借給郝紅梅看。無論是他給她借書,還是她給他還書,兩個人不約而同地都是悄悄進行的。他們都知道,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這樣過分親密的交往,如果讓班裡的同學們發現了,會引起什麼樣的反響——那他們也就別想安寧地過日子了!

第三章

驚蟄過後很長一段日子,儘管節令也已經又越過了春分,但連綿的黃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裡草木枯黑,一片荒涼。只是夜晚的時間倒明顯地縮短了。

一直到了四月初,清明節的前一天,突然颳起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黃風。風颳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裡點亮燈。根據往常的經驗,這場黃風是天氣變暖的先兆。是的,從節令來看,也應該有些春天的跡象了。

清明那一天,黃風停了。但天空仍然瀰漫著塵埃,灰漠漠一片籠罩著天地。

以後緊接著的幾天,氣候突然轉暖了。人們驚異地發現,街頭和河岸邊的柳樹不知不覺地抽出了綠絲;桃杏樹的枝頭也已經綴滿了粉紅的花蕾。如果留心細看,那向陽山坡的枯草間,已經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時,還有些別的樹木的枝條也開始泛出鮮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象剛開始發育的姑娘一樣令人悅目。

孫少平的日子過得和往常差不多:吃黑高粱面饃;看借來的課外書;在城裡的各個地方轉悠。他繼續把看完的書又借給郝紅梅看。他們兩個人現在的交往,倒比開始時自然多了,並且對對方的一些情況也有了解。

時間長了一些,班上同學之間也開始變得熟悉起來。他和鄉里來的一些較貧困的學生初步建立起了某種友誼關係。由於他讀書多,許多人很愛聽他講書中的故事。這一點使孫少平非常高興,覺得自己並不是什麼都低人一等。加上氣候變暖,校園裡已經桃紅柳綠,他的心情開朗了許多。而且他的單衣薄裳現在穿起來倒也正合適,不冷不熱。除過肚子照樣填不飽外,其它方面應該說相當令人滿意了。

這天下午勞動,全班學生在學校後面的一條拐溝裡挖他們班種的地。不到一個小時,孫少平就感到餓得頭暈眼花。他有氣無力地掄著鐮頭,儘量使自己不落在別人的後面。

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時候,他們村的潤生突然來到他眼前,說:“少平,我姐中午來找我,說讓我把你帶上,下午到我二爸家去一下。她說有個事要給你說。我姐還說讓你下午別在學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飯……。”潤生說完這話,就又回到他挖地的地方去了。

孫少平一下子被這意外的邀請弄得不知所措。

潤生的姐姐叫他有什麼事呢?而且還叫他到她二爸家去!

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潤生他二爸是縣革委會的副主任,在縣上可是一個大人物。有時他二爸路過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車呢。記得當時他常常想走近去看看停在公路邊的小車,都嚇得不敢去,何況現在要叫他去他們家吃飯呢!

不過,他對潤生的姐姐潤葉倒懷有一種親切的感情。儘管潤葉她爸是他們村的支部書記,她二爸又是縣上的領導,門第當然要高得多,但潤葉姐不管對村裡的什麼人都特別好。而最主要的是,潤葉姐小時候和他大哥一塊耍大,又一起唸書唸到小學。後來潤葉姐到縣城上了中學,而哥哥因為家窮回村當了農民。但潤葉姐對哥哥還象以前一樣好。後來潤葉姐在縣上的城關小學教了書,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來,還總要到他們家來串門,和哥哥拉家常話。她每次來他們家都不空手,總要給他祖母帶一些城裡買的吃食。最叫全村人驚訝的是,她每次回村來,還提著點心來看望她戶族裡一個傻瓜叔叔田二。田二自己傻不說,還有個傻兒子,父子倆經常在窯裡屙尿,臭氣熏天,村裡人一般誰也不去他家踏個腳蹤;而潤葉姐卻常提著點心去看他們,這不得不叫全村人誇讚她的德行了。

相比之下,潤葉她爸倒沒有她在村裡威信高。由於父親和哥哥性子都很耿直,少不了常和書記頂頂碰碰,因此他們兩家的關係並不怎麼好。但潤葉姐卻始終和他們家保持著一種親密關係。也許因為這一點,平時書記才沒有過分地和他們一家人過不去。少平在內心一直對潤葉姐充滿了尊敬和感激。

按說,潤葉姐要求他的事,他都應該按她說的做。但現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飯,他倒的確有點惶恐和為難了。他想到他穿這麼一身破爛衣服,要跑到尊貴的縣領導家裡去作客,由不得一陣陣心跳耳熱。

一直到收工回了宿舍,學校馬上要開飯的時候,孫少平還是拿不定主意。他想他如果不去,就太對不起潤葉姐了,況且潤葉姐還有話要對他說呢;他不去,說不定還會誤了潤葉姐的什麼事。如果去,他又感到有點懼怕。他長這麼大。還沒到這麼大的領導家裡去過,更不要說還要在人家家裡吃飯。另外,他感到他的這身衣服也太丟人了。

他突然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先不去潤葉姐二爸家吃飯。等他在學校吃完飯後,過一段時間,他直接到城關小學去找潤葉。這樣既見了潤葉姐,又可以不去她二爸家。至於城關小學,他知道就在中學下面不遠的地方,他前一段瞎轉悠的時候還到這小學的操場上去過。

他這樣決定以後。又想到潤生說不定馬上就要叫他來了,因此不能呆在宿舍裡得找個地方去躲一躲。

他很快出了宿舍,來到院子裡。

到哪裡去呢?現在還沒開飯——就是開了飯,他也要等別人吃完以後才去。這期間還有一段時間,反正總得找個去處。

他於是出了南邊總務處旁邊的一個小門。來到學校圍牆外面。他沿著牆根向西面的一個小溝岔走去。

孫少平在這小山溝裡消磨了一陣時間,並且還折了一枝發綠的柳枝,做了一隻哨子,噙在嘴裡吹著——他身上顯然還有些孩子氣。

他約摸別人已經打完飯後,才從那個小門進了校園,來到飯場上。他走到饃筐前,看見裡面只留了兩個黑麵饃——這說明郝紅梅已經把自己的兩個拿走了。

他取了這兩個黑饃,向宿舍走去。他想,等他吃完這兩個饃,再喝一點開水,就去小學找潤葉姐呀;也許那時潤葉姐還沒從她二爸家返回學校,但這不要緊,他可以在她門外等一等。

孫少平這樣想著,拿著兩個黑饃走到了他宿舍的門口。

他在門門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見潤葉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邊沿上,望著他發笑——顯然在等他回來。

少平一下子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倒是潤葉姐走上前來,仍然笑著說:“我讓潤生叫你到我二爸家去,你怎麼不來呢?”“我……”他不知說什麼才對。

潤葉姐敏捷地一把從他手裡奪過那兩個黑饃,問:“哪個是你的碗?”

他指了指自己的碗。

她把饃放在他碗裡,說:“走,跟我吃飯去!”“我……”

潤葉已經過來,扯著他的袖口拉他了。

現在沒辦法拒絕了,少平只好跟著潤葉姐起身了。

他一路相跟著和潤葉姐進了縣革委會的大門。進了大門後,他兩隻眼睛緊張地掃視著這個神聖的地方。縣革委會一層層窯洞沿著一個個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著一座大禮堂,給人一種非常壯觀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窯洞都亮起燈火,簡直就象一座宏偉的大廈。

現在,少平看見最上面一排窯洞的磚牆邊上,潤生探出半截身子正看著他們往上走。潤生抽著紙菸,不老練地彈著菸灰。田福堂的這個寶貝兒子剛一進城,就把幹部子弟的派勢都學會了。

少平跟潤葉進了她二爸家的院子,潤生走過來對他說:“我到宿舍找了你兩回,你到哪裡去了?”

少平有點不好意思,說:“我……去給學校還钁頭去了。”他一邊撒謊,一邊瞥了一眼這家著名人物的院子:一共四孔窯洞,一個不大的獨院;牆那邊看來還住著另外幾家領導,格局和這院子一模一樣。院子東邊有個小房,旁邊壘一堆炭塊,顯然是廚房。院子西邊有個小壇,一位穿灰毛線衣的人正拿把鐵鍁翻土。他以為這就是潤葉她二爸。仔細一看,是位頭髮花白的老幹部,他並沒見過。

他心慌意亂地跟潤葉進了邊上的一孔窯洞。潤生說他要去看電影,和他打了個照面就走了。

潤葉讓他坐在一個方桌前,接著就出去為他張羅飯去了。現在他一個人坐在這陌生的地方,心還在咚咚地跳著。兩隻手似乎沒個擱處,只好規規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蓋上。還好,這屋子裡沒人。他環顧四周,發現這窯洞裡不盤炕,放著一些箱子、櫃子和其它雜物。窯洞不小,留出很大一塊空間。這張方桌的四周擺著一圈椅子、凳子,顯然是專門吃飯的地方。

正在這時,他聽見外面有個女的和潤葉說話。聽見潤葉叫這人二媽,少平便知道這是田主任的愛人——聽說她在縣醫院當大夫,動手術非常能行,老百姓到縣醫院治病,都搶著找徐大夫。

聽見徐大夫聲音很大地喊著說:“爸,你怎不穿棉衣?小心感冒!”又聽見一個老人甕聲甕氣地回答說:“我不冷……”少平估計這就是他剛才在院子花壇邊看見的那個翻土的老頭——原來這是田主任的老丈人。

不一會,潤葉便端著一個大紅油漆盤子進來了。

他趕忙站起來。潤葉把盤子放在方桌上,然後把一大碗豬肉燴粉條放在他面前,接著又把一盤雪白的饅頭也放在了桌子上。她親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說:“快坐下吃!我們已經吃過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不要怕,好好吃,我知道你在學校吃不好……”她拿著木盤出去了。

孫少平的喉眼骨劇烈地聳動起來。肉菜和白饃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暈。

他坐下來,拿起筷子,先長長地吐了一口氣。他什麼也不想了,悶著頭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感謝潤葉姐把他一個人留在這裡,否則他吃這頓好飯會有多彆扭!

他把一大碗豬肉粉條刨了個淨光,而且還吞嚥了五個饅頭。他本來還可以吃兩個饅頭,但剋制住了——這已經吃得不象話了!

他放下碗筷,感到肚子隱隱地有些不舒服。他吃得太多太快了;他那消化高粱面饃的胃口,經不住這種意外的寵愛。

他從凳子上立起身來,在腳地上走了兩步。這時,潤葉姐進來了,她後邊還跟進來一個姑娘,對他笑了笑。潤葉姐對他說:“這是曉霞,我二爸的女子。你不認識?她也是才上高中的。”

“你和潤生是一個班的吧?”田曉霞大方地問他。“嗯……”少平一下子感到臉象炭火一般發燙。他首先意識到的是他的一身爛髒衣服。他站在這個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學面前,覺得自己就象一個叫化子到她家門上討吃來了。

潤葉收拾他的碗筷,曉霞熱情地給地泡茶。

曉霞把茶杯放在他面前,說:“咱們是一個村的老鄉!你以後沒事就到我們家來玩。我長了十七歲,還沒回過咱村呢!什麼時間我跟你和潤生一起回一次咱們雙水村……我是高一〈2〉班的,聽潤生說過咱村還來了兩個同學,都分在高一〈1〉班了,也沒去認識你們。你看,我這個老鄉真是太不象話了!”

曉霞用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連笑帶說。她的性格很開朗,一看就知道人家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少平同時發現,田曉霞外面的衫子竟然象男生一樣披著,這使他感到無比驚訝。

他立在腳地上,仍然緊張得火燒火燎。等潤葉把他的碗筷送到廚房重新返回來的時候,他趕快對她說:“姐,沒什麼事我就走呀……”

潤葉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窘迫,笑著說:“我還沒跟你說話呢!”

少平這才想起,潤葉姐不光是叫他來吃飯的,她還有事要給他說哩!

潤葉姐看來很理解他的難處,馬上又說:“那好,我去送送你,咱們路上再說。”

“喝點水再走吧!”曉霞把水杯往他面前挪了挪。“我不渴!”他象農民一樣笨拙地說。

曉霞露出兩排白牙齒笑了,說:“那我這杯水算是給你白倒了!”

少平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句略帶揶揄意味的玩笑話。這種玩笑話實際上是一種親切的表示。不過,這卻使他更拘束了,竟然滿臉通紅,無言對答。

曉霞看他這樣難為情,趕忙笑著給他點了點頭,就出去了。

他於是就和潤葉姐相跟著起身回學校去。

當他們走到縣革委會大門口的時候,迎面碰上了回家的田主任。少平認識潤葉她二爸——他有時路過常回村子裡來。“你還沒吃飯哩?”潤葉問她二爸。

“剛開完會……”這位縣領導五官很象他哥田福堂,只是頭髮背梳著,臉面也比他哥和善多了。

“這是誰家的娃娃?”田主任指著他問潤葉。

“這就是咱村少安他弟弟嘛!也是今年才上的高中……”潤葉說。

“噢……孫玉厚的二小子!都長這麼大了。和你爸一樣,大個子!……是不是和曉霞一個班?他扭頭問潤葉。

“和曉霞不一個班,和潤生是一個班。”潤葉回答他。“咱村裡還有誰家的娃娃來上高中了?”田主任又問少平。少平拘束地摳著手指頭,說:“還有金波。”

“金波?他的娃娃……”

少平頭“轟”地響了一聲,知道他回答問題不準確。潤葉嘿嘿笑了,趕忙對二爸說:“金波是金俊海的小子。”田主任也笑了,說:“噢噢,俊海在地區運輸公司開車……天這麼黑了,到家裡吃飯去嘛!”他招呼少平說。潤葉說:“已經吃過了。我去送送他!”

“那好。常來啊……”田主任竟然伸出了手要和少平握手。

少平慌得趕緊把手伸了出去。田主任握了握他的手,笑著點點頭,就背抄起胳膊轉身回家去了。

少平在衣服襟子上把右手冒出的汗水揩了揩,就跟潤葉來到通往中學的石坡路上。

走了一段路以後,潤葉突然問他:“你這個星期六回不回家去?”

“回。”他回答說。

“你回去以後,給你哥說,讓他最近抽個空,到我這裡來一下……”她說話的時候,也不看他,頭低著,用腳把一顆碎石塊踢得老遠。

少平一時想不開她叫他哥來做什麼。既然潤葉姐不明說,他也不好問。他只是隨便說:“家裡一爛包,怕他抽不開身……”

“不管怎樣,無論如何叫他最近來一次!一定把這話給他捎到!叫他到城裡後,直接到小學來找我!”她態度堅決地對他說。

少平知道,他哥看來非來不行了,就認真地對潤葉姐說:“我一定把你的話捎給他!”

“這就好……”她親切地看了他一眼。

天開始模模糊糊地黑起來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燈火已經閃閃爍爍。風溫和地撫摸著人的臉頰。隱隱地可以嗅到一種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鮮味道。多麼好呀,春夜!

現在,潤葉姐把他送到了學校的大門口。她站定,說:“你快回去……”說完這話後,便從自己的衣袋裡摸出個什麼東西,一把塞進他的衣袋,旋即就轉過身走了。走了幾步她才又回過頭說:“那點糧票你去換點細糧吧……”

少平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是怎麼一回事,潤葉姐就已經消失在坡下的拐彎處了。

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進自己的衣袋,緊緊地捏住了那個小紙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頓時被淚水模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