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摘自《汽車自駕遊》2018年9月

撰文、攝影_晉華

幾百年來,兔兒爺在北京一直是一種特殊的愛物,它不僅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也是一位受人膜拜的神靈。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在老北京習俗裡,過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有一件同等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拜兔兒爺。但是在今天的北京城,是否還能找到正宗的兔兒爺呢?

偶然的機會,閒逛到前門大柵欄的附近一個叫楊梅竹斜街的地方,竟覓得了一間隱藏在衚衕深處的“老北京兔兒爺”店,這裡的兔兒爺以及製作兔兒爺手藝人還保持著過去的範兒,小店的主人,便是“兔兒爺張”的第五代傳人張忠強。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楊梅竹斜街雖然就在前門附近,但是跟前門宛若兩個世界。它脫離了雜亂與喧囂,充滿了安靜與文化氣息。光聽這衚衕的名字,就透著一抹詩意,清末民初這條街曾是著名書局的匯聚地,如今經過改造,既有原住民,又有售賣各色京味文化物品的精緻店鋪,“老北京兔兒爺”這個門臉兒很小的店鋪就夾雜在其間。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張忠強老師非常儒雅溫潤,不時有來店裡的客人詢問兔兒爺的來歷、製作方法等問題,他都不厭其煩地講解著。兔兒爺,正式名稱叫“北京泥彩塑”, 2017 年已正式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中秋節多以泥撰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祈而拜之”, 明朝紀坤的《花王閣剩稿》就已經有了對兔兒爺的文字記述。這表明在明代中葉以後,民間中秋已有在祭月之際擺兔兒爺的習俗。

隨著一代代的傳承和演化,兔兒爺文化中融入了百姓的美好寄託,單是兔兒爺的形象上就有很多講究,無論是百獸之王的虎,還是力大無窮的象,甚至天上的神獸麒麟都成了兔兒爺的胯下坐騎。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兔兒爺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 它淵源於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來,月宮玉兔逐漸從月崇拜的附屬物中分離出來,在祭月儀式中形成了獨立的形象,並逐漸豐富。人們按照月宮裡有嫦娥玉兔的說法, 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後,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兔兒爺兼具神聖和世俗的品性, 融祭祀和遊樂的功能於一體。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而且被選為“ 北京中秋形象大使” 。一則因為它是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民俗符號; 二則它具備玩賞趣味, 可以為節日增添喜慶祥和的氣氛, 更承載著京城百姓的浪漫心性。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中秋佳節拜兔兒爺

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更多自駕遊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