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用一塊地爲誘餌,使強國淪爲三流,0損失解決此國45萬大軍

此人用一塊地為誘餌,使強國淪為三流,0損失解決此國45萬大軍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事兒,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做過。有的國家不考慮長遠的大利,而僅僅看重的眼前的那些小利,得到點小惠就開始沾沾自喜。然而等他們意識到真正失去的東西后,最終,才覺醒吃大虧的是自己。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因小失大的國家就是奧地利。

此人用一塊地為誘餌,使強國淪為三流,0損失解決此國45萬大軍

奧地利之所以會因為一塊小小的地,而從一個一流的國家變成一個三流國家,損失慘重。與一個人有很大的關係,這個人就是俾斯麥。

俾斯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以一塊地,也就是“荷爾斯泰因”為誘餌。並向奧地利承諾,如果奧地利出兵,就會將“荷爾斯泰因”讓出去。俾斯麥為什麼這麼做呢?他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德意志的統一。這個俾斯麥是什麼人呢?他素來有“鐵血宰相”的稱號,不管是作戰中還是在政治上,他使用的都是“鐵血政策”,從而統一了德國。

此人用一塊地為誘餌,使強國淪為三流,0損失解決此國45萬大軍

​俾斯麥任普魯士王國首相之時,於1866年發動了普奧戰爭,並且還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到了1870年,他又再一次的發動了普法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法軍慘敗。同年的年底,南德四邦答應加入了德意志聯邦,從而成立了德意志帝國。而俾斯麥便是德意志帝國的第一位宰相併兼任普魯士的首相。

為了統一俾斯麥知道普魯士的自由主義根本幫不上什麼忙,必須要使用鐵血手段來解決。不過,他並不是一個只懂得使用武力的人,他不僅有武,且還有更高的智謀。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的首要一步,便是聯合奧地利一塊打敗丹麥。

此人用一塊地為誘餌,使強國淪為三流,0損失解決此國45萬大軍

​ 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於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是非常有利的。為什麼說有利呢?這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點,因為,那個時候波蘭戰爭中,普魯士幫了俄國的忙,所以俄國方面表明了態度:絕對不會向普魯士出兵。第二點原因,法國還陷在墨西哥那裡出不來。第三點原因,英國沒有俄國還有法國,自己個也做不了什麼。等到俾斯麥和奧地利聯合打敗了丹麥之後,俾斯麥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攻打奧地利了。

此人用一塊地為誘餌,使強國淪為三流,0損失解決此國45萬大軍

不過,俾斯麥與奧地利剛剛聯手,而且還平分了2個公國,怎麼能夠說動手就動手呢。怎麼著也得找個理由,讓奧地利先出兵才行。於是,便給了奧地利許諾,可以得到荷爾斯泰因。當時,奧地利沒有多想,高高興興的便打仗去了。最後,果不其然仗打贏了。當時,奧地利簽署了條約,得到這塊地之時還沾沾自喜。但是,等到真正爆發了戰爭才知道自己虧大發了。

此人用一塊地為誘餌,使強國淪為三流,0損失解決此國45萬大軍

這個荷爾斯泰因根本就是一塊“飛地”,它和奧地利中間還隔著一個普魯士。奧地利要派兵去駐守這塊地,還得向普魯士借道,而借道就必須問俾斯麥。不過,要知道,這就是匹斯邁的目的,他自然不會同意的。就這樣,為了這樣一塊地活活耗死了自己的45萬大軍。而且在薩多瓦戰役中,奧地利被俾斯麥率兵基本給打廢了。從此,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盟,從一個一流強國淪為了三流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