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

近日

《长三角地区发布2018-2019年秋冬季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今年秋冬

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新一波的空气质量改善挑战:

从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

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左右

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

我省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着力破解大气污染长距离传输、区域间相互影响的世界性难题。今年是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第五年,我省将继续与上海、江苏、安徽共同努力,强化PM2.5削减与臭氧协同减排并举,实事求是明确防控重点,因地制宜实施分区管控,优化协作机制。

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

今年,由省环科院参与的生态环境部公益性项目《长三角大气质量改善与综合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并因总体评价为优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

实现长三角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

有哪些需要分步实现的小目标?

1

编制“三线一单”

2018年12月底前,各地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和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绍兴市、衢州市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2

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000项,其中钢铁、化工、有色、铸造、建材、制药等重污染企业60家;江苏省完成化工等行业企业67家;浙江省完成化工、铸造、建材等行业企业124家;安徽省完成有色、铸造、建材等行业企业53家。

3

“两高”行业产能淘汰和压减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关停2座100吨电炉,推进宝钢不锈钢全面停产;江苏省压减粗钢产能100万吨、水泥熟料产能21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全部关停沿江地区和环太湖地区独立焦化企业;浙江省压减水泥熟料产能183万吨、砖瓦产能17.5亿标砖;安徽省压减钢铁产能228万吨。

4

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综合整治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出台化工园区整治行动专项方案,制定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改行动方案和项目清单,完成年度整治任务;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和重组一批)专项行动,完成化工企业整治项目1893个;浙江省完成化工企业整治项目77个、5个化工园区综合整治;安徽省完成10个化工园区综合整治。

5

“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完成600家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江苏省完成50000家,浙江省完成11037家,安徽省完成8382家。

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造任务的,全面采取错峰生产措施。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要提高限产比例或实施停产。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在资源有保障前提下,可不予限产。

【新闻+】

《长三角地区发布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实施范围: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黄山市、池州市、六安市、宣城市、安庆市、铜陵市、淮南市、滁州市、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共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