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春華秋實」破譯脫貧密碼

沿河:“春华秋实”破译脱贫密码

清晨,天剛灰濛濛亮,一輛載滿生態獼猴桃的貨車從沿河自治縣甘溪鎮齊心村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駛向目的地——張家港市雙山島。“真沒想到今年的獼猴桃能夠在雙山島賣出2600多斤,不僅解決了銷路問題,我也藉著運送獼猴桃的機會,出去開拓了眼界。”該鎮獼猴桃基地星火種植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張軍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黨建創新種下“脫貧樹”

時下,依託東西部結對幫扶協作的“東風”,位於烏江之濱的沿河自治縣與處於長江流域的張家港市“往來密切”,兩地緊緊圍繞“發展新常態、扶貧新路徑”目標,提煉出“長江水·烏江情,黨建引領助脫貧”獨具特色的工作載體,實現了市縣、鄉鎮、村村、村企、園區“五位一體”“攜手奔小康”全面結對幫扶新模式,成為該縣黨建引領促脫貧攻堅中的一大亮點。

沿河作為貴州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銅仁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目前還尚有7萬餘人口未脫貧。貧困的根源絕不僅在於環境受限、物資匱乏等因素,還在於思想觀念的落後。為此,兩地結合“扶貧扶智”工程,在推動產業、技術指導、勞務協作、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先後舉辦了張家港市-沿河自治縣文化交流周活動、建立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土家書房”,幫助貧困群眾開展專業技術指導培訓400人次,並以義務支教、邀請品學兼優貧困生遊學等形式助力脫貧攻堅。

沿河:“春华秋实”破译脱贫密码

同時,兩地圍繞“百千萬”幹部人才交流培訓計劃,採取集中培訓、跟班學習、掛職鍛鍊等方式,先後在張家港市開展“黨務幹部能力提升”“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等專題專班共300餘人,選派幹部赴張家港對口部門、鄉鎮考察29批次434人次;雙向掛職鍛鍊8批次248人,幹部雙向掛職培訓交流力度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縣市中居於領先地位,兩地還共同在沿河創建了“黨員初心歷練基地”,為黨員幹部“不忘初心·踐行初心”提供了場所。

截至目前,沿河實現76個貧困村減貧摘帽,減少貧困人口23612戶10萬餘人。

多元幫扶催生“希望花”

在沿河自治縣醫院,該院在門口擺起了“攤兒”,銷售的冬瓜和南瓜引來大家爭相購買。醫院“改行”賣瓜?也成了連日來大家熱議的話題。在知曉真實情況後,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原來,該院聯繫幫扶的貧困村尖山村近日收穫的瓜果面臨滯銷,該院下派尖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洋第一時間聯繫醫院尋求幫助,得知情況後,該院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便臨時想出了這一法子。

“尖山村雖然不是我們聯繫的村,但是從大環境來講,我們是在為全縣的脫貧攻堅做事情,能夠為脫貧攻堅盡一點微薄之力,我們感到很高興和滿足。”該縣看守所副所長冉茂海在銷售點買瓜時這樣說道,當天,看守所一下子買下了1000斤的冬瓜和南瓜。

幹群齊心,其利斷金。為尖山村解決時下難題,該縣委組織部、縣電視臺等多個部門也前來幫忙,藉助各大網站、微信公眾平臺、朋友圈等擴大宣傳、拓寬銷售,助力“沿貨”出山。最終,將滯留瓜銷售一空。

沿河:“春华秋实”破译脱贫密码

近年來,沿河圍繞“三真三因三定”工作要求,突出多元幫扶,讓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資源往基層傾斜,將最優資源聚集脫貧攻堅一線。結對幫扶,深入開展“縣級領導聯鄉包村、部門幫村、黨員幹部包戶”責任機制,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出征,真正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推動領導幹部蹲點調研、部門聯村解決難題、幹部入戶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駐村幫扶,全縣精心選派1259名幹部組成250個駐村工作組到貧困村真蹲實駐,重點選派50名科級領導幹部到深度貧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實現了貧困村駐村蹲點全覆蓋;社會幫扶,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助推精準扶貧行動,建立了5億元“貴銀黨建扶貧基金”,規範了142個非公企業和28個社會組織黨組織運行,組織48家有實力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聯鄉幫村任務,投入資金150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37個。全面推進“‘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建立春暉社69個,禮聘春暉使者493名。有效凝聚全縣非公企業、社會組織、春暉人士等各種力量匯聚脫貧攻堅行動中。

支部引領結出“致富果”

一句“山貧豆不貧,盼你來揚名”連日來響徹新景鎮及周邊朋友圈,來自該鎮深度貧困村龍山村和二類貧困村長依村的黑豆迅速成了口耳相傳的“土貨”“緊俏貨”,有的託人捎帶,有的集體“團購”,同時還外銷北京、浙江等地,成功銷售黑豆1400多斤,目前銷售趨勢還在持續上漲。期間,有效帶動農戶111戶403人,其中貧困戶93戶470人。

沿河:“春华秋实”破译脱贫密码

在此之前,貧困戶羅時洋卻存有不少擔憂。“當初,我以為這些旮旯種不出黑豆;黑豆生出來了,我以為不會豐收;黑豆豐收了,我又以為賣不出去!”如今,一連串“我以為”都被一一打消了。

對此,龍山村黨支部書記趙濤一直滿懷信心:“我村農戶具有豐富的種植豆經驗,熟知整地、播種、除草、收割、拍打、篩選等每道工序,加上這裡土質肥沃、水質優良,種出來的自然是精品,所以銷路不成問題。”

今年初,該村向農戶免費發放種子650斤,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種植經營模式,由村合作社統購統銷,在油茶、黃花地裡套種黑豆,實現了“以短養長”有效發展模式。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產業在“春風行動”中播種,在“夏秋行動”中收穫。今年來,沿河圍繞全縣生態茶、生態果蔬菌、生態畜牧、生態中藥材、生態旅遊五大主導產業佈局,突出黨組織主導、企業帶動、貧困戶入股參與,推行“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支部+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實現了多方互助共贏良好格局,促進了全縣1460餘家農業專業合作社、80多萬畝產業發展,2萬多貧困戶抱團發展。(楊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