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巨嬰國里的成人們

寫在前面: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在《巨嬰國》一書中提到:大多數的成年人,心理水平都是嬰兒,所以我們都是大號嬰兒。

作者在書中寫道:我們發展很複雜的行為,對權力、名譽、成就與物質等等的需求可以漲到很高的地步,但它們常常也是一種防禦,是兩種嬰兒時期沒被滿足的最原始的簡單願望轉化而來。一個願望是:抱抱我;另一個願望是:看著我……

職場中,總能看到一些人明明是成年人的年齡,卻有著嬰兒般的心態。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特質,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二是“偏執分裂”,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象世界,脫離現實。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

在巨嬰的眼中,所有與己不合的人及事都是在耍流氓,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

但是,憑什麼呢?

生活在巨嬰國裡的成人們

01

巨嬰出沒,請注意

前段時間,母親的老鄰居金阿姨領著兒子順子來串門。

順子今年29歲,離婚以後,帶著3歲的孩子與金阿姨一起生活。自從順子搬回來後,金阿姨便開始了無盡的煩惱。

順子在一家民營企業做企劃文案,工作了很多年,也沒有升遷。由於薪水不多,他開始打起了做生意的主意。

順子做生意,並沒有做細緻的市場調查,聽朋友說餐飲容易上手,就跟他合夥開飯店,沒過多久,就賠得血本無歸。

著急撈回本錢的順子又說服金阿姨抵押房子,幫他籌款20萬做母嬰用品。結果可想而知,他不但沒做成這門生意,還讓金阿姨負債累累。為了保住房子,金阿姨向親戚東挪西借總算還上了貸款。

人到晚年,本該盡享天倫之樂,金阿姨卻要幫兒子還債。順子也沒什麼長進,整天不務正業,幻想著一夜暴富、琢磨著掙快錢,孩子扔給金阿姨不聞不問。

金阿姨說:順子總是說要辭職,出外闖蕩掙大錢,可是‘大錢’哪有那麼容易賺的。何況她和老伴兒的退休金都不高,時不時地還要貼補小孫女兒,要是順子沒了工作,家裡的生活怎麼辦?

為了儘快還上債務,金阿姨在小區物業做起了保潔員。

我母親十分動容,拉著金阿姨的手說些寬心的話。

我以為順子會愧疚,安撫一下年邁的母親。

沒想到,他惱羞成怒,在我母親家裡拍起了桌子。

他質問金阿姨:“同樣是一輩子,憑啥人家爹媽身價過億,你和我爸拿個幾十萬都要傷筋動骨的,富二代三十歲就可以退休享受詩和遠方,我三十來歲還要為生存勞碌奔波?”

順子指著金阿姨的鼻子怨懟,一切都是金阿姨的錯。

我母親拉著泣不成聲的金阿姨,眼裡冒著火。

我淡淡地看著眼前這個缺乏責任感、心智不成熟的“巨嬰”,問他:“順子,願意和我談談你現在的工作嗎?”

生活在巨嬰國裡的成人們

02

職場巨嬰,而立之年還是個寶寶

一提到工作,順子頓時來了精神。

他像個怨婦一樣滿腹牢騷。

我總結了一下他對待工作的態度:不積極、不主動,不表揚就不幹活,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甩鍋就甩鍋。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年近三十,順子還只是普通職員一個,看不到升遷的跡象。

順子將他對待金阿姨的“巨嬰思維”毫無保留地遷移到了職場,而自己卻毫無覺察。

1、職場巨嬰思維之一——我以為你知道

剛參加工作時,對於領導交辦的工作,順子經常按照自己的想法費力地吭哧吭哧幹,極少與領導溝通。這就導致順子出的策劃案子,總是不合領導或客戶的心意。

對於工作進度順子也極少向領導彙報,遇到難題也不反饋,經常是領導發現了問題主動找他了解情況,每當這個時候,順子都一臉懵逼地說:“我以為你知道”。

這種工作方式及溝通方式,讓他在職場屢屢碰壁。他開始把關注點轉向尋求他人的認同上。

2、職場巨嬰思維之二——誇誇我

順子做事不問對錯,但必須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同,他才能有繼續工作下去的動力。而在工作中,領導和同事手頭都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沒有人會對他的一點點成績甚至算不上成績的工作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慢慢地,他開始心生怨懟,工作也日益拖沓。

如果一個人的工作要靠外力來驅動,而不是發自內心,那麼他遲早會因為外力不足而失去動力。

3、職場巨嬰思維之三——反正不是我的錯

有一次,順子給甲方呈現的方案出了問題,在做覆盤總結時,他把原因推給了同事,一會兒怨設計,一會怨市場,甚至怨起了甲方客戶,就是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能擔事兒,這是做領導者的大忌,所以工作幾年後,一些後來者慢慢居上,順子卻遲遲升不上去。

4、職場巨嬰思維之四——犯錯的又不是我一個

順子的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遇到實在推脫不掉的責任,他總會抓幾個“墊背”的,他的原話是:“要死大家一起死,誰也別比誰好過”。

領導交辦一項工作時,他會事先評估這項工作的難度,如果感覺難度較大,那麼在工作的過程中,他會十分刻意地留意同事們在這項工作中出現的疏漏。

順子從來不會指出同事們的疏漏,而是默默記下來。一旦事情搞砸了鍋,順子絕對不會一個人扛事,甩不掉的鍋,他會“有理有據”地揪出幾個同事跟他一起背。小責任不承擔,大責任搞分攤,慢慢地同事們都像防賊一樣防著他。

5、職場巨嬰思維之五——為什麼好事兒輪不到我

工作了幾年,一些同事成長得很快,有些人加薪了、升職了,有些人被評選為“優秀員工”。每當看到別人的榮譽和成長,順子的心裡就極其不舒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心裡罵著領導傻X,同事混蛋,我辛辛苦苦工作這麼多年,憑什麼這些好事兒輪不到我?

29歲的順子,仍然像個嬰兒一樣,在職場中希望領導能像媽媽一樣給予他無時無刻的關愛:讓我少幹活,給我多加薪,出了錯幫我扛責任。這些不容忽視的事實背後,隱藏著一個邏輯真相——“巨嬰思維”。

而立之年,還沒“斷奶”,活得像個孩子,在這種思維的主導下,順子悄無聲息地把可能成長的自己摧毀了。

生活在巨嬰國裡的成人們

03

每一個“巨嬰”背後

都有一個替他包辦人生的推手

那麼巨嬰人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瞭解了事實的全貌,你會發現:幾乎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氾濫”的結果。

媽媽愛你,願意替你包辦人生中的一切。

所以你會看到——控制型父母+沒限度的嬌養=一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

前文提到的順子的母親金阿姨,是一位十分強勢的女性。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她做主,順子和父親只有服從的份兒。

從小時候穿什麼樣的衣服、上什麼樣的學校,到長大了交什麼樣的女友、娶什麼樣的老婆、做什麼樣的工作、買什麼樣的房子,都是金阿姨一手安排。甚至順子做了父親,孩子吃什麼、穿什麼、怎樣撫育、上什麼幼兒園也都要聽金阿姨安排。

順子的人生由母親全面掌控,所以遇到問題,包括他做生意時籌資、還債,自然也就想到由他母親承擔。

金阿姨以為她能替兒子遮風擋雨,安排一個美滿的人生。然而,事與願違,她越包辦,兒子越不爭氣。一個充滿控制慾的母親,實際上也是一個“巨嬰”——控制型巨嬰。

控制型巨嬰,其人生的目的、價值及意義,在於控制他人。控制型巨嬰的思維及認知是: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我是這個世界的評判者、裁決者、控制者。誰不聽從我,誰不服從我,我就會啟動應對機制,包括糾錯機制、懲誡機制、報復機制、消滅機制等。

而親子關係洽洽是控制型巨嬰的重災區。

在順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母親的控制,他也有過抗拒,但每一次抗拒,金阿姨都會啟動應對機制。小時候不聽話,金阿姨斷絕他的零花錢;長大了想去外地讀大學,金阿姨拒絕提供生活費;想娶心儀的姑娘,金阿姨以斷絕母子關係相要挾…

只要不符合金阿姨的預期,她總能捏住順子的短處,打他的“七寸”,讓他服從。

“控制”變成了傷害,你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還指望著他能頂天立地的獨立生活麼?

缺乏界限感,正是中國式親情普遍存在的問題。

生活在巨嬰國裡的成人們

04

放心放手放下,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巨嬰

武志紅老師曾經在《巨嬰國》一書中這樣描述:

孩子的成長就像大樹的長成。一圈一圈的年輪,都是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需要面對的問題、學習的內容、經歷的體驗。我們究竟該怎樣做才不會讓孩子淪為“巨嬰” ?

1、放心:養孩子不用形影相隨

上帝給我們一個任務,讓我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孩子像蝸牛一樣晃晃悠悠,且走且成長。我們需要付出的,是愛與陪伴,但是指引並非形影相隨,教育並非代替他行走,我們不必完全奉獻自我,更無需寸步不離。

相較於影子般的伴隨,成為彼此病態的共同體,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懂界限、知進退、不急不躁、學會放手的母親。

他需要時,扮演好一個母親的角色,以身作則,讓孩子在你身邊學會為人、處事;他獨立時,溫柔地放手,得體的退出,天高任鳥飛,只要讓他知道你愛他。

總之,育兒這場仗,太過緊張,你就輸了 。

2、放手:孩子的智慧在他自己的手上

“巨嬰”的誕生離不開父母的溺愛,很多家長抱怨帶娃真累,實則是剝奪了孩子的獨立能力,無意中就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

人們總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卻很少人意識到,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大肆潑墨,而恰恰是該給孩子多一些留白,讓他們自由發揮。

這人生的留白裡,沒有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你的過分干預,卻又在不經意間讓孩子知道怎樣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和自然相處,讓我們的孩子帶著愛,更加從容的長大、成人。

我們常說對孩子是永遠放不開的愛和牽掛,但其實“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 。

3、放下姿態,育兒先育己

為人父母者,最愛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是,固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陳舊理念,覺得自己是從小長大一路過來的,教育孩子決不成問題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其實是,你的生活,我只祝福不打擾;你的決定,我只尊重不強求。

好的母愛是提供足夠但不會太多的抱持,既不忽略,也不會過渡的干涉,做個“good enough mother”。

——溫尼科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