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巡賽環廣西:我們不只期待下一個「王美銀」

英國女歌手凱蒂·瑪露有首著名歌曲《九百萬輛自行車》,裡面有句歌詞是這樣說的:“他們說北京有九百萬輛自行車”。據說這首歌是凱蒂從中國旅行回英國後寫下的,可見中國的自行車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光北京就九百萬輛,那全中國得有多少!

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自行車大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出行全憑自行車的兩個輪子。近些年機動車搶佔了自行車在馬路上的空間,但共享單車依然證明自行車是我們出行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但是,中國卻不是自行車運動大國,自行車往職業化運動領域發展並日趨火爆,也只是近幾年的事。雖然民間騎行者越來越多,中國自行車隊也在里約奧運會上摘金,但真正從事職業化運動並在國際UCI嶄露頭角的選手卻仍寥寥無幾。

2018世巡賽環廣西:我們不只期待下一個“王美銀”

在日前舉行的2018“世巡賽·環廣西”中,王美銀是唯一一位出戰的中國選手。王美銀的天分和努力使他早早便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選手”,而且他不斷突破自我,一直閃耀在國際大賽上。雖然是主場作戰,但王美銀仍給人孤軍奮戰之感。藉著這場全球頂級的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在中國舉辦的契機,我們更想知道中國公路自行車是否會以此為轉折點,湧現出更多個“王美銀”呢?

眾所周知,自行車運動的職業化程度相當高,車手必須參加世界巡迴賽才能將職業生涯推進下去。在中國,各大洲際車隊頑強生長,但職業化推進之途仍長路漫漫。雖然中國也曾承辦世界頂級賽事如國際自盟的環北京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但該項比賽連續舉辦三屆後便不再有動靜,頗令人扼腕。

2018世巡賽環廣西:我們不只期待下一個“王美銀”

一項運動從落地普及,再到成為職業化尖端,是一個有先有後的漫長過程。對於自行車運動來說,它在中國早已是“國民日常運動”,但職業化發展長期遭遇瓶頸期,迎頭趕上歐洲的百年自行車運動發展自然不能一蹴而就。

中國自行車運動因為體制壁壘發展緩慢已無需再多談論,特別是體育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已經快要第五個年頭,與其檢討體制不如繼續加強產業化、職業化的發展態勢。

為了拿下“世巡賽·環廣西”,廣西前後向國際自盟做了三次陳述彙報,再加上萬達體育的不斷斡旋和推進,終獲國際認可。除去商業模式和運營邏輯得到認同外,廣西如畫的風景、特色鮮明的賽道、嚴密的賽事措施等也能為世巡賽平添一段佳話。

2018世巡賽環廣西:我們不只期待下一個“王美銀”

但更重要的無疑是“世巡賽·環廣西”的五年主辦權。

對於短視的運營者而言,五年太長,並不是變現的最佳選擇。但對於有志之士來說,五年卻是必須要有的一個開始。對於向大眾普及自行車運動,這五年可以說是要“從頭再來”,一步一個車胎印走出來;對於孵化本土選手,這五年更是關鍵——也許“世巡賽·環廣西”再舉辦兩屆,便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王美銀”,又或許依然難覓中國選手身影,但誰又能保證五年之後,我們不會在“環法”的賽道上見到更多中國面孔呢?

更重要的是,這五年的“世巡賽·環廣西”也許會成為中國自行車運動的“黃埔軍校”,更多的市場化運營人才、裁判、隨隊工作人員會得到進一步的鍛鍊,未來再投入到更密集的UCI之中,而民眾也慢慢有了觀看比賽的習慣,接下來才會身體力行親近自行車運動——除了下一個“王美銀”之外,我們更想看到自行車運動的職業環境不斷髮展,砥礪前行,而這也正是“世巡賽·環廣西”能給我們帶來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