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要發動貿易戰爭?它能得到什麼好處?

劍花煙雨風情


【我是頭條號作者、國際問題專家高尚濤,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謝謝您的閱讀和評論】


美國的特朗普政府在全球發起貿易戰爭,根本原因在於特朗普總統的商人性格,追求交易性的利益和絕對公平。

在以前,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和最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對其他小夥伴和發展中國家給予適當的關照,追求相對的公平。鑑於美國的實力更加強大、技術更加先進、產品更加暢銷,美國同意其他國家保持較高的關稅壁壘,自己維持較低的關稅壁壘,為其他國家的產業讓出一條活路。同理,美國為他的夥伴關國提供的軍事保護,也都是免收保護費的。

但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認為這非常不公平,要求各國關稅必須完全平等,而且受其保護的國家自己承擔軍費。如果其他國家不同意,就要揮舞制裁大棒進行施壓。

特朗普的這一套做法,在有些國家碰了釘子,在有些國家取得了成功。但無論怎樣,美國經過這一番折騰,雖然可能獲得一部分物質上的實惠,但其領袖地位必將受到動搖。好在特朗普非常認同門羅主義,不想在世界範圍內當頭,只希望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內埋頭髮展自己。


高尚濤


美國發動貿易戰是早晚的事,特朗普不做,也會有別的總統做。

按特朗普的說法,貿易戰的原因是美國逆差太大,別的國家佔美國的便宜,中日歐都對美國有貿易順差,也就是都從美國賺錢。

比如凱迪拉克汽車,一輛汽車在美國生產,在美國銷售,所有制造、交易都在美國,這樣美國是沒有貿易逆差的。但如果凱迪拉克把汽車廠設在了墨西哥,然後出口到美國銷售,這樣美國就必須付錢給墨西哥,這樣美國就有了逆差。

把汽車廠設在了墨西哥,就需要在墨西哥買土地、建廠、僱傭員工、交稅等等,這些好處都是墨西哥的,所以美國人就不滿意,因為本來這些投資、就業、稅收應該在美國的。

有人說但大部分利潤被凱迪拉克賺去了啊,到凱迪拉克不會把這些利潤轉回美國,不然得交很多的稅,所以蘋果大部分利潤都放在了海外避稅天堂,這樣美國人就更不滿意,因為這些利潤原本應該在美國的。

不過如果美國想維持美元霸權,就只能選擇逆差,只是逆差多少的問題,而且美國是貨物貿易逆差,服務貿易順差,比如專利費就屬於服務貿易,其它國家要交很多專利費給美國。


解憂時間


美國發動貿易大戰,最主要的原因是特朗普認為美國的貿易逆差不可持續。實際上確實如此。奧巴馬任期8年,國債從9萬億美元增加到近20萬億美元,而特朗普執政1年半以來,國債突破21萬億美元大關。

中美貿易6400億美元,其中美逆差3752億美元,佔美國整體逆差的50%以上。美國與歐盟的貨物和服務貿易高達12000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逆差1500億美元。還有和日本有700億美元。理論上講美國的貿易逆差可以永久持續,因為美國是世界金融霸主,擁有印刷美元的權利,通過印刷美元化解貿易逆差。而實際上美國不能無限度的貨幣放水,因為,這樣會引起通貨膨脹!尤其是在美元佔世界外儲62%以上的今天。

特朗普不遺餘力的強化美國製造是因為,第一通過降低企業稅收吸引世界資金迴流美國,以成企業包括三星電子、豐田汽車、富士康等等。第二通過打貿易大戰讓美國企業迴流。對中國從340億美元標的徵收關稅到快速追加2000億美元就是這種情況。特朗普在知識產權方面、產業政策、非關稅壁壘、擴大金融服務開放等等有一系列的要求。特朗普是向全世界宣戰,對加拿大、墨西哥對歐盟、中國、日本。他想重新制定世界貿易規則,他認為以前的規則不公平,美國吃虧。開戰當然有好處,首先是世界資金大量湧入美國,美國企業海外利潤匯回本土達5000億美元。美國股市創新高,失業率創新低,特朗普的支持率創新高!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速預期將達到5%,創紀錄的水平。這些對共和黨美國中期大選大有好處。獲勝的概率越來越高!




北風之神9399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貿易戰?其實美國很早以前就想遏制我國的發展了只是才騰出手來而已。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美經貿關係經歷了從破冰到合作再到遏制、從貿易自由化到貿易 保護主義的歷史性鉅變:七八十年代美蘇爭霸,為爭取中國,中美關係破冰;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謀求中國合作“反恐”,在美國支持下,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2008年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將中國定義為“潛在競爭者”,隨後爆發次貸危機,美國忙於應對國內經濟。美國國內認為已經給了中國太多太多的戰略機遇期;隨著美國經濟復甦以及中國日益崛起,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將中國首次定位為“戰略性競爭對手”,中美貿易戰從時間線上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什麼時間節點爆發而已,選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顯然對美國更為有利。

貿易戰的表象是貿易失衡,但是貿易失衡的本質是什麼呢?全球價值鏈分工中,中國主要是加工,導致“出口在中國,附加值在歐美;順差在中國,利益在歐美”,傳統的核算體系嚴重高估中美貿易順差。就拿蘋果公司的蘋果手機為例美國的蘋果公司獲得最大的利潤,組裝加工的中國收益頗微。在一部售價299美元的手機裡,蘋果公司利潤為80美元,而處在組裝環節的中國只能獲利幾美元,但是組裝後要從中國出口到美國每年僅蘋果的產品就有將近140億美元,美國人把這筆賬都算在我們頭上,同樣很多國際品牌的組裝環節也都在中國,但是中國同樣沒有賺到多少,出口卻算在了我們的頭上。

從內在邏輯上來說,美國的貿易赤字是現行美元的性質所決定的,美元作為一種債券只有花出去才有價值,美國印出美元,花出去卻換回實實在在的資源、技術、服務和工業成品等。美元買回的原料卻加工成成品再反買給世界各國最後使得美元迴流回國內,完成一個週期。所以美國的貿易赤字是必然的,貿易赤字只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一個藉口而已。本質上還是要限制我國產業的轉型,畢竟產業轉型後的威脅對美國更大。


首席投資官


美國發動貿易戰,是有其根源的,並不是特朗普一時的意氣用事或者衝動所致!

回顧歷史,鴉片戰爭,就是我們歷史中的第一個貿易戰,只不過演變成了戰爭。其根源是什麼?就是因為大清朝的絲綢和茶葉,陶瓷等貿易是全球緊俏商品,導致全球需求量巨大,而長期的貿易結果就是貿易逆差的巨量存在,導致了全球百財富,主要是白銀大量和長期流入中國,如果不發生貿易戰,則世界財富就會被中國吸盡。而大清朝並不在乎和不認可英國等國提出的通關和開放貿易,最終導致了戰爭。剔除強權霸權角度看,也是我國貿易順差導致的結果。

回頭來看本次貿易戰。

因為加入世貿後的三十年,我國由一個全球貿易不足輕重的國家,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尤其是對美國,長期存在和積累了巨大的貿易順差,參照鴉片戰爭的結果,就是美國大量的貨幣流入我國,這也是我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原因。

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美國對華貿易中,很多高科技和高精尖產品禁止對華出口,以及軍工產品禁止對華出口,因此,貿易結構的原因,導致了必然要大量存在順差。

第二,因為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和主要的石油和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這就導致了美國並不主要輸出商品而是主要輸出美元,這也導致了必然美國面對其他國家存在大量逆差。

第三,特朗普,和歷史上的其他美國總統不一樣,屬於民粹主義和草根總統,他和歷史上的精英型群體的總統思維和行事方式有很多不同,之所以,美國能夠出現特朗普這個人做總統,也是因為國內的傳統力量長期霸佔管理地位,導致了民間的不滿情緒,美國選民希望有所改變,因此,特朗普超出多數人的預期得以當選,當選的政見就是要以美國為核心,以美國重塑製造業為核心,以美國工農為核心,為了選舉承諾和中期選舉,因此發動了貿易戰以兌現選舉承諾和獲得中期選舉的成功。

事實上,美國對華,因為意識形態的長期存在,在三十年的發展中,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發展超出了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群體的認知,他們有強烈的危機感,而面對這個危機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又無法獲得雙方的戰略安全感受,因此就會發生在貿易戰基礎上的全面擠壓的對華戰略,這是必然,既有經濟原因,也有在經濟基礎上的戰略原因。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首先是美國經營集團的集體意識,其次,是特朗普為了選票和選舉承諾的利益,再次,是為了戰略擠壓中國的發展戰略,讓中國因為貿易戰而在國內產生內部的矛盾,因為貿易戰,必然要做出宿舍,必然要對美國做出談判的相關讓步和宿舍,也就會在經濟增速下滑進入L型的轉型時期,深化國內結構性的矛盾。

因此,美國發動貿易戰,是有其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客觀上因為順差和戰略上擠壓中國的必然性,也有美國選舉民主制度的結果的偶然性!


龍哥fei0598


中美貿易戰其實只是我國單方面的認知,美國要針對單位並不僅僅是中國,通過幾個月的觀察我們不難察覺,特朗普好像在針對全世界,而且有點明哲保身的意思,他不再針對伊朗,敘利亞,朝鮮,退出世貿,退出聯合國人權組織,這一系列的舉動好像在告訴世人,美國不想在做世界警察,不要在維護世界和平了,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我說的你們不聽,那你們自己試試,他想看到他在這一系列動作之後,世界各國的反應,他想知道到底誰是他的真正朋友,誰是口蜜腹劍,誰是真正的對立,狼子野心昭告天下,他的目的是要亂,要你們都亂,然後他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平息紛爭,解決問題,重回世界霸主位置,如何應對很簡單,兩個字團結,這是真正的生死存亡時刻了,經濟戰在如今社會已經不是單純的金融危機問題了,它已經可以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存亡了,如果世界各國再不能求同存異,共謨發展就真的鑽進美國的全套,現在已經到了該考慮取捨的問題的時候,好好想想歷史,它是一面鏡子,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只不過是變了位置變了朝代,以史為鑑,創造一個讓對方後悔的時代才是贏家,不要再盲目自大了,謹言慎行當你成功了再去炫耀這才是王道。


天天向上186655162


美國之所以發動貿易戰,在我看來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特朗普的經濟行為,縮減與各國的貿易逆差,畢竟目前21萬的國債壓在頭上,也不是太好受。第二點就是特朗普想打破WTO多邊主義貿易協定,制定美國的單邊主義,對世界貿易重新洗牌,讓自己國家的利益最大化!發動貿易戰,給美國帶來的好處就是遏制了其它國家的發展,有利於美國維持超級大國的國際地位。

有些朋友肯定會問,為什麼美國和世界各國都是貿易逆差呢,美國的經濟發展動力靠的是什麼呢?

美國真正的崛起是在1945年,那一年佈雷頓森林體系成立,美元正式和黃金掛鉤,確立了35美金兌換一盎司美金,到了70時代,法國總統用美金兌換了一船黃金回國了,兩個周之後,英國人也拉走了一船黃金。美國人一看這樣不行,從此規定美元和黃金脫鉤,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但是美元的霸權地位反而越來越高,美國人和沙特各國商量約定,凡是出口的石油,一律都是用美元結算,這就是美元石油經濟,控制了石油,擁有了石油的定價權,美元的霸權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這些年來,美元為了石油,在中東發動了很多次戰爭,這些戰爭花費了美國很多錢,以及每年的軍費開支等,都是美國的大開銷,美國的國債逐年提高,這都是主要原因。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逆差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真正的貿易逆差其實沒有這麼多,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蘋果手機在富士康加工。每一臺按照799美金出口,但是富士康賺的僅僅是可憐的加工費用,最多一臺10美金左右,但是我們這些手機出口到美國,也算到了貿易逆差裡邊,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說不要僅僅看到表面現象,我們掙的大多數都是辛苦錢。


美國的經濟支撐來自於服務業,其中金融業佔居服務業的主要位置,高端製造業每年為美國GDP僅僅貢獻了10%,由於二戰結束之後,美國的低端製造業轉移,美國本土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的現象,特朗普貪心啊,想重振美國的製造業,讓他為美國的GDP出一份力量。但是美國這些年,雖然和全世界貿易逆差,但是卻享受著低廉的商品、資源以及原材料,出口高附加值產品,美國每年的低膨脹得益於全球的低廉商品。

另外,美元霸權的現象若要長久,貿易逆差現象肯定得長期存在,沒有了美元的輸出,全世界怎麼會繼續使用美元呢,如果美元都回流美國了,那誰還和你繼續玩啊。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會減少貿易逆差,但是絕對不會發展貿易順差,如果真有這麼一天,美國人民的日子絕對沒有現在好過!


椰子熟了


馬上到來的中秋節,美國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2000億美元的商品增加關稅,作為回應,中國也會對美國出口中國的600億美元商品加稅,幾乎是正面硬槓,這場中美貿易戰的大戰一觸即發,至於最終結果如何,現在還很難說。

我們是否有足夠實力在貿易上同美國硬碰硬?硬碰硬之後,如何來收場?因為當今世界,中國和美國是兩個很難不發生聯繫的市場。

美國為何發動貿易戰,原因很複雜,感興趣不妨找來《財新》和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文章一讀。但有一點很肯定,與特朗普有很大關係,如果總統是奧巴馬,貿易戰可能也會有,但過程恐怕不會如此激烈。

但事實,我們面對的就是特朗普這樣一位從上臺以來就飽受各路精英質疑的總統,他所推行的一些政策有時讓人一下看不懂,但事後發現他還是有一些厲害的招式,只不過不按套路出牌罷了。

還有一點,我們在國際關係中要最大程度地維護國家利益,並且要保護好國內老百姓的利益,因而這場貿易戰打到什麼程度,還要考量我們自身的真正實力,而不是隻是為了一時的痛快。

你覺得這場貿易戰最終結果是什麼?我們應該硬碰硬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美國發動貿易戰爭的好處,簡單說有三點。其一是保護本國的產業,其二是削弱敵對國的經濟,其三是按照自己的意圖構築世界經濟秩序。

所謂貿易戰,主要就是通過對某些國家的進口貨物增加關稅,打壓本國對這些國家的進口量。

先說第一點意義,保護本國產業。

雖然買賣自願,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出口越多越好,進口越少越好”可以作為一種簡單粗暴的判斷準則。

早在數百年前,大航海後時代的西方各國,流行一種“重商主義”,簡單說就是儘可能打壓本國的進口,擴大本國出口,目的是想方設法把本國的商品賣給外國,換取金銀等硬通貨充實國庫,同時也讓本國的工人有活幹,有飯吃。

這其實和一家普通企業開源節流是一個道理。產品賣得越多越好,能不買就不買,把現金攢下來總是不壞的。

如今時代當然不同了,各國貿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整體來說,進出口的順逆差還是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國家進口多而出口少,意味著他國庫的硬通貨減少,國家經濟實力就是在下降。所以各國都要想方設法保護出口,並防止進口量過多。

儘管外國的東西可能價廉物美,但是也要控制,否則就變成了傾銷。大量價廉物美的外國產品湧入,本國的產業賣不出去產品,豈不是要垮臺?產業垮臺,這個代價可大了。所以韓國日本寧可政府補貼也要推廣本國農業,其他國家道理一樣。

尤其對中國、美國這種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可以說,任何東西都是兩國可以生產的。這種情況下,川普發動貿易戰,給中國產品加稅,就是造成中國產品在美國價格飛漲,從而迫使美國企業買美國自己的產品。這樣可以擴大美國企業的生產,解決就業問題。而且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

第二點意義,打壓針對國的產業。

這個和第一點是相對的。通過給中國產品加稅,造成中國產品賣不到美國,那麼中國就減少了很多美元收入,中國的國內經濟肯定要受影響。這也正是川普發動貿易戰的初衷。

第三點意義,按照自己的意圖建立世界經濟秩序

就是以擁有強大購買力(世界第一經濟實體)的美國市場作為賞罰尺度,聽我話的,我買你產品,不聽話的,我加稅不買你的產品。那麼很多國家為了不遭到貿易戰傷害,就得答應美國其他方面的條件,由此繼續維護美國的霸權。

當然,必須說明,貿易戰是有代價的。

代價首先來自成本。不買價廉物美的外國產品,可能迫使本國企業和民眾只能購買本國產品,增加生產和生活開支。但整體來說,這方面“肉爛在鍋裡”,只要質量上不是有決定性差異,本國企業民眾多花的錢最終還是到了本國企業的腰包,站在國家角度並不虧。

代價還來自反制。比如美國對中國商品加稅,中國也會對美國商品加稅。但就美國而言,它是第一大經濟實體,他對一些國家是進口遠大於出口,所以他能加稅的程度是可以比較大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美國打貿易戰,本身就做好了承受這些代價的準備。就算遭受損失,川普自認為還是在承受範圍之內。當然最終貿易戰結果如何,就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了。


巴山夜雨涮鍋


這個問題大家都明白。講明瞭就是美國賣東西給中國、沒中國賣給美國的多。

賣的多,賺的多,賣的少,當然,賺的也少,怎麼辦?懲你稅!

按照這思路,中國不是吃虧了嗎?

當然,肯定吃虧。但美國也不搗巧,因為中國的產品都是美國人必須要的,一懲稅,產品就貴了,美國人民吃虧。而美國賣中國的東西,中國可要也可不要,因為當時是想和美國拉關係才買的……

還有一點很多人不知道,美國人也可能不知道。就是中國有些產品出口的價格

比在國內的價格高出十倍,甚至十倍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