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託管何以叫好不叫座?

根據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年9月起,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始實行校內課後託管服務。近段時間,隨著“新政”開始在學校落地,一些家長為其“點贊”的同時,也有家長開始提出質疑。(10月15日《新京報》)

學校為解決雙職工接送孩子難題推出的校內託管何以叫好不叫座?筆者以為,這主要是因為家長對託管的預期和學校提供的服務還存在巨大落差。

9月14日北京市教委發佈的《關於加強中小學生課後服務的指導意見(試行)》規定:學校每天在完成規定課時之後提供課後服務,時間到下午5點30分。在校內託管的內容與形式上,主要為組織開展課外活動、提供課後託管服務,如戶外活動、校內閱讀、自習、做作業等,禁止學校借課後服務的名義組織學生集體補課、集體教學。不得不說,北京市教委的這一指導意見確實很“豐滿”,但現實生活中基層學校呈現在家長面前的託管服務卻很“骨感”。

不少家長覺得這不是他們所需要的託管服務。新京報的一項調查顯示,校內託管服務實行一個多月來,僅22%的家長表示對學校課後託管服務滿意,有44%的家長認為校內託管有待改進,32%的家長認為服務一般。三分之一的家長認為,校內託管僅能起到看管作用,孩子學不到東西;30%的家長認為,託管執行一刀切,接送時間相對不靈活。正如北京一所小學讀五年級學生的家長楊女士所說:“原本希望,老師能監督孩子養成認真寫作業的好習慣,但事實證明我想多了。”

校內託管叫好不叫座,其根本的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錢,二是人。

託管資金沒有著落是影響託管工作的主要因素。畢竟託管服務是在學校放學以後提供的服務,是學校教師8小時工作之外的付出,作為學校制度化的一項工作安排,顯然不能靠教師日復一日的無償付出來支撐。雖然在此前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曾提出政府財政將給予補貼,為老師提供薪酬補助。但目前大部分託管老師的薪酬補貼尚未下發。一位來自東城區某小學家長周女士表示,孩子所在的學校此前會有豐富的社團活動,現在這些基本全部取消。“原因是用於開展社團活動的錢給到了託管老師,而用於專門補助校內託管的這部分資金還沒到位。”

除了資金沒有落實外,就是人手問題。託管工作的開展客觀上打亂了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和教學計劃。報道中提到,有的學校週一都是全體教師例會的時間,用來推進學校整體工作、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而每週二到週五放學後是老師們集中備課和分組教研的時間,以保證第二天每節課的教學質量。託管服務導致日常計劃受到衝擊,老師們連教研的時間都沒有了。”學校在人手緊張的情況之下,把後勤老師包括保安都安排去照看託管班的孩子了。試想,後勤保安都上陣,除了看住學生保證他們安全外,還能提供什麼樣的託管服務?

其實,做好託管服務,也不能靠學校一方單打獨鬥。在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許多成功做法就很值得我們借鑑:美國課後託管的具體運行由政府、社區和家庭三方共同承擔,教育部門發揮主導作用,英國課後託管主要依託學校和課後服務俱樂部,法國的課後託管服務大多由地方政府(以學校為依託)和各類協會(尤其是青年和大眾教育或體育協會)提供。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揚州市邗江區紀委特聘宣傳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