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陶然:創業路上的三個坑

孫陶然:創業路上的三個坑

又到年底盤點季,很多媒體列出了創業死亡名單,有良心的退還押金關門停業,沒良心的撒腿跑路。

創業的確是一個成功率很低的事情,但是對於獲得了融資甚至多輪融資的創業公司,只要創始人不犯戰略性錯誤還是有非常大機會的。初創公司創業路上有三個“大坑”——戰略性錯誤,分別是:

第一個坑:產品不過關。產品不過關相當於沒有產品,確切地說是創業者自認為公司有產品,其實相當於沒有產品。

公司的核心是產品,沒有產品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再多的融資都是坐吃山空,公司遲早會走到現金斷流、揭不開鍋的境地,若融不到新的資金,公司就失敗了,而實際上,公司越缺資金越不容易融到資。

我一直認為,能不能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並且找到一種把產品源源不斷賣出去的方法,是公司的核心,也是創業能不能創起來的根本,即創業從0到1的問題。

很多創始人不重視這一點,導致公司長時間處於沒有產品的狀態,坐吃山空導致公司死亡。有產品的真正意義是有人願意買。

產品的核心是兩點:抓住剛需以及用戶體驗好。若沒有抓住剛需那不叫有產品,若用戶體驗不好也不叫有產品。衡量是否抓住剛需以及用戶體驗好不好,關鍵指標是用戶付不付錢,以及能不能批量發展用戶。簡言之,如果我們沒有形成不斷增長的銷售收入,就是我們的產品不好,也可以說我們沒有產品,我們就應該立刻馬上針對產品去下功夫。

針對產品下功夫,首先要審視有沒有抓住剛需,好產品是立竿見影的特效藥而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這是衡量是不是剛需的核心指標,哪怕抓住了用戶針尖兒一樣細的一個痛點並解決好了,就是好產品。其次是審視用戶體驗,所謂用戶體驗就是用戶在使用產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得爽不爽?包括產品是否簡單?流程是否舒服等等,不好的用戶體驗是拿著棍子把上門用戶往外趕,好的產品是香飄十里拉著用戶的手不讓走,其差別不亞於有沒有產品。

公司的領導者應該時刻盯著公司的收入,若收入沒有幾何級數增長,就是產品有問題,首先檢查是否抓準了剛需,其次檢查用戶體驗。

第二個坑,多線作戰。很多初創公司同時在進行兩個甚至更多的項目,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要麼是因為不知道哪個項目會做成所以希望東方不亮西方亮,要麼是因為哪個都不捨得放棄,認為哪個都不錯、哪個都有機會,希望可以捎帶手都兼顧一下。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只有專注才有可能成功,創業公司缺人、缺錢、缺資源,集中全部資源專注於一件事都不一定成功,更何況分散資源?請記住,這世界沒有捎帶手可以做成的事,凡是沒有下決心死磕的事不可能做成功。

第三個坑,擴張時大躍進。很多初創公司在人員擴張上、分支機構擴張上採取跳躍式發展,這非常危險。公司的成長如同造寶塔,要一層一層的造,不可能造完第一層直接造第五層,公司人員的擴充、組織機構的擴充也是一個道理,需要的是管理能力的相配套,如果不匹配,後果必然是災難性的。我見過太多的公司,融到資之後,迅速從五十人的規模擴充到兩百人甚至更多,導致人效降低、管理失控……其結果必然是所有的支出目標都超額完成了,但是收入目標沒有預期達成,公司陷入每個月巨大虧損狀態,要麼裁員調整恢復到原位,要麼公司快速流血,直至死亡。招人是容易的,裁員是困難的,一夜之間招兩百人,所有公司都會幹,但是要裁掉兩百人,幾乎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一進一出的折騰往往就讓公司元氣大傷,處理不好直接有生死之憂。

這三個問題都是初創公司特別容易犯的錯誤,也是導致創業公司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創業不易,就如同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要長到可以結婚生子,要經歷非常多的挑戰,關鍵是不能犯下致命錯誤。對創業公司而言,產品不過關、多線作戰、擴張時大躍進是三個致命的錯誤,如若避免不了,幾乎必然創業失敗,創始人應該時刻自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