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豆沙的冷


《紅樓夢》的成功就在於每一個人物都星光熠熠,哪怕出場極少,也有很多咀嚼不盡的味道。作為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有特別多的擁躉,林如海出場雖少,圍繞他身上謎點一點都不少。前科探花,蘭臺寺大夫升任兩淮巡鹽御史最後卻倉促死在任上的林如海不是個簡單的人。

一,林如海出身江南書香世家

林如海出場介紹他就說他家祖上,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這表明林家的爵位比賈家早,屬於更老牌的家族,而且出身江南士族,從林如海重視林黛玉的教育以及林黛玉的家教氛圍能夠看出林家的文化底蘊遠遠強於賈家這種半吊子讀書人家。林如海能考上探花自身努力固然重要,家族積累也舉足輕重!林家的家業傳承安排非常從容。林如海說科舉就能高中探花,顯得自信滿滿,甚至信手拈來。

二,林如海擢升特別快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這裡有個爭議,到底是上一屆探花,還是前幾屆中的某一屆探花還真不好說。如果只是上一屆探花,賈敏嫁給林如海的時候他還沒有科舉高中。賈家眼光之好也算厲害。而林如海幾年之間擢升之快也讓人咂舌。由皇帝秘書一般的蘭臺寺大夫升任非皇帝親信不為的巡鹽御史肥缺,只能表明這一任皇帝培植親信的不遺餘力。這也為後面賈雨村升官的快速做了註解,顯然皇帝在迫不及待提拔重用自己的勢力。林如海也好,賈雨村也好,都是皇帝一手提拔的,與賈家這種老牌勢力本質不同。賈家感恩的是老皇帝賜富貴,林如海賈雨村等卻只會感恩現在的皇帝賜富貴。偏偏這兩夥新舊勢力又交織在一起。顯然這是一種“真事隱”的寫法。

三,林如海執意送林黛玉進京

送林黛玉進京其實並不是完全必要。林如海哪怕不續絃依然可以撫養林黛玉。就算為了故事情節推進有意安排,林黛玉去住一兩年可以理解,一住經年根本說不通。這是謎案。看林如海送林黛玉走前的話怎麼看都像託孤。

“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

這話非常不吉利。話語中的消沉之意特別明顯,彷彿已經預知自己將命不久矣。一點不是身居要職的意氣風發的樣子。

四,林家絕後

如果說林如海送林黛玉進京還情有可原,那麼林家絕後絕對不可理解。作為封建士大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算自己生不出來,也要過繼兒子延續家族血脈,林家畢竟還有遠房,這種為人子嗣必然做的事林如海卻不做,只有一個答案可以解釋,他做了禍及子孫的事無解。真要這樣的話,林如海就極可能非正常死亡。這是按常理推測,不代表觀點。

五,林如海之死

林如海病死,時間很久,林黛玉回家大半年,林如海才死。按理不會有問題。但總覺得林如海死的莫名其妙。只能說他之前一系列的安排都是為了讓林黛玉去到賈家。但林家絕後這事絕對解釋不通,沒有證據,關於林如海之死也無法猜測,只能按下不表!有研究的朋友也可以留言交流!

綜上,林如海出身江南士族,與賈家武將出身不同。林家明顯是文臣出身。文化底蘊深厚。林如海科舉進入三甲,賜進士及第,探花郎。皇帝信任非常,出任巡鹽御史,最後死在任上。唯一讓人疑惑的是關於林黛玉的安排和林家的子嗣延續這兩個謎團讓人費解,最後死的也有點突然。如果只是為了讓林黛玉與賈寶玉情緣糾纏順理成章似乎有敗筆的嫌疑。就不多說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林黛玉父親是個學霸,也是個官二代。比較注重子女教育,專門為林黛玉請私塾先生(賈雨村)上門教學。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考了全國第三。而且憑著自己的實力一路殺到殿試,不簡單的。林家祖上是世襲三代列侯,到四代皇帝開恩又賜了一代侯。等於是四世列侯了,到林如海這代,高中探花後升為蘭臺寺丈夫,又被皇帝親點為巡鹽御史,這句能讀懂嗎?蘭臺寺大夫是剛升的,巡鹽御史是皇上親點,說明林如海官運亨通,歷代巡鹽御史都是皇帝信任的人來做的,不是一般人花點錢就能打通的。以前的鹽業是國家壟斷的,是屬於三大政之一,是個肥差。林如海官職是幾品不討論,因為單憑官位幾品說不出林如海受寵的程度。我來舉個列子……


曹雪芹爺爺曹寅和他大舅哥也是輪流兼做巡鹽御史的,曹寅和康熙是發小,曹寅母親孫氏是康熙的奶孃,和康熙同吃一個奶長大的,康熙第四次南巡,奶孃出來接駕,康熙扶起老人說:“此乃吾家老人也”曹寅從小就隨康熙伴讀,後來升為侍衛,一起長大,一路走來這感情和兄弟沒啥區別的。曹賈的主職是江寧織造。兼職巡鹽御史,江寧織造也就是個四品官,官位雖然不大,但不屬於吏部管,歸內務府管,這就是和康熙從小玩到大夥伴曹寅的最高官職,官位不高,但是是康熙心腹。織造局雖然只是做點布匹花樣,但是是絕對的肥差,他供應東西的對象是皇宮裡的,皇帝的吃穿用度不是一般人,朝廷不會放手讓你做的。巡鹽御史也是一樣重要,是朝廷主要稅收部門,肥的流油。

換句話說,曹家做的事情,是你一品官能做的了的嗎?曹家說白了就是康熙的耳目密探,這個地區收成如何,民生如何,是否穩定,事無鉅細都要上報的,曹雪芹對巡鹽御史這個職位太熟悉了,這是他們家族四代人65年的老本行。這裡面的情況曹雪芹比誰都清楚的。曹雪芹既然把巡鹽御史這個職位套在林如海身上,林如海家族又四代為侯,林如海本人又是探花,書中皇帝又親點的巡鹽御史。林家肯定也是心腹和皇帝信的過的人,條件如果是差的,賈敏也不會嫁過去的。這就是林如海家族和本人的情況,林如海的仕途和實力相比起四大家族會遜色嗎??




a詮釋b


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唯一一個有主角光環的人物,寄託著曹雪芹中興家族的幻想。

賈府在後八十回裡越來越衰朽、貧困:王熙鳳看病連像樣人參都找不到,賈母的紅米飯都僅夠吃,鳳姐跟賈璉都要悄悄變賣賈母的東西才能維繫賈府的開支。

造成這樣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賈家的官越作越小:第一代賈演賈源,開國八國公之二,朝廷權力核心的人物;第二代賈代善、賈代化,朝廷大員一方諸侯級的人物;第三代賈政,六品主事已經有點不入流了;第四代還沒出實權官員。

太多的人認為這是賈府子弟不學無術,不好好考科舉導致的,只要考中了科舉,賈府就能中興。

其實不然,賈府都能給自己的奴才賴尚榮弄官,給自家子弟弄個官,又有何難?科舉官員是比捐官、賞官好看,升的相對快點,但區別也不是太大。賈敬就曾考中進士,惜春是他的親女兒,年齡比林黛玉還小,冷子興遇賈雨村的時候林黛玉才五六歲,惜春也就四五歲。

也就是說當時賈敬當道士頂多三四年,而冷子興還說賈府已經衰敗,內囊都傾出來了,可見賈敬中舉並沒有給賈府帶來中興。

因為你想升官,官位就那些,皇帝好幾個兒子只能當親王;親王好幾個兒子,只能當郡王;宰相好幾個兒子,只能當巡撫;巡撫好幾個兒子,只能當知府;知府好幾個兒子,能當知縣就不錯了。你個知縣的兒子跟宰相的兒子爭知府這個位置,你說巡撫會任命誰?階級固化就這麼來的。

所以,我們經常見到一個現象就是:階級下滑。但有沒有能階級逆襲的呢?有,比如你能成為高考狀元,不階級逆襲才是怪事。

而現在的高考狀元,一年出三十多個,三年近一百個。探花則是,把這一百人集中在一起,再考出個第三名。連個市狀元你都不敢想吧,古代想考個探花,簡直就是難於上青天啊。狀元、榜眼、探花自然深得皇帝青睞,官運亨通,作到巡鹽御史這樣的肥缺,自然不是夢。

考中科舉跟考中探花的差距,比考上中專跟考上清華的差距還要大。如果賈府出個巡鹽御史,肯定能中興家族。


並且,中探花並不僅僅才華橫溢就行的,大家都知道如果換套考題,高考狀元就得換,前二百名都有希望成為狀元,何況古代科舉是作文,主觀性更強。中探花,非才華蓋世,再加上祖宗墳上冒青煙不可得。

所以,林如海只能是賈家的一個夢,比連抓兩個五百萬簡單不到哪去。

也正因為如此,林如海主角光環太龍傲天,如果讓賈府依靠他維持,那就有點金庸小說裡主角掉懸崖撿秘籍的意味了,大大削弱了《紅樓夢》符合現實的長處。所以,作者沒安排他出場幾次,還讓他早早死了。


待我施為地煞變


黛玉的父親叫林如海。從紅樓夢中可以看出:

一、林如海很有才。林如海是前科探花,深受皇上器重,任命為巡鹽御史。


二、林如海很廉潔,是個清官。巡鹽御史是個肥差,可是從林黛玉小時候的生活看,林家並不奢華。林黛玉只有一個奶媽,兩個丫鬟,和賈家千金小姐相比,算是比較寒酸的,這間接證明了林如海的廉潔。

三、林如海與賈敏夫妻關係很恩愛。黛玉小時候深受父母寵愛,很幸福,可見家庭和睦。林黛玉才華出眾,說明黛玉受到了良好教育。賈敏死時,黛玉才五歲,林如海此時應該不過四十歲,可是他卻無意續絃,說明他念念不忘死去的妻子。



就憑以上三點,可以說林如海是個暖男,是個頂天立地的好男人。


湯姆2191973


很多人一直奇怪,林黛玉進入賈府的時候不過六七歲,如何就能飽讀詩書,精通詩詞歌賦?除了天賦以外,更多的則來自她的家庭教育,這就不能不說其父林如海了。

原文關於林如海的介紹不多,但聊聊幾筆,就把一個正直清廉,為人正派的文人形象點出。我們不妨一點一點來分析。

原文: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甲戌側批:蓋雲“學海文林”也。總是暗寫黛玉。】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

這段帶有脂批的話點出了林如海的學富五車,學識淵博,也是黛玉之所以才貌雙全的原因所在,正是因為他知識淵博,勤奮努力求上進,所以才能夠金榜題名,中了探花,繼而做官。

明清時期,巡鹽御史是肥缺,一般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心腹擔任,有錢有權,是要職,由此也可看出林如海為人清廉正直,很得皇帝信任。

我們繼續往下看。

原文: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由此可知,林如海所在的林家也是鐘鳴鼎食之家,屬於過去的貴族階層,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天生的富二代,不對,應該是富五代了,與當時許多貴族的紈絝子弟相比,林如海沒有沾染任何富貴子弟的不正之風,為了延續林家富貴,反而是更加勤奮刻苦,從科舉出身,用自己的努力延續了林家的富貴。

今天我們常說,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林如海就是這樣的人。

以前我們說一個家族富貴,有兩種含義,只富不貴那是商人,只貴不富那是沒落貴族,而只有又富又貴才是世人眼中的世家大族,是天下望族。林家並沒有坐吃山空,更沒有因為有錢就不讀書,自然是富貴門庭了,而這一切,離不開林如海的努力,可見他對於振興家族有著很強烈的使命擔當。

繼續往下看。

原文: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

從這段文字可知,林如海家族人丁不旺,中年得子,卻又夭折,這對他應該是個不小的打擊。林如海的妻子不止黛玉母親賈敏一個,還有幾房姬妾,由此可知,他也受那個時代的侷限,遵循男子三妻四妾的“古訓”,雖然讀過很多聖賢書,但對此並不排斥。

從他對於命中無子的無可如何的態度可知,他一樣也逃不出重男的世俗傳統,想著要有一個兒子繼承香火,但他並不沒有因此而輕女,相反,他在對待男女問題上的看法,卻是與世俗眼光大不同的。

原文: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由此可知,林如海夫妻二人在得知命中無子以後,對於唯一的女兒黛玉,幾乎是傾注了全部的情感的,把黛玉當成男孩來養,且教她讀書識字,這是林如海開明的一面,這裡面也寄託了他命中無子的無可奈何。黛玉的聰明清秀,加上父母后天的教化,因此有了才貌雙全的顰兒。

不僅如此,林如海還是個知恩圖報樂於助人真誠待人的人。當賈雨村想通過他在賈政那裡找門路時,林如海一口答應了下來,並且把事情辦的非常漂亮,不讓人有任何後顧之憂,這反映出林如海為人處事的嚴謹細緻。

原文: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託內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於內兄信中已註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這樣的人在我們今天來說,就是摯友,懂得感恩,待人真誠,為人正直,考慮周全,是那種既能傾心交談,又能辦成大事的人。

林黛玉得知自己即將去外祖母家時,不放心父親孤身一人,這時候林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

由此看出父女情深,且林如海是個深謀遠慮之人,考慮到黛玉跟著自己,可能無法盡心照料,也不放心,而去了賈府就不一樣了,上有外祖母寵愛,下有姊妹們相伴,這樣對黛玉的成長也許會更好,所以作為一個父親,看似狠心地送她到外祖母家,其實是一種偉大的父愛的表現。

林如海明知道宦海沉浮不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颳起一個風浪,到時候他恐怕無法保全自己的女兒,索性給她找一個溫暖的可以停靠的港灣,去賈府是最好的選擇,這是一個父親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足見他愛女之深,也是個性情中人,是顧家的男人。

綜上可知,林如海是個為人清廉正直、學識淵博、有使命擔當的文人官僚,更是個愛妻疼女,思想開明、深謀遠慮的好丈夫好父親,也是一位待人真誠、辦事嚴謹細緻、懂得知恩圖報的朋友。


少讀紅樓


《紅樓夢》中,第一女主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可謂是所有的人物當中最正派、最積極、最富光環、十全十美的人,特別是在眾多不肖男丁、無能男兒、紈絝膏粱面前,他的光輝就更加明亮耀眼。

首先從先天基礎而言,林如海具有很好的家世背景,也算富家子弟,同時很貴氣,家裡是襲了四代列侯的,所謂根紅苗正,金窩裡的鳳凰。

其次,他才能卓著。他不光出身好,自己又是非常聰明好學,殿試中高高得中探花,靠科舉脫穎而出,雖是鐘鼎之家,卻亦為書香之族,在世襲與科舉間自由切換,順利實現了由靠祖宗到靠自己的飛躍,輕鬆實現了賈家夢寐以求卻終不能得的夢想。在官場上也是順風順水,做過蘭臺寺大夫,後又被皇上欽點為巡鹽御史。前一個官兒是主管彈劾官員的,後一個專管鹽業,可謂頗受聖寵,監察權和經濟命脈大權在握,由此看,此人為官水平也十分了得。

再次,他道德水準和為人境界、價值追求較高。林如海向賈政推薦的賈雨村,彼時還是個長得劍眉星眼,言談不俗,有才學,有抱負,並且恃才不將所謂上司放在眼中的一個有為青年。他對於自己的兩位大內兄的評價,也獨獨肯定賈政,說他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他做人十分注重清操,也就是清白和操守。從日後林黛玉的言談舉止及其價值追求來看(因林黛玉是林如海親自教導,假充男兒教養的,最有乃父遺風),他人正派,好讀書,有知識分子的骨氣和儒雅之風,又有很高的才學修養,對人彬彬有禮,謙遜寬和,因此在為人上也算是道德典範和人中楷模了。再多說一句,不要以為在官場上混得如魚得水的人,一定都是攀龍附鳳之流,王陽明、陳廷敬、曾國藩之類,便是明證。

第四,他愛情美滿婚姻幸福。從他的家庭生活而言,雖然有幾房姬妾,但是他和原配夫人賈敏的感情非常好,夫唱婦隨,兩個人有共同的價值追求,才貌相當,有極高的生活品位和豐富的樂趣,沒準也會有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賭書潑茶的趣事,只不過書上沒說。面對這對夫婦只羨鴛鴦不羨仙!夫人賈敏早亡之後,對他的打擊也非常大,他無意續娶,並且也隨之而去,由此也可以看到,林如海他們夫妻的感情有多深,這在封建道德之下,簡直算是不可思議的痴情奇男子。

第五,他家教甚嚴,並且著力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林家雖人丁不旺,他有個兒子還早夭了,只有一個女兒,雖然自幼身體先天不足,常吃藥,但是他對女兒的教導卻是一流的。從女兒的為人處世觀念上來看,絕對是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從她的文化品位上來看,絕對是飽讀詩書,琴棋書畫樣樣皆通,是一個才得與容貌兼備的標準封建貴族小姐。這樣的父親,堪稱一個又慈愛又有教育成就的好父親。如果頑劣又聰明的賈寶玉處在林家的環境裡,由林如海親自教導,必然又是一個棟樑之材。

可惜的是,樣樣堪稱拔尖的林如海,命卻不好,早逝了。這一面是曹公認為,林如海實在是太過完美了,應該只存於夢中,現實中不可尋覓,無處落筆。另一面應是為了塑造孤苦無依的林黛玉的命運而做的一種預設吧。

我是冰珊醉紅樓,從自己的視角析紅樓,歡迎關注品評。





冰珊醉紅樓



關於林黛玉的父親文中是這樣介紹的:

賈府中每個人物形象都很豐滿,優缺點也有有點。特別是男子很少有正面的被人稱讚的人物形象。


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少有的正面形象出現的人物,幾乎沒有缺點,如果非要說有就是家裡人丁不太興旺。

文中說林家“雖繫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可見林家並不是只注重經濟仕途的,還注重人格涵養,這在當時的大戶人家也是很少的,賈府的男子就很少多學問的。

林如海給黛玉請家教,並且向賈政舉薦賈雨村。讓賈雨村跟黛玉同船去金陵,並且給他打點一切的花銷。


林如海也十分愛才並注重孩子的教育,林黛玉能詩詞歌賦在大觀園中經常奪冠,就可見一斑。黛玉初進賈府才五六歲,用餐跟自家習慣不同,但是能入鄉隨俗,這對於小孩子很難得,也是父母的教養好。



顰兒436



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在《紅樓夢》中絕對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是作者格外垂愛的人物。

《紅樓夢》是一部極力褒讚頌揚女性尤其是閨閣女兒、貶斥鞭撻男子尤其是中老年男子的作品,但林如海是個例外。就連作者自已的化身、理想人格的男主人公賈寶玉,作者仍然讓他有許多的瑕疵,比如讓他在夢中和現實中分別和可卿和襲人碧痕行男女雲雨之歡,他看見寶釵一段雪白的臂膀就痴住了,還讓他與秦鍾、琪官有斷袖之誼。他對自己的奶媽李嬤嬤粗言惡要攆出去,丫頭開門晚了一會兒,他照著心窩就是一腳……在為晴雯撰《芙蓉女兒誄》之時,寶玉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謙為“怡紅院濁玉”。

可是我們讀有關林如海的相關文字,會發現,作者將幾乎所有的美德和優點給予了他:祖上襲過列侯,到了如海之父,開恩又襲一代,至於林如海本人,是前科的探花,升至蘭臺寺大夫,又被欽點巡鹽御史。出身鐘鳴鼎食世家,爵位按制襲三代,林家祖上就倍受寵信倍受重視,襲了四代爵位,到了林如海這裡,雖然說沒了爵位,可是人家學問又一級棒,不但從科舉入仕,竟然考中探花,所以這說明林家書香之族絕不是浪得虛名,而且林家家風和對子弟的教育很重視很到位。這還罷了,金榜題名的探花公林如海婚配對象是榮國公府嬌生慣養、金尊玉貴的嫡小姐賈敏,而且婚後生了一子(三歲上死了)一女(林黛玉),林如海不僅出身富貴,自已走出的人生也完美的開了掛。

從林家家風和教育成果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五六歲就到賈府的林黛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過人的詩才了。


我們根據林家為數不多的介紹說林如海近支無人,只有幾家遠族,可以推斷到林如海自其祖父到林如海是三代單傳。林如海也是有幾房姫妾的,這一點說明林家是很重視繁衍子嗣的,只是天不遂人願,只有嫡妻賈敏生得一子一女,兒子又在三歲上夭亡了,唯有一個弱女黛玉,閤家待之如掌上明珠,又認真請師授教,當男孩兒來養,略解膝下荒涼。在此情況下,林如海沒有沉淪,沒有洩氣,而是從蘭臺寺大夫職位上被皇帝欽點為巡鹽御使,熟悉明清史的朋友們知道,鹽稅那可是王朝第一重要的稅收來源,皇帝把這個權力差使交給林如海,反應兩個信息,一個是皇帝的信任,第二個是林如海的水平和能力足以勝任。這一點上,我們反觀寧榮二府的子孫,要麼荒淫紈絝、不學無術,要麼富貴閒人、尋愁覓恨,和林如海差出十萬八千里。

作者給出的三世而衰、五世而斬的運數輪迴似不可違般的存在,那麼無論是四大家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式的敗落,還是如林家人丁零落式的驟然衰落,都終逃不過運數氣數已盡的劫數。五世而盡了。

屏山自幼讀紅樓,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小有心得,歡迎和我一起探討紅樓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和建議。



屏山語紅樓


無邀請,答一個

林如海是整本紅樓夢裡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一個人,儘管這個人沒有長壽,但是,確實換代統治者統治核心的成員。

1,林家祖上列過侯爵。僅僅比賈家低一個階品。所以林家也是豪門出身,只是這個祖上可能超過了三代了,所以林如海才重新入仕。

2,林如海的出身是前探花出身。探花的學歷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不用細說了吧?學霸,情商智商高的出奇,不是我們平頭百姓可以想象的存在。是需要和皇帝大臣一起討論問題然後才給你打分的。

3,蘭臺就業。什麼是蘭臺,很多研究者認為是御史臺,其實還真不是,按照歷史上所有三甲的仕途路徑,發現這個蘭臺是類似於現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這樣的機構,換句話說,就是皇帝的秘書處。

4,就業處是巡鹽御史。林如海六年前點中的探花,六年後就已經是巡鹽御史了。換句話說,被點中探花,賈敏就嫁給了林如海,次年生了林黛玉,當時還在國辦做秘書的。後來皇帝親自下令讓林如海做巡鹽御史,這個官應該是個從三品的,比賈政的員外郎高出來兩極。

看完林如海的經歷你就明白了,林如海天子門生,探花學位,中辦秘書出身,放外任做了巡鹽御史。就是這樣一個人,品學皆優,皇帝器重,老婆是名門望族,自己的新戚貴胄。


慕容曉春


聰明。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出身,相當於全國高考排名第三,有真才實學。

清廉。

他的官職是巡鹽。古代鹽是國家專賣,油水不是一般的大。唐朝黃巢,元末張士誠這些造反都是私鹽販子出身,可見鹽的利潤多大,足以讓亡命徒惦記上。

但是在這樣的崗位上,卻沒聽說林家有多少財產。林黛玉也說,她吃的用的都是賈府的。可見林如海是個清廉的人。

紅樓夢後文賈鏈曾說‘再發一個兩三百萬的財就好了’,有人據此推算林家其實有不少財產被賈鏈弄到賈府了。但這種說法只是猜測,證據不足。

開明。

林黛玉是女孩,卻能讀書,家庭教師還是進士出身的賈雨村,非常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