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己的唱歌聲音更加飽滿洪亮?

感覺說話費勁,聲音傳不遠,

大致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沒有充分利用共鳴器官;其二是氣息不穩。

我們所發出的聲響都是依靠兩片聲帶震動而成,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是震動經過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體自然的空間後被逐漸修飾、放大,形成自己的風格,最終傳達到聽眾的耳朵裡。在我們說悄悄話(用氣聲)的時候,聲帶並沒有震動,僅僅依靠氣息的摩擦,再怎樣用力,也不會有任何聲響,因為沒有震動,也就沒有共鳴!反之,要追求聲音洪亮,一味依靠聲帶的強烈震動,只能造成聲帶充血,聲音嘶啞。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鳴腔,讓震動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鳴,放大,自己的聲音才會飽滿,圓潤,高揚。

如何使自己的唱歌聲音更加飽滿洪亮?

幾個小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鬆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者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鬆、放鬆、再放鬆;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後發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顎: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實就是打開口腔的幾大要點,以後在大聲說話的時候,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但是,切記,一定要“放鬆自己”,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要只去注意發音的形式,而把你說話的內容給忘了,這就本末倒置了。

1

氣息訓練

發音靠震動,震動靠氣息,所以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洩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並且要善於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最後,順便說說聲音的線路問題。

我們的發音,有一個不易察覺的線路,比如打呼哨,聲音很響亮,道理就在於氣息暢通,聲音集中,通行無阻。說話也是這樣,要儘量讓自己的氣息貫通,讓聲音儘量沿著口腔內部的中縱線穿透而出。這樣才能使聲音集中而明亮。

講話時的正確呼吸方法,應當採用由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即運用小腹收縮,靠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郭蘭英在談到運用這種呼吸方法時說:“唱歌時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胸腹式聯合呼吸介於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者之間,是二者的結合。具體方法如下:

吸氣:小腹向內即向丹田收縮,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時向外擴展,可以感覺到腰帶漸緊,前腹和後腰分別向前、後、左、右撐開的力量。用鼻吸氣,做到快、靜、深。

呼氣:小腹差不多始終要收住,不可放開,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將肺部儲氣慢慢放出,均勻地外吐。呼氣要用嘴,做到勻、緩、穩。在呼氣過程中,語音一個接一個的發出後,組成有節奏的有聲語言。

這種呼吸方法可以使腹部和丹田充滿氣息,為發音提供充足的“氣”,同時,由於小腹向內收縮,胸前向外擴張,以小腹、後腰和後胸為支柱點,為發音提供了充足的“力”。“氣”與“力”的融合,為優美的聲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何使自己的唱歌聲音更加飽滿洪亮?



在講話過程中,要處理好講話和呼吸的關係,必須注意:

第一,儘可能輕鬆自如,吸氣要迅速,呼氣要緩慢、均勻,吸入的氣量要適中。

第二,儘可能在講話中的自然停頓處換氣,不要等講完一個長句才大呼大吸,顯得講話很吃力。還要根據自己的氣量來決定是否用中途不便停頓的長句,不要為了渲染和曾強表達效果而勉為其難地為之。那樣,會適得其反。

第三,儘可能時講話時的姿勢有利於呼吸。無論是站姿和還是坐姿,都要抬頭舒肩展背,胸部要稍向前傾,小腹自然內收,雙腳並立平放。這樣發音的關鍵部位:胸、腹、喉、舌等才能處於良好的呼吸準備和行進狀態之中。呼吸順暢,方可語流順暢。

練習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 聞花香:彷彿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進其香氣,控制一會兒後緩緩吐出。

2. 吹蠟燭:模擬吹滅生日蠟燭,深吸一口氣後均勻緩慢地吹,儘可能時間長一點,達到25-30秒為合格。

3. 咬住牙,深吸一口氣後,從牙縫中發出“噝-----”聲,力求平穩均勻持久。

4. 數數:從一數到十,往復循環,一口氣能數多少遍就數多少遍,要數的清晰響亮。

5. 用繞口令或近似繞口令的語句練習氣息。如:

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兒,拿著杆子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兒,兩個棗兒,三個棗兒,四個棗兒,五個棗兒,六個棗兒,七個棗兒,八個棗兒,九個棗兒,十個棗兒``````這是一個繞口令,一口氣說完才算好。

開始做練習的時候,中間可以適當換氣,練到氣息有了控制能力時,逐漸減少換氣次數,最後要爭取一口氣說完,甚至多說幾個棗兒。

如何使自己的唱歌聲音更加飽滿洪亮?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2

聲帶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頻率大約在60-350赫之間。聲帶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音色。聲帶對發音起很大的作用,聲帶的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靠後天的訓練和保護。注意恰當的訓練與運用聲帶,改變聲帶條件,保護聲帶,都是提高語音素質的重要方面。

聲帶訓練。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

聲帶運用。聲帶運用要科學,得當。這主要是指:第一:在長時間計劃之前,聲帶要做準備活動,猶如賽跑前韌帶要做準備活動一樣。方法是:將聲帶放鬆,用均勻的氣流輕輕的拂動它,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彷彿小孩子撒嬌時喉嚨裡發出後的那種聲音。可以逐漸加大到一定分量,使聲帶啟動,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長時間運動。第二:在人數較多或場合較大的地方講話時,發音要輕鬆自然,處理還節奏,停頓,特別是起音要高低適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鳴器的共鳴作用,要運用“中氣”的助力來說話,不能直著嗓子叫喊,否則,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帶很快不堪重負,變得嘶啞,影響效果。聲帶保護。為了保護自己的嗓子,要有意識的少抽菸,喝酒,甚至,不抽菸,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那些對聲帶都有不良影響。不喝過燙或過冷的湯水。

3

共鳴訓練

聲帶所產生的音量是很小的,只佔人們講話時音量的5%左右,其他95%左右的音量,需要通過共鳴腔放大得來。共鳴腔是決定音色的重要發音器官,直接引起語音共鳴的是聲帶上方的喉、咽、口、鼻四腔,此外,胸腔和頭腔也有共鳴作用。說話用聲是以口腔共鳴為主,以胸腔共鳴為基礎。共鳴器以咽腔為主又可分為高、中、低三區共鳴。高音共鳴區,即頭腔,鼻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高亢響亮的聲音。中音共鳴區就是咽腔、口腔共鳴,這裡是語音的製造場,是人體中最靈活的共鳴區,音流在這裡通過,可以獲得豐滿圓潤的聲音。低音共鳴區,主要的胸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渾厚低沉的聲音。

要想使說話的聲音好聽和持久,就要正確的運用共鳴器。而運用共鳴器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暢”與“阻”的對立和統一關係。所謂“暢”,就是整個發音得聲道必須暢通無阻,胸部舒展自如,喉部放鬆滑潤,脊背自然伸直,以便聲音不憋不擠,形成一個聲柱流暢地奔湧出來。所謂“阻”,並不是簡單的把聲音阻擋住,而是不讓聲音直截了當地通過聲道奔湧出來,讓它通過共鳴器加工、錘鍊、變得洪亮、圓潤、雄渾、優美動聽。

要處理好“暢”與“阻”的關係,必須進行共鳴訓練。一下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共訓練方法。

如何使自己的唱歌聲音更加飽滿洪亮?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1. 放鬆喉頭,用“哼哼”音唱歌。

2. 學鴨叫聲。挺軟顎,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3. 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麼?)和“嗯”(明白了)。

4. 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5. 模擬汽笛長鳴聲。(di)既可平行發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變化發音。

6. 做擴胸運動,同時儘量發高亢或儘量低沉的聲音。

7. “氣泡音”練習。閉嘴,用輕勻的氣流衝擊聲帶,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

8. 音階層練習。選一句話,在本人音域範圍內,先用低調說,一級一級地升高,然後又一級一級地下降,在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話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9. 誇張四聲練習。選擇韻母因素較多的詞語或成語,運用共鳴技巧做誇張四聲的訓練。如:清——正——廉——潔——,英——勇——頑——強——。

10. 大聲呼喚練習。假設某人在離自己100米處,大聲呼喚:張——師——傅——,快——回——來——!喂——,那——裡——危——險——,快——離——開——!

如何使自己的唱歌聲音更加飽滿洪亮?



4

吐字訓練

吐字清晰,是朗誦的起碼要求之一。因此,吐字歸音是學習朗誦必須練習得一項重要基本功。

吐字歸音使我國傳統的說唱藝術理論中在咬字方法上運用的一個術語。它將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分為出字——立字——歸音三個階段。出字是指聲母和韻頭(介音)的發音過程,立字是指韻腹(主要元音)的發音過程,歸音是指音節發音的收尾(韻尾)過程。其基本要領是:出字要準確有力,又叼住彈出之感:立字要拉開立起,明亮充實,圓潤飽滿:歸音趨向要鮮明、迅速“到家”,乾淨利索。總之,就是要求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有頭有尾,構成一個“棗核型”形式:聲母、韻頭為一端,韻尾為一端,韻腹為核心:字的中間發音動程大,時間長,字的兩頭髮音動程小,關合所佔時間也短。當然,對“棗核型”不可做絕對化的理解。不過,無論如何,吐字時,不僅要有頭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連接的好,渾然一體,不能有分解、斷接的痕跡。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