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佛國新疆的前世今生——喀喇汗王朝的謝幕(十七)

千里佛國新疆的前世今生——喀喇汗王朝的謝幕(十七)

西遼地圖

西遼在新疆的發展

遼國在中國存在二百多年,稱霸於亞洲東部,影響遠及歐洲。

1114年女真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短短十一年就推翻遼朝,建立起金朝。在遼朝覆亡前夕,遼國皇族耶律大石逃亡到漠北,後又率200餘追隨者於1124年來到新疆可敦城,藉助於蒙古高原上來的那十八個契丹遊牧部落的力量秘密發展起來,得到精兵上萬,耶律大石在發展五年後開始了擴張之路。

千里佛國新疆的前世今生——喀喇汗王朝的謝幕(十七)

中國各政權勢力分佈

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在葉密立城(現在新疆額敏縣)登基稱帝。號菊兒汗(或譯為古兒汗),突厥語意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漢尊號"天佑皇帝",建元"延慶"。 西遼王朝正式建立。耶律大石稱帝后,開始大規模地對外擴張。十年時間,先後歸併了高昌回鶻王國、東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國,以及康裡部,建成一個疆域遼闊強大的西遼帝國,穆斯林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喇契丹。西遼王朝雖統治時間只有88年(1124~1211年),但在中亞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朝代。

1132年,耶律大石率領軍隊南下,再次進入高昌回鶻王國。國王沒有組織抵抗,便歸順了西遼。耶律大石把高昌回鶻王國併入西遼版圖,但仍讓它繼續統治這一地區。

千里佛國新疆的前世今生——喀喇汗王朝的謝幕(十七)

耶律大石

早在耶律大石來之前,在喀喇汗王朝的邊境上住著一萬六千帳從遼朝來的突厥-契丹人,東喀喇汗王朝委派他們守衛邊疆,賜給他們土地和獎賞。後來東喀喇汗王朝與這些突厥-契丹人發生了矛盾,強迫他們與妻子隔離,想使他們從此絕後。這些突厥-契丹人自然不願意,雙方多次發生衝突。後來這一支突厥-契丹人與耶律大石的部隊會合,但耶律大石並沒有率領軍隊向前挺進,而是駐紮在邊境上等待時機。

東喀喇汗王朝阿赫馬德汗死後,兒子易卜拉欣繼位,葛邏祿和康裡不再服從他,而且經常欺凌他,襲擊他的部屬和牲畜,他無法控制局勢。1134年初,易卜拉欣聽說耶律大石率領大軍駐紮在邊境,便派出使臣,請他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袞去。耶律大石接到請求後,便率領大軍開進巴拉沙袞。耶律大石把易卜拉欣汗降封為王,保存了東部喀喇汗王朝對喀什噶爾與和田的統治,作為附庸國同時也向這些地區派出軍隊。巴拉沙袞地區,是可耕可牧的"善地"。耶律大石決定建都巴拉沙袞,後來將其改名為虎思斡耳朵,改延慶三年為康國元年。他把監督官派往各地,康里人也服從了他的統治 。

千里佛國新疆的前世今生——喀喇汗王朝的謝幕(十七)

西喀喇汗王朝從11世紀末、12世紀初起,已被塞爾柱突厥王朝(1038~1194)控制,1137年西遼在和氈擊潰西部喀喇汗王朝的軍隊。1141年九月九日,塞爾柱王朝與西遼王朝在卡特萬草原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會戰。耶律大石協同後遼上將魏振興指揮東喀喇汗以少勝多,塞爾柱王朝慘敗,結果退出了河中地區,西部喀喇汗王朝改換宗主,仍以附庸形式保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