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知道打遊戲是浪費時間,但還是戒不掉遊戲?

為什麼明知道打遊戲是浪費時間,但還是戒不掉遊戲?

為什麼明知道打遊戲是浪費時間,但還是戒不掉遊戲?

我也曾是個遊戲重度玩家,小時候因為看到同學家裡電腦上玩《三國志4》,覺得驚為天人,就軟磨硬泡父母買個電腦,美其名曰學習電腦技術,實則是個高級遊戲機。大學期間至少四分之一時間是在網吧裡渡過的,儘管每次玩好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我到底是為了什麼上大學的啊,要好好學習,結果第二天還是翹課去網吧。

古典的《躍遷》裡提到,人生就是處在各種“迴路”裡,正向迴路例如鍛鍊 - 身體健康 - 繼續鍛鍊會使人進步。反向迴路例如工作忙 - 壓力大 - 放鬆 - 工作忙則會讓人疲於奔命,顧此失彼。

但為什麼明明正向和反向的事情都是很明顯的,卻還是會陷入死亡螺旋里呢?

這就是回饋機制的作用了,我後來在遊戲行業從業6年,對於遊戲廠商來說,最重要的點就是建立無時無刻的正向反饋機制。打死一個怪要有金錢或經驗收穫,完成任務要有裝備獎勵,跑了多少路要有成就獎勵,打敗BOSS會有全地圖廣播,充值達到多少會給予特殊稱號等等,總之就是不斷激勵,不斷正向回饋你,而且是立即,馬上的反饋。

而學習這個事情則相反,學習一個學期,最多期中期末考2次試來反饋你的學習情況,不但反饋週期很長,而且還不一定是正向反饋,萬一考個不及格還會增加挫敗感。

如何識破這個陷阱,《躍遷》中給出答案:當一個體驗短期很爽的時候,你往往要警惕:長遠的損失是什麼?當這個體驗短期痛苦的時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勵:長遠的收益是什麼?

如何踐行迴路思維?

在剽悍讀書營期間幾位老鐵成立了一週一篇文章的小組,我也參與其中,這個迴路就是 閱讀輸入 - 思考整理 - 寫作輸出 這個迴路可以通過最後的輸出倒逼閱讀輸入和思考,並會讓閱讀更有效率,認知更深入。這個過程顯然是痛苦的,而大家約定如果輸出晚了還要發紅包以此激勵,但在這個輸出過程中,還有一篇文章被剽悍江湖選中併發布在公眾號上,也證明了這是一個正向迴路。

所以趕快找到你的上升迴路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