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愿景和李彦宏的初心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李彦宏 3月26日

百度的愿景和李彦宏的初心

百度的公关部门又忙开了,就在不久前Facebook被曝泄露了5000万用户的信息,为此扎克伯格正焦头烂额地应对各方面的压力,在过去一周里Facebook的市值也蒸发了近580亿。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彦宏发表的最新言论“不出意外”地激起了中国网民的愤怒,还好,公关部门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毕竟比这次大的多的浪潮百度都经历过了。

昨天晚间,百度相关人士向媒体回应质疑,解释称

“从任何角度,百度不可能赞同侵犯别人隐私的行为。李彦宏是想表达,在遵循一系列数据保护原则的条件下,如何更合理更有效率使用数据,让社会、企业和用户都比现在更受益。我们不会利用用户的隐私数据,做出损害用户的事情。”

中文的博大精深对公关来说真是太有用了,以上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可能是:我们不赞同侵犯别人的隐私,但如果你的隐私会让你、企业和社会受益,我们就可以合理的使用。但问题是,由谁来判断用户的隐私的使用会对用户更有益的?

和17年前的那天下午,李彦宏和投资人吵了3个小时,飙了脏话,甚至以撂挑子相威胁的情况相比,诸如用户隐私这类问题的用户质疑和批评,已经不会让这位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之一的领导人心中掀起任何波澜。因为“竞价排名”,百度经历过“假药事件”“卖血友吧事件”“魏则西事件”等诸多重大负面事件,尽管如此,百度仍然作为BAT中的一家屹立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前列,尽管骂声不断,百度搜索引擎的国内占有率仍有69%,占绝对优势。

万维钢的文章中曾提到一本书叫《独裁者手册》,书中有一个观点说,不论是国家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领导人,要掌握权力需要面对3种人:

名义选民:在名义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公民。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对谁当领导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

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对谁当领导人有影响力的人。对美国来说这相当于是选举这天出来投票的选民,对沙特这样的君主国来说这相当于是王室成员。

胜利联盟:必须依赖他们,领导人才是能维持自己权力的人。对美国总统来说这相当于是在关键选区投出关键一票让你当选的人,对独裁者来说这是你在军队和贵族内部的核心支持者。

很显然在这三类人中,只有胜利联盟对领导人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百度这样的公司来说,尽管李彦宏已经有着68%的投票权,但仍然需要胜利者联盟的支持。17年前李彦宏在众人反对声中仍然坚持要做“竞价排名”无非是要赚钱,因为百度赚钱所以才能不断的有资本加入,才能IPO,才有了今天BAT的地位。尽管他可能是百度的独裁者,但李彦宏难道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人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曾经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中做过一个假设

选择一:竞价排名

选择二:不收取信息发布费,当然也不搞竞价排名。而是通过搜集医院的医疗质量、收费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患者评价等信息,做一个客观中立的医院声誉排行榜。

选择三:不进行声誉排名,也不做竞价排名,完全根据自然搜索结果,搜出来排在第一的就是第一,排在第二的就是第二。排序与声誉无关,与质量无关。

选择三是最坏的情况,百度不做竞价,就会有一批第三方做SEO的公司来做,百度自己钱没赚到,还要背一个骂名,选择二的结果是最好的,但初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也许是3-5年,也许更长,虽然并不知道当时李彦宏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性,但最终的结果是选择一。

创业的朋友都知道怎么写商业计划书,也就是BP,BP里面总会写到“如何赚钱”和“公司愿景”,简单来说,前者是说公司怎么活下去,后者是说公司怎么活的伟大。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如何赚钱比愿景重要的多,据统计,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活不过3年,在经历过互联网10几年的飞速发展,靠一个伟大的梦想去打动投资人变得越来越难,如果一个公司始终不赚钱,那么也很难获得资本的青睐。

现在的百度是不是一家赚钱的公司?当然是。

现在的百度是不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不知道。

回到最初的故事,李彦宏在高层发展论坛上的讲话实际上主要谈的是人工智能,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诚然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是巨大的,取得的技术进步也是巨大的,但就像如今在百度上搜索一些信息一样,你需要有强大的鉴别真伪能力,有时候不禁会想,如果未来坐上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它到底会带我驶向何方?

不知道最近百度的公司愿景有没有变化,但是在李彦宏最初的百度故事里,他是这样讲的

在央视的演讲台上,他讲述了自己因为出生偏远的山西阳泉,而不能像太原市的孩子一样在新华书店里看到那么多关于计算机的书,从而没有进入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前十的故事。也正是因为体会到了这种资源不对等,报志愿时他不敢填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是选了与编程有点关联的,北大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的科技情报专业,至此,他找到了自己的初衷:“我现在想起来,这是为什么后来我能够做百度,能够让人们这么容易的找到他想要找到的信息,因为我从小心里就埋了这么一颗种子,要让所有的人,要让全中国的人,不管你在多偏远的地方,你能够像北大的教授一样,方便、平等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