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英雄的方法,用指數型思維打開人生限制器

生物由於物種、個體之間的肉身差異,存在著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不能消除的極限。該極限的存在意義在於,讓各種生物在不失去本物種的生存意識和理性的範疇內成長,這個成長限制就被稱為限制器。

一拳超人

成為英雄的方法,用指數型思維打開人生限制器

以上這段話來自一部很有意思的日本漫畫叫《一拳超人》,主角叫琦玉,長的基本就是櫻桃小丸子爺爺的年輕版,這個漫畫裡有很多能對世界產生重大災害的怪獸,所以政府建立了一個叫英雄聯盟的組織來對抗怪獸。而主角的設定顧名思義,無論打任何怪獸都是一拳解決問題,對於這個bug一般的存在作者是這樣解釋的:

“雖然只是個過著平凡生活,帶有普通體質的普通人,但卻通過不懈的努力以及挑戰生命極限的戰鬥而突破界限之門,打破物種應有的界限器的特例”

而琦玉打破限制器的方法則是:

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下蹲100個!然後跑步10km!這些每天堅持!一年半之後,我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我禿了!也變強大了!也就是說,要玩命鍛鍊自己不惜禿頭。這就是變強的唯一方法!說什麼新人類什麼進化,在那裡瞎胡鬧的你們,是絕做不到的,人類真正的強大是自我改變!!

儘管這是一本漫畫,但我想告訴你的是,人類真就有這樣的限制器,而突破這種限制器的方法也確實存在,這就是指數型思維。

那麼到底什麼是指數型思維

傳說有一次國王和阿基米德下棋,國王輸了,他答應可以實現阿基米德一個願望,阿基米德說,這樣我只要一些麥子,在棋盤上一共有64格,在第一格放1粒麥子,第二格2粒,第四格4粒直到放滿棋盤。國王覺得沒問題,就照做,結果很多人都知道的,全世界的麥子連放到36格都不夠。

國王就是線性思維以為用不了多少糧食,而阿基米德則告訴我們指數的威力。有人說這個故事我小時候就聽過,有什麼稀奇的呢?我也知道指數增長的趨勢很厲害,但那又怎麼樣呢?

儘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但可以保證的是,大部分並不真正瞭解指數型思維。

奇點大學創始執行理事薩利姆 伊斯梅爾在他的《指數型組織》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案例

摩托羅拉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可以說是通信界的老大,當時整個移動通信系統還很不完善,正處在模擬信號向數字信號過渡的時代,人們對於實時通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但是摩托羅拉評估組建一個覆蓋全國的地面通信網絡需要的費用簡直就是天價,並認為沒有誰有實力鋪設幾十萬個基站,所以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天空。在1997年摩托羅拉開始了他們的“銥星計劃”,本來預計發射77顆衛星來覆蓋全球通信(最後驗證需要66顆即可),在花費了50億美金,發射了10幾顆衛星之後,僅過了3年,銥星公司由於昂貴的成本就宣告了破產,而僅僅2年的發展,地面基站的技術以指數式的速度在發展,造價和成本也迅速降低,摩托羅拉公司因為這個項目,也因為對於技術發展速度的線性思維而遭遇了滑鐵盧。

有時候線性思維會導致財富的損失,而有時候後果會更嚴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完成了二次工業革命,但隨著技術的更新和發展,人們的線性思維顯然沒有跟上現代化工業技術的發展。依照各國參謀部的預期,這次的戰役頂多打3個月,所以各國炮彈存量都是依照2個月左右的耗費來儲藏。結果在開戰不到半個月,法國的彈藥就打完了,在本來預估只要幾百人投入戰鬥的凡爾登戰役中法國和德國,隨著戰鬥不斷深入,兩邊不斷增援,最後法德共傷亡超過100萬人,而英國人在索姆河戰役中,雖然是進攻方,但當時準備的進攻和防禦配比是7:1,英國看起來優勢明顯,但由於德國擁有的殺人機器馬克沁機槍,僅在第一天的戰鬥英軍就傷亡6萬人,10天就傷亡10萬人。

技術的變革就是這樣,有時候把你淘汰,有時候甚至會消滅你的肉體。

如果你明白了思維模式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

指數型思維如何改變你的人生

1、心智的積累

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中是這樣解釋什麼是心智:

“心智指的是一個人各項思維能力的綜合。在社會中,一個人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

大部分正確獨立思考的能力匱乏可能超過他們自己的想象,而且基本上都是因為懶惰而造成的,思維上的懶惰。舉個例子,在對待錢的問題上,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是慎重的,其實不然。你可以去搜索引擎上搜索“股票”相關詞彙,你就會看到這樣的頁面

成為英雄的方法,用指數型思維打開人生限制器

都會諸如“盤前送好股”“每日拉昇40%”這樣的廣告話術,這個位置對於投放來說是需要大價錢的關鍵字,那麼很明顯,只有廣告費小於利潤的時候才會有人願意去投廣告,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但是卻有很多股民寧可去聽信所謂專家推薦的牛股,也不願意花點時間去學習怎麼看年報,怎麼看龍虎榜,什麼是MACD等等。然後虧錢了又會埋怨股票是個騙人的東西。

這就是李笑來書中所說的心智造成的影響

“心智能力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境遇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得到不同的結論,最後做出截然相反的選擇。”

2、正確的目標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達克效應”,大意是說越是無知無能的人,越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越是有能力有知識的人,越是謙虛甚至還會點自卑。還有一張有趣的圖表

成為英雄的方法,用指數型思維打開人生限制器

X軸是知識和技能,Y軸是自信程度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很合達克效應的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因為你的無知,所以很容易制定出偏離自己能力範圍很遠的目標,導致無法完成而產生巨大的挫敗。別笑,在很多創業公司或者創業者身上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當然瞭解決的最好辦法是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不過在提升過程中也有個重要的技巧

知乎大V孫圈圈在《請停止無效努力》中提到人的三種心理區域是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成為英雄的方法,用指數型思維打開人生限制器

你最好在學習區進行不斷的練習和精進,舒適區會讓你進步緩慢,而恐慌區會讓你挫敗感太強無法堅持,在學習區你會不斷遇到挑戰,但還不至於無法應對。

制定目標也是如此(關於目標管理更推薦看看谷歌的OKR法則)

1)目標不能太遙不可及,但也不能輕鬆被完成

2)目標再小都需要有驗收的量化標準

3、努力的堅持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在《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這本書裡提到他自己看書的經歷,他說讀書速度是成冪次增長的,也就是指數型增長,剛開始讀書的時候幾天都讀不完一本書,然後堅持每天讀書,到現在已經可以6個小時讀完一本書,因為很多知識都是相連的,當讀了足夠多之後就可以快速融會貫通。

美國心理學家吉姆 柯林斯提出一個“二十英里法則”,說的是從美國西海岸到某個地方大概要3000英里,需要徒步走到那個地方,途中有山脈,有河流,非常艱難。那麼每天走多少路程才能堅持到目的地呢?

最終的結論是 20英里,20英里/天基本可以算是緩慢前進,1個業餘長跑選手跑完馬拉松也只要4個小時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如果能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就像最開始的《一拳超人》量變到質變就在於堅持。

最後,借用猶太教的經典《塔木德》中的禱告,祝願所有人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未知的未來

主啊!

求你賜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

求你賜我耐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

求你賜我智慧去分辨他們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