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院調研組到忻州中院調研環境公益訴訟審判工作

7月17日至18日,省高院民四庭庭長卜文禮率副庭長卞俊梅、環保專家張懷德等一行六人到忻州中院專題調研指導環境公益訴訟審判工作,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劉碩才,黨組成員、副院長張樹林參加調研座談。

7月17日下午,中院組織召開我省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訴被告中電投山西鋁業有限公司環境公益訴訟一案案情彙報會。張樹林副院長具體介紹了中院受理該案後的審理過程和進展程度,並圍繞該案審理疑點、焦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發言。民三庭負責人張高鋒、員額法官張亮對該案審理過程中調查取證、環境汙染補償鑑定、赤泥庫封場的可行性調查以及後續的賠償金歸屬等疑難複雜問題進行了補充發言。王志朝、宋建民、張懷德三位環保專家圍繞案件材料,對案件中涉及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理解與適用,赤泥庫需要具備的環境審批評估文件、對環境是否存在損害、生態環境修復費用以及服務功能損失的數額、行為和損害的因果關係、閉庫的可行性方案等專業技術性問題,提出了專業意見。

7月18日上午,調研組一行在張樹林副院長陪同下,前往被告原平市中電投山西鋁業公司進行案情調查,聽取了中電投山西鋁業公司關於上封赤泥庫情況彙報,並對赤泥庫進行了實地勘察,調取了相關環評文件資料和監測數據。

卜文禮庭長在認真分析案情、聽取專家意見、實地勘察的基礎上指出,該案是全省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社會影響大,群眾關注高,專業性強,審理難度大,必須高度重視,加大案件辦理力度,限期辦結。一要加強調查取證,完善案件原始資料證據收集;二要按照民事案件審判思路審理案件;三要掌握好司法權和行政權的界限,避免發生干預、超越、替代行政權的行為。

張樹林副院長表示,此次省高院帶領專家團隊專程對案件進行調研指導,為案件審理解決了技術性、專業性方面的難題,對案件依法審判,確保國家利益和人民權益不受損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院將充分吸取調研組的指導意見,加強原始證據的調查取證,督促當事人履行好舉證義務,認真考慮專家意見,審慎研究案件中的法律適用問題,確保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審理。

劉碩才院長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此次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審理為契機,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全力推進公益訴訟工作,認真總結積累公益訴訟審判經驗做法,提升司法能力素質,探索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專業化的環境資源審判落實最嚴格的源頭保護、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為建設美麗忻州、法治忻州做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