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隻「錦鯉」上鉤了

又一隻“錦鯉”上鉤了 | 小巴看一週

人物

“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

這是信小呆得知自己中獎後發的第一條微博。

或許你還不知道信小呆是誰,支付寶國慶期間舉行了“中國錦鯉”的微博抽獎活動,中獎者將享受“全球免單大禮包”,轉發量高達三百萬人,信小呆就是三百萬分之一的幸運兒。


又一隻“錦鯉”上鉤了

信小呆躺在中獎橫幅上

錦鯉這個詞在網絡中並不陌生,其原身一種日本鯉魚,在日本被視為勇氣和力量的象徵,在每年兒童節,有孩子的家庭就會豎起鯉魚旗,寄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

而中國也有著“鯉魚跳龍門”的傳說,這種文化上的共通性,確實有利於錦鯉在中國的傳播。但其實對於風水的迷信,是錦鯉傳播更重要的推動力。

與寺廟求籤、燒香拜佛相比,轉發錦鯉的流行是因為微博祈福轉發零成本,許多參與者都是湊熱鬧心態,就像信小呆在採訪中說的:“我以為我只是分母,我到中獎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中的什麼。”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尋求一種心理安慰,我們無法獨自應對生活,內心的無助、擔憂、渴望,總要尋得一個出口,錦鯉就承載了我們內心這部分的柔軟。

所以當你為生活付出了所有的努力,轉發錦鯉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一個步驟,安慰自己緊張的情緒,這又有何不可?

即使是中獎的信小呆,也沒有立刻辭去工作,依然在崗位上完成她生活裡該付出的那份努力。

但有時這份溫柔卻恰恰被商家利用,“中國錦鯉”的活動僅僅是開始,各個城市、領域的公號都相繼開啟了錦鯉活動,“杭州錦鯉”“上海錦鯉”“電氣風電錦鯉”“球鞋錦鯉”……一週內,小巴的朋友圈被各種錦鯉轉發充斥,“錦鯉”已經成為了本週的最佳營銷文案。

錦鯉活動利用了人們生活中的柔軟,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高關注、高轉發的需求。《杭州錦鯉火了》的100份餐飲福利,按500元一份計算,5萬元的成本卻獲得了近乎千萬的閱讀量。

又一隻“錦鯉”上鉤了

而這樣的手段,在互聯網時代,已經成了現象級的操作,就如同當年支付寶被微信紅包打的措手不及時,利用集五福,讓家人和朋友之間的互動的溫柔成為了扳回了一城的營銷工具。

“人類的眼睛盯住哪裡,哪裡就會有商業接踵而至”,在資訊時代,誰能吸引更多的粉絲,誰就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商機。而錦鯉只是吸引注意力的媒介,只要注意力經濟依然存在,或許你就是下一個中國錦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