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最近出來一個新詞叫“槓精”啥叫槓精?舉個栗子:

一個知乎網友講他的農村槓精叔叔

爺爺:這坑挖的太淺了。

我叔:太淺?太平洋深!

爺爺:這土堆得太矮了。

我叔:太矮?珠穆朗瑪峰高!

我爸:你買的這鞭炮不太響,買假了。

我叔:不響?原子彈響!

奶奶:某某家今年收的花生比咱多20多袋。

我叔:我要是用超市塑料袋裝,比他家多好幾百袋呢。

嬸:這大米不好,做的稀飯不粘。

我叔:不粘?加點白乳膠就粘了!

(此網友家裡曾有個小傢俱廠,白乳膠隨手就能拿)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這是搞笑版槓精,還有:

那個傍晚,某網友點讚了一條母豬排隊跳進下水溝的搞笑視頻,並評論道:“哈哈哈哈哎呀媽呀笑死我了!”隨即就有一個人回覆他:“如果你是那隻豬,你還笑得出來嗎?”

哈哈,這些話看起來好玩搞笑,不過當局者聽到能氣死……槓精如是也。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再比如,一個朋友在某問答社區回答一個關於“女婿要不要贍養丈母孃”的問題,老王說,“女婿贍養丈母孃和你老婆贍養你親孃是一個道理,為什麼不能贍養呢?”

馬上有一個人跳出來說,“你是大V就了不起?我就不贍養我丈母孃,你想咋地?”

另一個養貓的朋友在網上發了個給貓買好看貓窩的視頻,結果有人評論說:“你對你父母也能這麼好嗎?”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最近《中國婦女報》發了一篇有趣的文章《馮侖,請文明點》說馮侖解釋了他10年前的一句話:

企業家要有小姐心態、寡婦待遇、婦聯追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服務要好,政商關係清楚,上面沒人;要有社會責任感。

馮侖說,自己一直都是這個心態。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結果《中國婦女報》反駁馮侖說:尊重女性是文明進步的標尺,有沒有先進的性別觀是一把照妖鏡,一下就能照出一個人真實的文明程度。

《中國婦女報》這下出名了,不過寧寧覺得馮先生就是嘴賤點,說企業家心態的話糙理不糙,一定要咬文嚼字和女權掛邊嗎?這張報紙也算是”槓精“一個了!

“槓精”一詞源於“戲精”,意即,不管別人說的是什麼,他都先反駁了再說,先挑刺了再說,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挑剔別人來顯露優越感。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槓精”可以說是“鍵盤俠”的分支,與“鍵盤俠”不同的是,“鍵盤俠”主要針對社會新聞發牢騷,而“槓精”主要針對個人價值觀,

即使博主今天只發個句號,他們也會嘴碎地說一句: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個博主很無聊嗎?

他們過分地樂於給別人的日常情緒,扣上價值輸出的帽子,並樂此不疲地反駁你。

不只網上的評論帖子裡有槓精,我們生活中也處處有槓精。看哪哪都不順眼,只要他認為對的,全世界都應該為之打CALL,他不認同的誰信就與之叫板。

為了表現自己思想獨立、靈魂飽滿,總是不分場合跑出來煞風景,口頭禪是“我這人說話直,你別往心裡去……“

或者芝麻大的小事裡面抓出一些“槽點”,然後在大家面前說出正確解答糾正你。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一個表演慾望強烈的槓精,往往不會正兒八經為尋求真理花費力氣。可是,只要有一點點反駁的機會,他們就能迴避所有問題的關鍵,旨在挑起爭端,因此“槓精”不僅是口舌之快,而是一種從內而外的發洩。

還有的人喜歡和自己槓,我的創業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所以我賭上一切,賣掉房子。或者給自己打雞血“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你憑什麼不能天天比他們忙,然後變得比他們更有錢?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如果養成了“槓精”的習慣,很容易沒朋友沒前途沒退路還不自知。你是否自省過,自己是槓精嗎?這個社會咋會有這麼多槓精?

扼要分析了一下: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都有。

槓精形成原因一:首先是社會性焦慮

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說:

“2008年以前,很多人通過個人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社會階層。十年之後發現,希望越來越小,現在的社會充滿了戾氣和仇富心理……”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所以有傳統文化復興,所以有了佛系青年。

寧寧的一個編劇朋友說,90後面臨的問題,是能看到摸到所有的豐富,但能收入囊中的只有一點點。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人們看到別人更豐富(無論是物質和精神),心態失衡變”槓精“可以理解的。但在這樣的大時代變化之下,大眾如何把心態從”槓精“變平和青年

也算是個社會課題。

槓精形成原因二:以已度人+道德綁架

說完社會客觀因素,再說說“槓精”的個人主觀因素。

首先,是以已度人+道德綁架。人都習慣“以已度人”,比如自己在笑時心裡歡喜,在哭時心裡悲痛。看到旁人笑和哭也是如此想。

自己認為小姐、寡婦這些詞不文明,別人說的時候也認為他的心態不文明。

說到這就想起了蘇東坡先生說佛印禪師是”一坨屎“的故事。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這其實是一種無知識不理性的行為,在這種無知識不理性的世界裡,別人三觀真的不值錢,自己選擇的立場才是衡量事件真相的標準。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所以也會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人際交往的訣竅,往往是要順著他人的特點,照顧別人的感受,不強人所難,不讓人家做不想做的事。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貢也曾問孔子:

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都要槓,自己不生氣難受嗎?

因此,由“如心”二字組成的恕字,有時候也是一個人做人境界的衡量尺。

所謂的社會進步中的人格獨立和自由,就是少有道德綁架,

最舒服的人際關係,也是彼此之間不道德綁架。

槓精形成原因二:計較心變強,痛苦耐受力變差。

痛苦是覺悟的階梯,這不是阿Q精神而是阿甘精神。阿甘不顧瘋傻、不論得失、不管苦樂,都堅持走自己的路。這個社會信息龐雜而無孔不入,

往往干擾了我們。

我們的確常常看到,很多自己不想看到的東西,比如自己和別人生活的巨大差距,

在主觀視角下的確”不公平“。

但如果我們計較了,就把自己障礙了。

因為我們所有的經歷、

得失、榮辱都是自己選擇,

也必須經由自己修煉。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白巖松在最新的演講中說:

“30歲的時候,你發現有很多幸福目標,都是跟物質掛鉤的,三十而立這個立,是指你得有車有房,要不然丈母孃不把媳婦許配給你,但是四十不惑更難,我40歲是困惑,不是不惑......沒辦法,世界這麼大,其實大多跟你沒什麼關係,只好學會獨處,有書、有茶、有音樂,有一天從早到晚的陽光挪移,然後往有趣走,往樂觀走,往更大的自由走。”

人在學會知足,比世界更大的只有內心,

世界有苦,甘願受了,自己才有自己自由。

如果為了別人的幸福憤慨自己的人生,那不僅幸福沒了,自由也失去了。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槓精形成原因三:不夠成熟、德不配位

最後一個,更簡單:當一個人不夠成熟、德不配位,才會跟別人槓、跟自己槓。

何為德?

《道德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真有德的人不說啊,所以有德!你把正確的事說出來,還為了諷刺別人優越自己,那你肯定理虧了。

真正的有道者,一言一行都出於自然、淳樸、簡單、內在,你和自己強求和死槓,也是失德了。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再講一個和科學有關的例子,一個年輕人面試愛迪生的助手,愛迪生問道:“你有哪些優勢?”年輕人說:“希望您能留下我,我一定會發明出一種萬能的溶液,它可以融化一切。”

愛迪生聽聞,很是驚訝:“既然能融化一切,那你打算用什麼器皿來裝這種溶液呢?”

……

年輕人之所以面試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是個“槓精”,在愛迪生面前,吹噓過猛,將話說盡,沒有留點兒迴旋的餘地,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如果他懂得“不槓”,給自己留點後退的機會,也許能如願以償。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其實人成熟以後:不僅不會凡事就扛,還會揣著明白裝糊塗。

  • 寧可裝傻,也不要自作聰明。
  • 寧可裝窮,也不要炫耀財富。
  • 寧可吃虧,也不要佔小便宜。
  • 寧可平庸,也不要沽名釣譽。
  • 寧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觀。
  • 寧要健康,也不要功名利祿。
  • 寧可秦瓊(勤奮貧窮),也不能無所事事。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時間在磨去了年少輕狂,也在沉澱冷暖自知。

心甘情願的態度沒那麼難。

人事紛紛,槓來槓去,為難的還不是自己?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不和別人槓,也不和自己槓。

就過自己平凡的小日子,自自在在的,挺好。

往後餘生,不做槓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