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小城實現「臨澤而居」——臨澤縣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項目側記

戈壁小城实现“临泽而居”——临泽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项目侧记

經過綜合治理,臨澤縣大沙河流域天藍水清、風景旖旎,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通訊員 杜學沂)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2017年以來,臨澤縣投資2.9億餘元,規劃實施了以黑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土地整治與修復、木本油料及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北部防風固沙生態綜合治理等為主要內容的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明顯提高,初步實現天藍水清、鳥語花香的綠色和諧人居環境。

工程治理 打造美麗宜居新環境

深秋時節,沿著穿城而過的大沙河自南向北行進,樹影婆娑,河水靜流。人行道旁的綠地間,金黃色的秋菊爭奇鬥豔。

大沙河是黑河最大的支流,南北貫穿臨澤縣城,給這座身處西北戈壁的小城增添了幾分靈秀。然而,十多年前,這條靈秀之河因管理不善,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是出了名的“龍鬚溝”。2009年至2012年,臨澤縣先後實施了大沙河生態治理一、二期工程,沿線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017年2月,臨澤縣結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對區域內黑河干流及大沙河流域實施綜合治理與全面保護。

縣城北側攬月橋附近的河道里,幾位工人正忙著對安裝完畢的生態溢流壩進行最後的檢修。臨澤縣水務局水利建設管理站站長繆建新告訴記者,黑河干流及大沙河流域實施綜合治理與保護工程總投資6709萬元,項目實施以來,修建生態防護堤2公里、蓄水氣盾閘2座、蓄水溢流壩10座,同時,還對沿岸的650畝土地進行了綠化。

橋西一側,是一塊名曰“親水平臺”的景觀。秋日午後,氣溫轉暖,人們沿著新修的棧道,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以前,河道到處堆著垃圾,氣味難聞。治理之後,這裡成了縣城的新景觀,我每天早晚都要到這裡逛悠。”正在“親水平臺”鍛鍊身體的張翠春老人說。

“剛剛完工的黑河干流及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與保護工程,對此前的大沙河一、二期治理工程做了進一步的細化與完善,至此,大沙河流經臨澤縣城的15公里水域成為一個整體景觀。”繆建新說。

隨著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的深入推進,戈壁小城臨澤天藍水清,成為名副其實的“戈壁水城”。為使城市新景觀更加宜人,臨澤縣還在大沙河沿岸修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觀光廊道、文化長廊,並通過花卉、燈光、雕塑等形式,增加景觀人文氣息,以此勾勒水清、岸綠、景美、水靈的美麗畫卷。

生態恢復 戈壁小城天藍水清

從臨澤縣城向北,整修一新的沙柳公路沿著黑河蜿蜒北去。道路兩側,是去年以來修建的綠化景觀帶,黑心菊、荷蘭菊嬌豔怒放,金葉榆、樟子松裝點其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以前,沙柳公路兩側都是亂石灘,黑河沿岸防護林工程實施後,沙柳公路成了全縣最美的鄉村公路。”臨澤縣林業局項目辦副主任石文華介紹,總投資8100多萬元的黑河沿岸防護林工程也是臨澤縣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的一部分,2017年以來,已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31萬畝。

沙柳公路西側,有一處叫三壩灣的公益林帶,成片的沙棗樹一望無際。過去,因疏於管理,林中許多樹木枯死。在黑河沿岸防護林工程實施工程中,臨澤縣將這片林帶納入了保護修復範圍,通過工程治理,沙棗林恢復了往日生機。環境美了,商機來了,附近村民在林中開辦起了生態園,成為城裡人夏日休閒避暑的好去處。

項目實施過程中,臨澤縣還對沿線一些宜林地帶實施見縫插針式的補綠、插綠、植綠,建造綠廊、綠帶、綠網,力爭讓每一寸土地都充滿綠意。為解決綠化灌溉用水,縣裡專門鋪設管道,將縣城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中水引入綠化景觀帶和沿線林帶,實現了廢水重複利用。

沿沙柳公路繼續前行,黑河河道愈發寬闊,河道兩岸,新栽植的林帶生機勃發。“這裡是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和核心區的交界地帶,以前沙礫遍地,通過實施黑河溼地保護與修復工程,這塊溼地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2017年以來,縣裡投資3000萬元實施了黑河溼地保護與修復工程,修建溼地圍欄85公里,通過壓沙、栽植沙生植物、土地平整修復等措施,保護區136公頃植被得以恢復。”臨澤縣溼地局生態監測站副站長汪永高說。

植被恢復,生態好轉,引來水鳥棲息。汪永高告訴記者,在今年的監測過程中,這片溼地首次出現了黑鸛、綠頭鴨等水鳥的身影。

工程治理固然重要,長效監管更不能缺失。為加強對黑河溼地的監督管理,臨澤縣專門抽調了37名專兼職管護員,分區段對黑河溼地實施專門監管,以往非法拉沙取土、毀壞溼地等現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理。

與此同時,臨澤縣還配套實施了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居民轉移轉產、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荒漠區生態治理、木本油料及特色經濟林基地等生態治理項目。

嚴格管理 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開展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快推進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整治的具體行動。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臨澤縣成立了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實施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強化責任落實。

項目啟動實施以來,臨澤縣督查考核部門及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動跟進項目建設,定期不定期現場督查,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為確保工程質量,縣裡制定了詳盡的項目推進計劃,嚴格工程建設招投標程序,認真審查投標單位資質,細化施工方案和組織措施,全面落實工程建設管理規定,強化項目質量監管。縣裡按照國家相關部委和省市相關部署安排,研究制定了《臨澤縣祁連山黑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項目投資情況和實施進度,科學合理安排資金,專款專用、專賬核算,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

通過一年多的治理與修復,臨澤縣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項目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已初步顯現:區域內水質、氣候向好,人居環境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得以提升;項目區草本灌叢和喬木植被得到大面積恢復,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溼地與非溼地界限更加明確,亂墾亂佔溼地的違法行為基本杜絕;溼地保護監管設施設備得以更新,管護能力和監測能力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明顯提高。(記者 齊興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