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喝奶簡史 還記得你家訂奶箱什麼樣兒嗎?

北京人的喝奶簡史 還記得你家訂奶箱什麼樣兒嗎?

說到北京人喝奶的歷史,那可早了。“食肉飲酪”歷來被看作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飲食習俗,在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國,燕國國王就拿“醍醐”當珍貴禮品送給別國,這裡說的“醍醐”就是一種乳酪,所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是也。

到了宋代,遼國有那麼一陣兒,和宋朝關係不錯,之前咱們講宋朝派使節去遼國走訪,遼國為表尊重,一天到晚給宋朝使節喝乳粥。元代那更不用說了,騎兵出門打仗都得帶著雌馬,隨時補充奶製品。

到了清代,皇室對奶製品那是情有獨鍾,像北京宮廷小吃裡的奶油餑餑、米酒乳、盆皮大奶

北京人的喝奶簡史 還記得你家訂奶箱什麼樣兒嗎?

卷、蜜餞奶皮、奶豆腐、奶油栗子粉之類的,都是宮裡人喜好的點心。

當年順治入京沒多久,就先在紫禁城西華門外建了3個牛圈子,通稱“內三圈”,這就是專門給宮裡頭提供牛奶的。康熙年間,京城裡又組建了莊園牛圈,專門養奶牛。為了保證牛奶品質,當時的人選奶牛就跟選秀女似的,先得上張家口口外的牧場挑,挑中的屁股上打一烙印,送到京城的牛圈,這些牛進京後還得看適應情況,不適應京中畜牧的還得退回原籍,當上皇家奶牛的概率只有60%。

被選上的這些奶牛,還要再根據宮裡人的地位進行分配,比如有100只奶牛是專供皇帝和皇后的,皇太后名下就只有24頭奶牛,皇貴妃7頭,貴妃6頭……以此類推。

皇宮裡的高級做法民間不好效仿,但是咱中國老百姓的飲食智慧那是無窮的,我們雖然吃得不如皇上尊貴,但是也不妨礙美味。

京城的旗人過去喜歡喝奶茶,所以老北京的奶茶鋪子比比皆是,一般都是一個小門面,牛是自己養,奶是自己擠。這種奶茶鋪一律白木方桌子、一排條兒凳,靠牆還有一隻使用天然冰塊的木製冰箱,奶品分門別類放在其中。

北京人的喝奶簡史 還記得你家訂奶箱什麼樣兒嗎?

除了奶茶,奶茶鋪子還會賣奶酪和奶捲、酪幹,奶酪一般春秋上市,每年燈節之後,店童就會開始站門口喊“喝酪啊!”來招攬生意。奶捲呢,是用純奶油做出來的奶皮捲上白糖芝麻和山楂蜜糕做出來的,一盒的價格頂100個燒餅,有錢人才吃得起。

清末以後,來中國的很多外國人都習慣喝牛奶,商人一看,這是個風口啊!於是奶牛養殖場立刻開始猛增,大量西方的奶牛品種和飼養技術也得到了引進。等到了40年代之後,北京的各種奶牛場就已經發展到了300多家,個別奶場甚至還有了早期的消毒設備。生產出來的牛奶,最開始是用驢或者自己揹著奶褡子往買家那兒送,後來有了自行車,就改成了自行車送奶。

估計有的讀者還記得,50年代末的時候,在北京想喝奶,得憑票,那時候趕上自然災害,牛奶缺口很大,為了保證病患和兒童能喝上奶,大人的供應只能被掐掉。這嬰兒吧,小時候還能靠母乳餵養,等到媽媽沒奶了,牛奶又買不起,家裡窮的就只能用麵糊喂孩子,所以有的北京人就會開玩笑,說“我打小是喝糨糊長大的!”您聽他這麼一說,就能知道他哪個年代的人了。

北京人的喝奶簡史 還記得你家訂奶箱什麼樣兒嗎?

到了文革,那更慘了,技術工人都下放了,整個奶業系統基本癱瘓,沒有人會養,奶牛就活不了多久,北京地區的產奶量,在很短的時間內下降了一半兒。牛奶一下成了北京的奢侈品,就連北京人愛吃得奶油冰棍兒都停產了。當時北京一杯熱奶能頂一頓飯的錢,領奶得早上就去奶站排隊,取奶工具五花八門,有瓷瓶的,也有拿自己家裡的杯子的,還有很多人拿著輸液的葡萄糖瓶子,奶站還經常發生家長為孩子搶奶打架的事兒。

文革結束後,北京的供奶得到了快速的恢復,各種奶製品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品牌。咱北京人過去喝奶主要認三元,一喝幾十年,就跟後來葛大爺廣告裡說的似的:“歐盟的標準、首都的品質,喝了幾十年,還是認三元。”

不用排大隊取奶後,北京都改了訂奶。每天早上人們在點爐子生火時,一聽這衚衕裡傳來了哨聲,就知道是送奶的來了。過去送奶的多騎自行車或三輪車,每個院多少瓶、幾大幾小、訂奶戶是誰都瞭如指掌,他們每月還兼收奶費,然後每天將鮮奶放置在院門外側門框上的鐵罐和木箱內,收回頭一天的空瓶兒,然後在奶卡月份牌上畫個道子。

這種訂奶方式在北京,怎麼著也得有10年多的歷史,我還記著那時候鮮奶瓶有兩種,一種為半磅,另一種為整磅,牛奶瓶上的紅色皮筋是當時小丫頭們的最愛,把這些皮筋攢起來,串在一塊,就能跳猴皮筋玩兒。

北京人的喝奶簡史 還記得你家訂奶箱什麼樣兒嗎?

2000年初,國家還提出了個政策,讓學生都得喝奶,必須喝、堅持喝,為中華崛起而喝,那時候學校都是發牛奶,除非你有乳糖不耐受症,不然跑不了。歲數小的時候,還覺得學校非讓人喝奶挺討厭的,過了小20年一看這一代人的身子骨,還是國家眼光久遠吶……

今天走馬路上臨時起意想喝杯奶,隨便找個小超市進去,那您隨便挑,什麼味兒什麼牌子的都有,而且便宜,有時候一瓶名牌礦泉水都比一袋子奶要貴。這偉人說得好,一滴水能看出太陽的光輝,咱這一杯奶,其實也可以咂摸出點兒歲月的滋味,是不是?

(正陽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