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歌壇明星老師竟是同一人 她卻甘願爲孩子寂寞譜曲13年

這些歌壇明星老師竟是同一人 她卻甘願為孩子寂寞譜曲13年

谷建芬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當如山間流水一般清澈的童音唱起這首著名的《遊子吟》,全場的觀眾都深深陶醉在簡單美好的旋律和情感中。舞臺旁一位面容沉靜慈祥的老人,眼中閃著欣慰喜悅的光,輕輕跟著哼唱。孩子們唱完三首古詩改編的歌曲,全場掌聲雷動,觀眾全部起立向歌曲的作者,這位真正的音樂大師致敬。

這是央視非常受歡迎的《經典詠流傳》節目現場,而這位坐在舞臺邊的老人,就是中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谷建芬。谷建芬幾乎代表了中國流行音樂的一個時代,看看她的學生就知道了,蘇紅、毛阿敏、萬山紅、那英、段品章、解曉東、孫楠……她還創作了上千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歌聲與微笑》《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燭光裡的媽媽》《滾滾長江東逝水》等等,這些經典作品傳遍大江南北。

誰也想不到,這位功成名就的音樂大師在年近70歲的時候選擇了一條寂寞艱難的音樂之旅,她花了13年的時間,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為孩子們創作了50首《新學堂歌》,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在“經典中成長”。

為孩子們寫的歌曲太少了

時間還要追溯到2004年,時任副總理吳儀的一句話觸動了谷建芬的心:“不要光寫大人的歌了,你為孩子們多寫些歌吧。”這對谷建芬觸動非常大,因為她痛心地看到,少兒歌曲由於商業價值較低,創作正處於低谷期,孩子們幾乎找不到合適的歌。“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親愛的你慢慢飛……”每當聽到孩子們用稚嫩的童聲哼唱這些流行歌曲時,谷建芬的心就會隱隱作痛,“近些年我為孩子們寫的歌曲太少太少了。我有責任用自己的真情和努力,為孩子們創作出更多他們愛聽愛唱的歌曲。”

為了這一句囑託,也為了自己的心願,谷建芬推掉了很多社會活動,她決定甘於寂寞,潛心做好這一件事。她說:“為孩子們創作是一個淨化心靈的過程,我不可以胡思亂想,我的心要靜,也要淨。”

這些歌壇明星老師竟是同一人 她卻甘願為孩子寂寞譜曲13年

她最先選擇的是《春曉》《靜夜思》等大家最熟悉的經典古詩來譜曲,因為這些詩歌琅琅上口,最適合孩子學唱,然而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在創作中谷建芬遇到了不少難題。“雖然我還是堅持以往的創作習慣:沒有感覺就不寫。但與以往的歌曲創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為古代經典詩作譜曲是一個跟傳統文化對話的過程,調式、節奏、風格都要有精準的拿捏。”

尋求最準確的音樂語言是谷建芬創作的難點,既要讓孩子們聽得懂,喜聞樂見;還要避免曲解詩的原意,以防給孩子們造成誤導。“每首詩的譜曲都讓我戰戰兢兢,要使旋律契合古詩詞的神韻,又不能只停留於古代的意境解讀,要寫出當代特點。伴奏樂器上,在使用琵琶、古箏等古典樂器和現代管絃樂的基礎上,又配合吉他等流行樂器,力求古今契合。這樣,原本凝重的古詩詞,才會讓青少年更易於接受。”創作中,谷建芬幾乎調用了她所有的專業積累和人生體驗,創作過程帶給她的挑戰超過以往任何一次創作,豐富的人生閱歷為創作提供了不竭的靈感源泉。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谷建芬充滿激情地創作了《春曉》《明日歌》《相思》《詠鵝》《長歌行》《靜夜思》等20首古詩改編的歌曲,統稱為《新學堂歌》,她說:“這是我一生中完成的最有意義的作品,也是創作速度最快的作品。”

在最痛苦的時刻堅持創作

13年50首歌曲,平均每年4-5首,每首大概費時3個月,谷建芬對待每一首作品,都不曾馬虎。前20首創作得比較快,當時丈夫擔心她身體狀態,勸她“寫得差不多了,就停停”。可是谷建芬還是一如既往堅持創作,經常一寫就熬到凌晨四點,直到東方發白。這對於一位七旬老人來說,完全在透支精力和體力。

谷建芬陷入近乎瘋狂的創作狀態,忘乎所以,讓家人有些害怕。為了讓孩子們儘快聽到這些歌曲,她甚至發動全家湊錢製作了前20首歌的CD。錄音棚緊張時,谷建芬常常要等到晚上九點才進棚,一直錄到天亮六點才出棚。

這些歌壇明星老師竟是同一人 她卻甘願為孩子寂寞譜曲13年

孩子們演唱古典詩歌

當谷建芬在錄音棚裡聽到孩子們唱出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唱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名篇,那婉轉清澈的童音讓她忍不住熱淚盈眶,她告訴身邊的錄音師:“我已經很久沒聽過這麼純淨的聲音了……孩子們平靜自然、情意飽滿地由心底唱出的那種純真、樸實,是任何一個歌星都比不上的。”她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轉眼到了2016年,在歌曲創作到第49首時,谷建芬的生活卻遭受了極大變故。相濡以沫的丈夫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相隔8個月後,小女兒又因為腦出血突然離開了她。接連的重創讓谷建芬十分痛苦,她甚至變得不會彈鋼琴了。50首就差一首完稿,可是卻怎麼也寫不出來了。

然而,心願未了,壯志未酬,谷建芬終究還是放不下這件奮鬥了10餘年,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事。經過內心痛苦的掙扎,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想通了,“有種幸福叫放手,有種痛苦叫佔有。”她決定暫且將痛苦擱下,重新開始創作。終於,在2017年,她完成了50首《新學堂歌》。

創作是安度晚年的最佳方式

這些年,谷建芬一邊創作,一邊致力於推廣《新學堂歌》,她希望這些歌能走進校園,在孩子們中間廣為傳唱。2006年11月9日,“古詩詞進校園活動”的啟動儀式在北京市東城區舉行,東城區的史家衚衕小學是谷建芬為《新學堂歌》在北京開墾的第一塊“試驗田”,她以交談的形式,給音樂老師上了一堂如何給孩子們輔導古詩詞歌曲的講座。

這些歌壇明星老師竟是同一人 她卻甘願為孩子寂寞譜曲13年

此後,谷建芬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她帶著《新學堂歌》走過很多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教孩子們唱歌,為孩子們解讀經典,甚至推廣到了自閉症兒童的課堂上。經典與音樂結合力量,幫助這些孩子們打開了心靈,也讓谷建芬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讓她驚訝的是,一個得自閉症的孩子,在聽其它音樂時,無動於衷,而古詩詞兒歌卻開啟了他封閉已久的內心。從每天回家讓媽媽幫他放歌曲,到自己學會播放,再到拿起話筒唱歌,取得了很大進步。最後,孩子把這20首歌都聽懂了。“我去看他的時候,他就拉我到廚房,用大白蘿蔔、韭菜和紅辣椒做了一隻鵝,用不流暢的話說,‘鵝、鵝、鵝’。我被這樣的畫面深深打動了,面對這些奇蹟的發生最受教育的是我,最受震撼的也是我。”

這些優秀的作品真正打動了孩子們的心,它們不僅旋律優美、朗朗上口,而且絕不雷同,富有新意,讓孩子們覺得經典並不遙遠。音樂大師憑藉多年的經驗,終於為孩子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實現了自己當年的承諾。

“古詩詞是祖先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它像一粒粒種子播撒你心田,滋潤你心扉。”聽著孩子們在歡快的旋律中唱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谷建芬欣慰地笑著說:“我感覺到一粒粒種子今天發芽了!”

《新學堂歌》經由央視的節目廣為傳播,更多的孩子由此進入經典的世界,感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讓谷建芬感到特別欣慰,她表示,創作是她最好的養老方式,“我想我還要努力地一直寫下去,希望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有所幫助,希望他們在一個充滿責任感的環境下成長,長大了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首席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