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總有種北京吃食的名字,把您搞得暈頭轉向,想想就尷尬。為了避免您下次端著盤子乾瞪眼,先幫您惡補一些。畢竟作為一名正宗的北京吃貨,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總歸有點難為情呀。

二纓子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知道“心兒里美”的您,不一定知道“二纓子”,這也是咱們北京人冬天吃的蘿蔔之一。雖然它個頭兒小,但醃出來的味道卻正宗。就連剩下的皮也一併用糖拌或加醋,絕對是道適宜下酒的爽口菜。只是突然被問起,吃過“二纓子”嗎?在不瞭解真相的情況下,肯定要語塞了。

甘露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老北京的醬菜裡,能拿來醬的東西“一抓一大把”。而當您瞅著一張醬菜清單時,怕是要蒙圈了,確定這甘露不是來渾水摸魚的?必須不是啊,“地螺絲”、“寶塔菜”總聽過吧。再不濟這個小拇指粗細,螺旋紋路,長得像蠶蛹、像螺絲、又像高塔的傢伙,您肯定在六必居或者家裡的菜缸底兒見過吧。據說慈禧自從吃到民間的醬甘露,就如同發現新大陸般讚不絕口。只是不知道這甘露和青方,究竟在她心裡的味道,誰更勝一籌呢?

紅嘴綠鸚哥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還記得《還珠格格》裡的名菜——“紅嘴綠鸚哥”嗎?叫法挺雅緻,其實就是菠菜啦。想它碧綠的嫩葉,粉紅的根,特別是根部又有幾分像鸚鵡的頭嘴,也算名副其實。當年乾隆甚是愛吃“紅嘴綠鸚哥,金盃白玉湯”,相傳他最初在一戶農家吃到此菜時,頓覺其猶如山珍海味一般念念不忘。春天是吃菠菜的旺季,舊時每到開春,賣菠菜的商販可要忙活壞了,新鮮的菠菜做起來簡單,價格又便宜,難怪是餐桌上的必備呢。甭管您是炒著吃、炒著吃、包成糰子,還是熬粥喝,怎麼著都不會失望呢。

盆裡蹦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聽起來像在變戲法的名字,原來主角是棒子麵。切成小丁的面塊在撒上幹玉米粉之後,為防止面塊相互蘸粘,需要放在盆裡篩掉多餘的麵粉。在篩的過程中,一個個小方塊在盆裡上下跳動,這“盆裡蹦”的名字就這麼得來了。撈出來的玉米麵疙瘩拌上芝麻醬、肉末炸醬、韭菜花、辣椒油等佐料,恐怕這味道只有您親自做出來嚐嚐才知道了。

水疙瘩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總有一款舌尖上的記憶是屬於“水疙瘩”的,它其實就是取芥菜埋在地下的根,再用鹽水醃出來的鹹菜。牙口好的您可以將它切成絲,直接吃或者夾饅頭、夾春餅,喝豆腐腦、豆汁兒時吃幾根,又或者做一道水疙瘩炒黃豆。牙口不好的也無妨,煮成口感軟的熟疙瘩也OK。當然您還可以選在秋天時,將醃製已久的它,曬乾後儲存起來,這樣等到冬季取出來下飯吃的時候,覺得更香了。眼下寒冬的氣氛越來越濃了,您家儲存水疙瘩了麼?

香椿魚兒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在某個北京吃貨寫的打油詩《卜算子·下館子》裡,小編髮現了這麼一句話,“香椿魚兒,直接吃,香酥脆。”可見北京人對香椿可謂是情有獨鍾,因而凡是和香椿有關的吃食也顯得那麼別緻,比如這道香椿魚兒,用香椿樹的嫩葉裹上稀麵糊炸著吃,金黃的色澤,形狀像小魚,吃起來口感酥脆又鮮嫩。如此地道的美味佳餚,來年開春時小編請您一起吃~~

野雞脖兒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好端端的韭菜怎麼就成了“野雞脖兒”了?這還得從秋後的最後一茬韭菜說起。每年菜農都會在割完的韭菜地裡鋪一層雞糞,待來年韭菜長出來時,用馬藺草將其捆成酒盅粗細的小捆。這時候由於受到之前溫度的影響而呈現四種不同顏色的韭菜,看起來就像野雞脖子上的羽毛。如今可能您覺得吃個韭菜有什麼稀罕,但過去若是在開春時節吃頓“野雞脖兒”餡兒的餃子,別提有多美味了。

青方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聽上去很像是某個文藝青年的筆名,然而它只是一塊聞起來臭吃起來倍兒香的臭豆腐。相傳慈禧太后對臭豆腐也是青睞有加,吃起來沒夠,不僅將它歸為御膳佳餚的行列,還特意為其取了名。既然它色青又方正,便叫青方吧。您是直接抹在饅頭上也好,扮著面也好,一口吃下去會是什麼感覺?滿嘴留香是肯定的!起碼咱北京人總得吃過王致和臭豆腐吧。

卷果

怎麼才算一個北京吃貨?您認得這些才算及格

經常聽見有人問北京最好吃的卷果在哪兒賣?這時候小編總在心裡自問,卷果是什麼?後來才知道它竟然是山藥和大棗的混合體,也會配以青梅、桃仁等輔料。山藥是中醫所用的上等藥材,大棗更是常見的滋補品。所以說卷果就等同於藥膳,能不受歡迎嘛。且它又分兩種,一種以牛羊肉為主,叫葷卷果;另一種就是我們上面講的大棗和山藥的組合,叫糖卷果。很顯然,糖卷果更討人稀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