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196)草原牧场

《底层》(196)草原牧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歌描写大草原的壮美景观,也能反应出我们国家牧业历史的悠久。在内蒙古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三千万草原儿女,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为多数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各族草原儿女在这里和睦相处,生息繁衍,共同描绘和建设草原的美好明天。

内蒙古幅员辽阔,从东到西跨度有两三千公里,在这里有三大保存完好的原始草原,分别是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和科尔沁大草原。这三大草原相互连接,构成了内蒙古大草原的主体。蒙古族儿女作为这里的原始人类,很早的时候就在这片草原上骑马放牧,从远古到近代,在这片草原上放牧的牧民一直采取的是游牧的方式,每年冬夏季节逐水草丰美而居,游牧到哪里,蒙古包就搭建在哪里,哪里就是临时的家。

长期的游牧生活,因为食物的单一,最主要是有了小病后不能及时医治,生活环境的恶劣,早期游牧民族的人均寿命要低于全国的人均寿命很多。并且游牧的牧业生产方式,草场的利用率也是极其低下,同时最近一些年,随着草原的过度放牧,出现了草原沙化,草场退缩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更好更合理地利用草原,国家先后chu台各种政策,草场轮牧,圈养,让草原休养生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修复草原的生态。

最近几年,国家把公共草场,根据牧民的人口和现有牛羊数量,划分到草原上的牧民手中,让牧民使用,同时使用草场的牧民负有保护手中草场的生态环境,不允许在使用期间,手中的草场出现退化和沙化的情况出现。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共牧场都分给了草原上的牧民,所以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基本没有了游牧牧民,但也有例外,在中蒙边境的极少数地区,仍然有零星的牧民过着游牧生活。

公共牧场分割到牧民手中之后,由国家提供资金,不同牧民的牧场,用水泥立柱和铁丝网做成的围栏都圈围起来,这样相邻两家牧民放牧的牛羊,就不会越过界限到其他牧民的牧场中啃食牧草,同时也防止了两家相邻牧民牛羊的掺群。

牧民分配到手中的牧场,自己养牧的羊牛比较多时,分配到手中的牧场就全部自己使用,在自己的牧场上用来放牧自己的牛羊。自己养牧的牛羊只数比较少时,就把自己使用不了的牧场分割出去一部分,出租给其他的养牧者使用,从使用者那里收取一定的租金。还有分到草场的牧民,并不在草场上养牧,而是把这些自己取得使用权的草场承包给其他的养牧者使用,自己只是每年收取使用者的租金。

因而现在草原草场上的养牧者,并不都是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也有很多承包蒙古族牧民草场在这里养牧的汉族人。

不管是原始的养牧者,还是承包牧场用来养牧的人员,到了秋季草原上的青草变黄枯萎之前,所有的养牧者都要在草场上用打草机割倒牧草,在经过十天左右时间阳光的暴晒后,用捆草机器,把割倒并晾晒干了的牧草,用捆草绳,把这些通过捆草机压紧的牧草,捆绑成一捆捆,这些捆好的牧草分散在草原上,远远望去,如同规整的石头,一片一片分布在辽阔的草原上,非常壮观,成为秋季草原特有的风景。

打成捆后的牧草,若果是养牧者冬季自己养牧的牛羊食用,他们就会雇佣人员,用农柴车或者是四轮车把草原上的这些成捆的牧草装上车辆,运回到自己的牧点,并把这些车辆运回来的牧草卸下车,成排成行并达到十多个的高度,整齐地码放在牧点的周围。而那些养牧者打下的牧草,自己养牧的牛羊吃不了那么多的时候,除了把足够自己养牧牛羊冬季食用牧草,运回牧点码放整齐,其它剩余的牧草仍然摆放在草场上,并联系或等待缺少牛羊冬季牧草的客户来购买。这些成捆的牧草就这样摆放在草原上,因为透气通风,不容易出现因为捂热发霉而腐烂变质的情况出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分到草场的牧民,或者承包牧民草场的汉族人,他们取得的牧场并不用来养牧,而是在每年的秋季,在这些草场上割取牧草,并打成捆,并通过各种渠道来把这些成捆的牧草,出售给或者运输到缺少牧草的地区。

不管是哪种情况,在每年的九月末开始,牧点上和草场中,就需要大量的装卸牧草的力工。装卸牧草的活,往车上挑草的人,还是在车上码放草捆的人,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不是有力气就能干的了。并且装卸草捆的活特别累,同时也很挣钱。但是劳务市场上那么多的力工,其中不乏很多膀大腰圆有力气的力工,但是能干装卸草捆这个活计的人却没有多少。有些力气很大的不服气的年轻人,在装卸过一次草捆后,再也不会去干第二次。因而可以看出装卸草捆的活是多么地难搞。

李国前在第一次装草捆的时候因为不掌握要领,只靠力气蛮干,结果装满一车牧草后,手上磨满了水泡,腰、腿、肚皮上的肌肉,以及身上的骨头疼了好几天,腿走路都是一瘸一拐,但李国前愣是靠着不服气的精神,在这样的残体下,第二天仍然坚持去秋季的草场,往车上装载草捆,咬着牙,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多次的磨练和反复地实践中,终于摸索出适合自己体格体力的把成捆牧草托举上货车的方法,成为了劳务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每年秋季装卸牧草的打工者。

当然李国前四人组的其他三位小伙伴,也在经历了和李国前一样,经过艰苦的付出与坚韧不舍,最终也破茧而出蜕变成为能够装卸牧草之人,这样的四人小团队,就敢于接受任何大小长短车辆的装草任务,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挑战,并且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