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196)草原牧場

《底層》(196)草原牧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歌描寫大草原的壯美景觀,也能反應出我們國家牧業歷史的悠久。在內蒙古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三千萬草原兒女,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人為多數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各族草原兒女在這裡和睦相處,生息繁衍,共同描繪和建設草原的美好明天。

內蒙古幅員遼闊,從東到西跨度有兩三千公里,在這裡有三大保存完好的原始草原,分別是呼倫貝爾大草原、錫林郭勒大草原和科爾沁大草原。這三大草原相互連接,構成了內蒙古大草原的主體。蒙古族兒女作為這裡的原始人類,很早的時候就在這片草原上騎馬放牧,從遠古到近代,在這片草原上放牧的牧民一直採取的是遊牧的方式,每年冬夏季節逐水草豐美而居,遊牧到哪裡,蒙古包就搭建在哪裡,哪裡就是臨時的家。

長期的遊牧生活,因為食物的單一,最主要是有了小病後不能及時醫治,生活環境的惡劣,早期遊牧民族的人均壽命要低於全國的人均壽命很多。並且遊牧的牧業生產方式,草場的利用率也是極其低下,同時最近一些年,隨著草原的過度放牧,出現了草原沙化,草場退縮的現象,為了更好地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更好更合理地利用草原,國家先後chu臺各種政策,草場輪牧,圈養,讓草原休養生息,能在最短的時間裡修復草原的生態。

最近幾年,國家把公共草場,根據牧民的人口和現有牛羊數量,劃分到草原上的牧民手中,讓牧民使用,同時使用草場的牧民負有保護手中草場的生態環境,不允許在使用期間,手中的草場出現退化和沙化的情況出現。因為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共牧場都分給了草原上的牧民,所以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基本沒有了遊牧牧民,但也有例外,在中蒙邊境的極少數地區,仍然有零星的牧民過著遊牧生活。

公共牧場分割到牧民手中之後,由國家提供資金,不同牧民的牧場,用水泥立柱和鐵絲網做成的圍欄都圈圍起來,這樣相鄰兩家牧民放牧的牛羊,就不會越過界限到其他牧民的牧場中啃食牧草,同時也防止了兩家相鄰牧民牛羊的摻群。

牧民分配到手中的牧場,自己養牧的羊牛比較多時,分配到手中的牧場就全部自己使用,在自己的牧場上用來放牧自己的牛羊。自己養牧的牛羊只數比較少時,就把自己使用不了的牧場分割出去一部分,出租給其他的養牧者使用,從使用者那裡收取一定的租金。還有分到草場的牧民,並不在草場上養牧,而是把這些自己取得使用權的草場承包給其他的養牧者使用,自己只是每年收取使用者的租金。

因而現在草原草場上的養牧者,並不都是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也有很多承包蒙古族牧民草場在這裡養牧的漢族人。

不管是原始的養牧者,還是承包牧場用來養牧的人員,到了秋季草原上的青草變黃枯萎之前,所有的養牧者都要在草場上用打草機割倒牧草,在經過十天左右時間陽光的暴曬後,用捆草機器,把割倒並晾曬乾了的牧草,用捆草繩,把這些通過捆草機壓緊的牧草,捆綁成一捆捆,這些捆好的牧草分散在草原上,遠遠望去,如同規整的石頭,一片一片分佈在遼闊的草原上,非常壯觀,成為秋季草原特有的風景。

打成捆後的牧草,若果是養牧者冬季自己養牧的牛羊食用,他們就會僱傭人員,用農柴車或者是四輪車把草原上的這些成捆的牧草裝上車輛,運回到自己的牧點,並把這些車輛運回來的牧草卸下車,成排成行並達到十多個的高度,整齊地碼放在牧點的周圍。而那些養牧者打下的牧草,自己養牧的牛羊吃不了那麼多的時候,除了把足夠自己養牧牛羊冬季食用牧草,運回牧點碼放整齊,其它剩餘的牧草仍然擺放在草場上,並聯系或等待缺少牛羊冬季牧草的客戶來購買。這些成捆的牧草就這樣擺放在草原上,因為透氣通風,不容易出現因為捂熱發黴而腐爛變質的情況出現。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分到草場的牧民,或者承包牧民草場的漢族人,他們取得的牧場並不用來養牧,而是在每年的秋季,在這些草場上割取牧草,並打成捆,並通過各種渠道來把這些成捆的牧草,出售給或者運輸到缺少牧草的地區。

不管是哪種情況,在每年的九月末開始,牧點上和草場中,就需要大量的裝卸牧草的力工。裝卸牧草的活,往車上挑草的人,還是在車上碼放草捆的人,都需要一定的技術,不是有力氣就能幹的了。並且裝卸草捆的活特別累,同時也很掙錢。但是勞務市場上那麼多的力工,其中不乏很多膀大腰圓有力氣的力工,但是能幹裝卸草捆這個活計的人卻沒有多少。有些力氣很大的不服氣的年輕人,在裝卸過一次草捆後,再也不會去幹第二次。因而可以看出裝卸草捆的活是多麼地難搞。

李國前在第一次裝草捆的時候因為不掌握要領,只靠力氣蠻幹,結果裝滿一車牧草後,手上磨滿了水泡,腰、腿、肚皮上的肌肉,以及身上的骨頭疼了好幾天,腿走路都是一瘸一拐,但李國前愣是靠著不服氣的精神,在這樣的殘體下,第二天仍然堅持去秋季的草場,往車上裝載草捆,咬著牙,憑藉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多次的磨練和反覆地實踐中,終於摸索出適合自己體格體力的把成捆牧草託舉上貨車的方法,成為了勞務市場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在每年秋季裝卸牧草的打工者。

當然李國前四人組的其他三位小夥伴,也在經歷了和李國前一樣,經過艱苦的付出與堅韌不捨,最終也破繭而出蛻變成為能夠裝卸牧草之人,這樣的四人小團隊,就敢於接受任何大小長短車輛的裝草任務,面對有一定難度的挑戰,並且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