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9月14日上午,牧醫文化傳承研討會暨羅伏根先生百歲壽辰慶典在我校生豬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報告廳舉辦。校黨委副書記王從嚴同志、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教授出席活動,羅伏根先生親友、學生代表,黨委宣傳部、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離退休工作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動科動醫學院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全體在職教職工參加活動,一同在雙甲子校慶來臨之際為羅伏根先生送上百歲生日的祝福。活動由動科動醫學院黨委書記劉興斌主持。

活動的開場專題視頻《期頤老人的獸醫情緣》講述了羅伏根先生在艱苦歲月負笈求學,結緣獸醫,執教華農的動人故事,展示了先生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體現了一位世紀老人之於華農的深情表達與精神詮釋。視頻中羅伏根先生講道:“最難的職業是老師,他要培養人,先要培養自己,學生的眼睛都看著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有成就不是我一個人,絕對不是我一個人的,幾十門課,幾十個老師,大家共同培養的。”“我老了,把責任推給你們了。”樸實的話語,現場參會人員聞之無不動容,很多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觀看祝福視頻

伴隨著“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帶有壽桃、壽星造型元素與校慶標誌“農”字圖案的蛋糕緩緩推向舞臺中央,羅伏根先生在眾人的圍繞下,許下“希望華農事業發展越來越好”的祝願,吹滅蠟燭,臺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致敬先生環節,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張維民、羅伏根先生的學生代表金梅林、人事處副處長肖志東、動科動醫學院院長曹勝波,先後登臺向羅伏根先生獻上鮮花,鞠躬致謝,表達學校、學院和學生們對一位百歲老人和虔敬師者的深深敬意。獻花後,肖志東吟誦為羅伏根先生現場創作的詩歌,“您是永遠的華農之子,您是華農最普通的老師,可我們一致認為,您就是獅子山下這所學府的傳奇……”。張維民也代表動科動醫學院離退休黨支部送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祝福。隨後,學生代表傅振芳、金梅林、章金剛等將一幅由湖北民間手工藝第一人劉國瑞先生創作的剪紙非遺作品《祝壽圖》作為百歲生日禮物呈贈羅老先生,用意蘊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表達對先生的最高敬意和美好祝願。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獻“壽”祝壽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學生們為老師獻花合影

王從嚴代表學校致辭。他表示,學校對於羅伏根老先生的百歲生日十分重視,校黨委書記高翅、校長鄧秀新、黨委副書記李名家等領導也通過短信“遠程”獻上了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並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羅伏根老先生為推動學校和學科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表示崇高敬意。他強調,羅伏根老先生在視頻中的講話,深刻而準確地詮釋了“教師”的意涵——教師是天底下最複雜的職業,教師需要育人,育人需要一代一代人的接續傳承。

陳煥春作為學生代表講話,為先生送上百歲生日祝福。在談及恩師羅伏根先生給予自己的教誨時,他表示,在自己初入微生物教研室任教時,羅老師耐心傳授教學方法,教導他對待科研要嚴謹,身教重於言傳。他感嘆道,羅老師對言傳身教的詮釋,堪稱一代典範,並呼籲學院師生要將他科學研究的精神,教書育人的精神,服務社會的精神代代相傳。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學生代表陳煥春送上祝福

在陳煥春講話後,羅伏根含淚說道,能培養有成就的學生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是華農全體老師嘔心瀝血,共同造就的。教師培養學生並不容易,要培養學生首先得培養自己,華農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大家共同創造的。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現場師生大合影

羅伏根的兒子羅耀先生作為家屬致辭。他表示,父親作為學校和學院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人,傳承了教育工作者崇高的精神品質,為學校發展作出了貢獻,贏得了學校師生的敬愛,身為子女,感到十分自豪。他對所有嘔心瀝血的老師表達感謝,並預祝學校120週年生日快樂。

【人物專訪】羅伏根:百年耕讀心 半世獸醫情

他,創立了華中農業大學第一個“飼料分析室”“衛生學實驗室”,擴建了“微生物學實驗室”。在他近50年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培養了陳煥春、金梅林、傅振芳等一大批獸醫科學技術人才,為國家豬五號病、六號病的防控做出了貢獻。

研習獸醫五十載,耕讀書田近百年。2018年,在華中農業大學雙甲子校慶之際,他也迎來百歲華誕。他就是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離休老教師羅伏根。

“羅伏根老師,他一生從事教師工作,不僅在教學育人方面做得好,而且在科學研究方面也有非常突出的成就,他是我們的楷模。”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如是說。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羅伏根先生聊人生、談育人

烽火亂世,結緣獸醫

1937年,日本悍然發動“七七事變”,整個中國陷入恐慌與動盪之中。當時居住在武漢的羅伏根一家,因日本人的日益逼近而愈發不安。無奈祖母年邁、弟弟幼小,無法舉家搬遷。正在讀高中的羅伏根在父親的建議下,報考了因日本人的入侵而遷至重慶的上海大公職業學校,隻身前往重慶學習土木工程。

1938年,武漢淪陷,戰火紛飛。身為鐵道工人的父親被迫停了工作,羅伏根與家人失去聯繫、斷了經濟來源,無法繼續學習。在香港的叔父得知消息後,給羅伏根寫信,讓他途經昆明、輾轉越南河內、趕往香港,以求生計。當羅伏根抵達昆明時,身上的積蓄消耗殆盡,作為一個僅僅唸了一年高中、絲毫沒有技能的少年,只能在日本人的炮火下徹底淪為“流亡學生”。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80年代,羅伏根與陳華癸院士等一道參加學術會議

“舉目無親啊,一日三餐都成問題,更別提住宿的地方。”談起那段飢寒交迫的歲月,羅伏根的雙眼泛著淚光。後來,位於貴州安順的中華民國陸軍軍醫學校在昆明招生,免費提供四年大學教育,並解決衣食住宿問題。於是在當地的一個圖書館,他每天一個燒餅、一杯水,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學完了高中剩下的全部課程,併成功考取了陸軍軍醫學校,選擇了獸醫專業。

羅伏根還記得,他拿著入學通知到昆明當地的青年救濟會尋求幫助,工作人員得知他要前往貴州安順上學,不僅給了他21塊錢的路費,還多給了2塊錢作為餐費,這令他感激不已。當時的他並不知道這個純粹“為了吃飯”的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成為他終身奮鬥的事業的起點。

忠貞信仰,此生不渝

“堅信不移,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共產黨的學說是正確的。”事實上,早在讀小學的時候,在擔任老師、實為地下黨的吳裡千的影響下,鐵道工人家庭出身的羅伏根與好友周俠平已經開始學習共產黨的黨章、黨綱,接受共產黨的學說和理論,並擁有了自己的思想基礎。

時至今日,羅伏根回憶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自己與周俠平離家前往延安參加革命而沒有成功的往事還略帶遺憾,他感慨:“我第一次去參加革命的機會失去了,跟共產黨的關係也斷了。”

1939年,羅伏根正式開始在貴州安順學習獸醫專業。1942年,他因學習努力、成績優異而留校擔任助教。1944年,羅伏根在南京中央獸醫實驗所擔任技師,主攻家禽養殖。1949年,南京解放,羅伏根拒絕國民黨趕赴臺灣的邀約,留在大陸,堅守獸醫事業。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報紙上刊載的牲畜瘟疫問題,一直牽動著羅伏根的心。一次偶然的機會,羅伏根與周俠平在北京再次相遇。經過周俠平的動員介紹,羅伏根更加深入地瞭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燃起了為新中國建設做貢獻的激情,進一步堅定了他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羅伏根認為:“我有專業技術,能夠為廣大的農民服務,當他們需要祛除瘟疫的‘成膏’時,我希望能夠將所學、所用全部貢獻出來,一點兒也不為自己所保留!”

紮實的理論學習基礎、豐富的教學工作經歷以及由內而生的責任感,督促羅伏根進一步行動起來,盡己所能,為國家的獸醫事業出力。

潛心科研,服務報國

1954年,羅伏根安家華農,開啟與華農半個多世紀的“情緣”。

“那時候,兩手空空啊!”歷經戰爭的摧殘和高等學校院系大調整,學校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科研環境、一件可用的實驗器材。在羅伏根的積極倡導下,學校撥款兩千元,派他為學校購置一批設備。於是,五十年代以來,羅伏根在學校臨時空出的一個小房間裡,創建了華農第一個“飼料分析室”和“衛生學實驗室”,後來,又擴建了“微生物學實驗室”。

七十年代,國內爆發大規模的豬傳染性水泡病,各地區出現大面積生豬死亡。在沒有防疫技術的情況下,遏止豬傳染性水泡病繼續擴大的任務就落到了羅伏根等一大批獸醫工作者身上。

很快,羅伏根趕到了湖北省疫情最嚴重的宜昌。當他看到病豬因為水泡糜爛、無法正常行走,以至於靠人們用拖、拽、扛的方式搬運上船時,他非常震驚。但他馬上靜下心來,親自帶人調劑藥品,對養殖場進行清洗消毒,防止毒液漫延、擴大疫情。期間,他還提出了利用“病毒蛋白質顆粒”製造疫苗的設想並付諸實施,獲得農業部及同行專家重視和好評。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羅伏根參加成果鑑定會

1981年,羅伏根領導和組織了武漢市奶牛白血病普查工作小組,並於1984年查明瞭武漢市奶牛白血病汙染的點和麵。此外,他還監測到奶牛白血病最適合的檢疫時期、查明瞭黃牛亦有白血病的存在,為國家預防牛白血病做出了貢獻。

“課堂上,羅伏根老師幽默風趣,授課活潑精彩。但在實驗室裡,羅老師要求非常嚴格,學生們必須做到鴉雀無聲,決不允許嬉戲吵鬧,他經常強調科學研究需要嚴謹慎重。”陳煥春談起羅伏根當年的工作情況,對他的科研態度充滿敬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是華農最平凡的老師。”羅伏根說到。從1954年進入華農,到1987年離休,他從事了三十多年黨的教育事業,先後培養了上千名獸醫科學技術人才。“我這一輩子,當老師,沒有任何成就。但是最成功的,就是有一群優秀的學生。”羅伏根言及此,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陳煥春是羅伏根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思及往事,羅伏根的臉上滿是欣慰。陳煥春回憶起自己教學和科研生涯的啟蒙階段,細數與羅伏根老師相處的點滴,深有感觸。他回憶到,實驗室裡,羅伏根對自己悉心指導、嚴格要求,手把手教他進行微生物學的實驗操作;課堂外,羅伏根親自審定自己給學生講授的《獸醫微生物學》教案,並多次深入課堂,認真聽取、指導教學過程;課餘時間,羅伏根輾轉委託熟人,安排他參加衛生部在武漢舉辦的為期半年的人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學培訓班。“羅伏根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終身受益。”

世界知名狂犬病研究專家、華中農業大學77級專業校友傅振芳至今記得,197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David Baltimore教授來武漢做講座,惜才的羅伏根將手中唯一的入場券交給了當時只有大學二年級的傅振芳。那次講座,開闊了傅振芳的眼界,也堅定了他關注狂犬病的決心,為他日後的科研鋪路。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登臨黃山

“在我看來,教師是最難的職業之一,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人,前提是得培養好自己。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看在眼裡,教師需要學生的監督。”羅伏根掰著手指、細數每一位優秀的學生,“實際上,他們有如今的成就,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幾十門課、幾十位老師,共同培養的結果,也是他們自己求上進的結果。我老了,把責任推給他們了,希望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發揮作用,青出於藍勝於藍。”說到這裡,這位老人眼裡閃著光芒。

1987年,羅伏根離休,熱愛攝影的他參觀了各地的農業高校。但他還是認為,華農的校園環境是最漂亮的。他感慨道,“學校就要迎來一百二十週年校慶了,希望學校日後能培養更優質的師資隊伍,學生們也要珍惜教學資源,並熱愛自己的專業。”

平日裡,老人面容安詳,一手持著放大鏡,一手翻閱影集,回望匆匆歲月,順其自然是他的生活態度,嚴謹務實成為他的職業追求。

華農薪火盛燃,羅伏根老人的“情”與“神”在一代代華農人身上傳遞……


作者|常帥 鄭燦栩 姚妤婷 川竹

圖片|彭雨格

視頻|HZAU動科動醫學院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視頻《期頤老人的獸醫情緣》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我們的校慶」師者百歲逢迎學校百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