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延安:打造中國紅色文化之都 助力全域旅遊再發展

編者按:天道酬勤,春華秋實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40年來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陝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緊抓“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用心講好陝西故事。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陝西頻道特策劃“改革開放四十年 見證魅力延安”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延安各個區縣,瞭解延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成就。

國際在線陝西頻道報道(王丹 劉君慧):陝西延安,自古便是中國的軍事重鎮與塞上咽喉,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延河……銘記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積澱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歷史賦予了這座陝北小城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改革開放以來,延安緊抓時代機遇,砥礪前行,創新紅色旅遊發展結構,推動當地旅遊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助力陝西省全域旅遊追趕超越發展,其紅色旅遊“金字名片”漸漸由西北享譽海內外。

優勢:依託資源驅動創新 挖掘紅色旅遊新生力量


陝西延安:打造中國紅色文化之都 助力全域旅遊再發展


壺口瀑布 (攝影 張靜攀)

對於延安在新時代發展紅色旅遊的優勢,國際在線陝西頻道採訪了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馬東坡 ,他表示,延安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次,延安是紅色聖地,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歷史在延安留下了多達8545處文化遺址,奠定了延安作為“全國紅色旅遊首選地”的崇高地位。據統計,截至目前,延安現有革命舊址445處,僅延安市區內就有革命舊址168處,全市的32家A級景區中,19家為紅色旅遊景區。延安還是黃河文化內涵最豐富、特色最鮮明、景觀最集中的一個地理單元,其中陝北黃土風情文化歷史悠久,底蘊厚重,已經成為延安的代表符號。旅遊與交通相輔相成,相較早年,延安的交通條件有了質的飛躍。延安開通了包頭至茂名、青島至蘭州以及西安至延安的高速公路,延安至西安每天有多趟動車,延安至西安、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每天都有往返航班,與全國多個大城市相通,紅色旅遊發展迅速。


陝西延安:打造中國紅色文化之都 助力全域旅遊再發展


延安市旅發委副調研員 劉曉虎接受國際在線陝西頻道採訪 (攝影 羅贇鵬)

除了傳統的紅色景區和線路,延安還於2017年打造了一處新的紅色聖地文化地標——由延安市新華書店打造的中國紅色書店,成為目前國內存有較大體量的紅色文化主題書店,被譽為“中國最美新華書店”。據延安市旅發委副調研員劉曉虎介紹,該書店將延安紅色文化場景與新華書店發源地場景相結合,締造出富有魅力的主題閱讀空間,打造出的七處歷史場景賦予了遊客極強代入感。另外,書店中還有陝北農民打腰鼓場景的大型雕塑、延安大型剪紙、五角星吊燈、紅旗式書架書檯、小紅軍騎馬吹號雕塑等裝飾,紅色文化與陝北文化在此完美體現。“書店只是延安紅色旅遊創新發展的微觀縮影,它代表著延安在新時代不斷進行探索的創新精神,這種精神在不斷鼓舞我們挖掘紅色旅遊新生力量。”劉曉虎說道。


陝西延安:打造中國紅色文化之都 助力全域旅遊再發展


延安中國紅色書店(攝影 李東)

現狀:多維度發展“旅遊+” 積極面對旅遊市場挑戰

“旅遊+”是加快旅遊與各個產業融合,提升旅遊綜合帶動能力的重要途徑。四十年來,延安市不斷探索,依託“旅遊+”,趟出了一條具有延安特色的旅遊發展模式道路。

發展“旅遊+節會”創新模式是延安實施“節會帶動”戰略的重要工作之一。延安近年打造了“延安過大年”“公祭民祭黃帝陵”“洛川國際蘋果節”“戶口旅遊節”“安塞文化藝術節”等,使旅遊在節日氛圍中更加富有生命力,新推出的“少年勵志遊”“知青體驗遊”“紅色研學教育遊”等專項旅遊產品則成為陝北旅遊市場的“新寵”。

“旅遊+文化演藝”填補了先前紅色文化市場的空缺。延安先後推出了《延安保育院》《延安保衛戰》《紅秀延安》等三部大型演出節目,各區縣也相繼推出了《山丹丹》《掛紅燈》《蘭花花》《延河瑤》等一批民風顯著的特色劇目,三十集電視劇《盤龍臥虎高山頂》《信天游的故事》《我們在延安》等影視作品更是豐富了遊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延安文化旅遊的知名度。除此之外,延安還大力推動“旅遊+商貿”“旅遊+教育”“旅遊+體育競技”“旅遊+林業”“旅遊+農業”等發展模式,旅遊整體營銷力度不斷加大,區域旅遊品牌形象日益凸顯。

旅遊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挑戰也隨之存在。陝西省政府研究室課題組組長楊三省表示,不止延安,旅遊城市要想實現新的突破性發展,還需積極迎接挑戰,加深對旅遊產業的精準化認識,加強完善旅遊管理體制,進一步統籌協調各類旅遊資源的開發管理,改革創新旅遊產業投入方式,拓展旅遊綜合帶動能力,提高人性化、科學化旅遊公共服務能力,解決旅遊人數多、收入少,業態單一、帶動能力不強等實際問題,切實推動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

展望:構建名牌旅遊特色板塊 打造中國紅色文化之都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延安確定的旅遊行業品質提升年,延安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的《關於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全市未來文化旅遊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其總體發展思路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構建紅色文化旅遊、黃帝歷史文化旅遊、黃河自然遺產文化旅遊、黃土風情文化旅遊、綠色生態休閒文化旅遊“五大”特色板塊,形成紅色文化教育培訓、文化出版和影視傳媒、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文化演出和數字動漫、民間藝術品加工貿易“五大”產業體系,將延安打造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全國紅色旅遊風情文化地,努力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延安市新型新型戰略性支柱產業,建成文化旅遊強市。未來計劃投資千億元,實施120個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實現產業規模效益倍增目標。

到2020年,預計接待境內外遊客7000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4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過夜遊客人均停留時間兩天以上,文旅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左右,佔GDP的比重超過5%。

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馬東坡 表示,延安旅遊發展要不斷堅持文旅聯動,全力打造全國紅色旅遊首選地;堅持項目支撐,積極搭建延安旅遊發展新平臺;強化宣傳促銷,不斷提升延安旅遊知名度;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遊品牌;加快旅遊產品轉型升級;根據各區縣不同旅遊資源,打造新環線,形成新賣點,在日後旅遊發展中構建名牌旅遊特色板塊,打造中國紅色文化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