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權力劇,《天盛長歌》僅憑這個細節便超越了《琅琊榜》!

這幾年出了很多關於權力鬥爭的電視劇,《琅琊榜》和《天盛長歌》就是權力解讀的代表之一。

《琅琊榜》的最後,梅長蘇成功復仇和雪冤,一句“你不懂景琰”把“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關係表現了出來。

而現在看來,梅長蘇想要的是一個能為天下蒼生造福、能在朝堂堅持納諫、能教導後輩不要有權力之爭的君王,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蕭景琰。

同樣都是權力劇,《天盛長歌》僅憑這個細節便超越了《琅琊榜》!

但梅長蘇忘記了,當一個人站在權力的頂峰所想所做的和臣子是不一樣的,就像梅長蘇統領江左盟,他信任童路,但也把童路的母親接到了江左盟,這是施恩也是威脅。

這是皇帝必須要做到這樣,所以蕭景琰要是在現實來說的話,當了皇帝后不會和梅長蘇想的這麼“清白”,因為世上有為國為民也有利慾薰心的人,所以在這些人面前用“明”的招式是行不通的。

同樣都是權力劇,《天盛長歌》僅憑這個細節便超越了《琅琊榜》!

而《天盛長歌》的權力解讀是當一個皇帝可以有太平盛世的心願,但也必須要“絕情”,這一點在辛子硯和寧弈身上就有體現。

同樣都是權力劇,《天盛長歌》僅憑這個細節便超越了《琅琊榜》!

辛子硯為報私仇而犯了國法,所以自願提出寧弈懲治,一句“千山萬水的近和近在咫尺的遠”說出了皇帝了臣子的關係。

同樣都是權力劇,《天盛長歌》僅憑這個細節便超越了《琅琊榜》!

在寧弈還沒登基時,他們是很好的朋友,而寧弈當了皇帝后,就必須為國家的法度放棄私人情感,在最好的朋友犯國法時也要嚴加懲治,這樣才能以正朝綱,所以皇帝是“絕情”的。

正是如此,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自為“孤家寡人”。

同樣都是權力劇,《天盛長歌》僅憑這個細節便超越了《琅琊榜》!

​因此《琅琊榜》和《天盛長歌》相比就像一個是理想的狀態,一個是現實的寫照。

梅長蘇把蕭景琰推上了皇位,就相當於把他置於“高處不勝寒”的地位,他也會遇到像寧弈和辛子硯一樣的事情,為了立法而放棄一些重要的事情,最後成為一個孤家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