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考教師一定要知道!

一、等待效應

等待效應指的是:由於人們對某事的等待而產生態度、行為等方面的變化。在教學中,善加利用該效應的作用,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對新學習材料的等待心理,以提高學生自學的動力,加強學生學習的心向,能夠有助於前後學習內容的連續,更為重要的是它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行為等發生積極的變化。

五大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考教師一定要知道!

二、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指的是:如果一個房子的窗戶破了,沒有修補,那麼不久後,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如果一面牆出現了塗鴉沒有清洗,那麼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阻止,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三、獎懲效應

獎懲效應指的是:通過對學生行為採用獎勵或懲罰的外部手段來影響學生的自身評價,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最終帶來行為的強化或弱化。心理學實驗證明,表揚、鼓勵和信任等正向獎勵措施,常常能激發人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但獎勵學生的應注意的是精神獎勵重於物質獎勵,獎勵要抓住時機、掌握分寸並不斷昇華。當然,必要的懲罰是控制學生不良行為的有效措施,在運用懲罰時要注意用語得體、適度以及就事論事,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懲罰使學生明白為什麼受罰和如何改正。在運用獎懲時還應注意的是獎懲的頻率為5:1時往往效果最好。

五大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考教師一定要知道!

四、波紋效應

波紋效應指的是:在學習集體中,當教師對有影響力的學生施加壓力、使用懲罰措施,採取諷刺、挖苦等傷害學生人格尊嚴的做法時,會引起師生對立以及抗拒現象的出現,有些學生甚至會故意搗亂,出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形。這時教師的影響力往往會下降甚至於會消失不見,這是因為在學生集體中有影響力的學生較教師有更大的吸引力。在教學中,教師若任由該效應的發生,那麼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惡劣影響。

五大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考教師一定要知道!

五、漣漪效應

又稱“模仿效應”,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考白·庫寧提出的,其含義為:在一群人中,若看到有人破壞規則,而沒有對這種不良行為進行及時處理,那麼就會出現類似的模仿破壞規則的行為。如果起初破壞規則的人是人群中的領導者,那麼波及人群的效應就會更加嚴重。直觀來說,該效應描述的是往一湖平靜的湖水裡扔進一塊石頭,泛起的水波紋會逐漸波及到很遠的地方。

五大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考教師一定要知道!

以上五點常見的心理效應在心理學部分知識點的考查中是較為常見的,在考查時多采用的是例子反選的形式,再就是概念反選的形式,故在複習時,重點為掌握各個效應的含義以及在教學中的運用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