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史上發生多次變熱、變冷是周期性行爲?並而引發生物大滅絕?

明確一個概念,地球變冷變熱這個概念針對的是大氣溫度,也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溫度,而地球本身內部的冷熱交替是不會劇烈變化的,當然這種劇烈的參照物是大氣溫度的變化。地球作為行星,其自身溫度變化受兩個渠道的影響,第一個是自身核部的能量影響,這是溫度必然是緩慢降低的,但是非常的漫長,和地球存在週期大致等同;第二個就是太陽光照射,這個更多的是影響表層溫度,影響不大,所以討論地球本身溫度的意義不大。

其次,我們確認地球環境溫度,也就是大氣溫度。當前的普遍觀點是地球存在冷熱交替的週期,急劇寒冷的時期稱為冰期,溫度時期稱為間冰期。我們當前所處的週期為——第七次間冰期末期。主流觀點推算的時間為五千年以後,地球進入第八次冰期。

第三,我們來說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原因,這個尚未形成定論,一共分為三個流派。

地球史上發生多次變熱、變冷是週期性行為?並而引發生物大滅絕?

地球冰期情景▲

A造山運動觀點: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產生造山運動,平原隆起形成高山,高海拔溫度降低形成積雪,進而以高山區域為核心,不斷輻射全球溫度降低,最終形成冰期。

B火山噴發觀點:地球核部活躍時期,大量火山噴發產生火山灰遮蔽大氣層,進而導致全球溫度降低,進入冰期。(像不像彗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亡的橋段)

C星系懸臂觀點:根據哈勃的觀測分析,認為銀河系存在四條懸臂,太陽系也在銀河系中沿著懸臂運動,每次穿過懸臂位置時,懸臂處的物質密度大,導致太陽光穿透能力降低,地球接收到的能量持續減少,進入冰期。

上述三個觀點都有相應的資料支持,但是也都存在bug,造山運動和冰期的週期並不同步、火山噴發後並不是每次都進入冰期、銀河系懸臂處物質密度無法測定,因此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觀點讓大家統一。

因此,地球變熱、變冷是週期性行為,變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但會因為海洋的熱量容納能力導致無法持續升溫;變冷會導致全球性降溫,除此之外,不會有太嚴重的問題,也許到時候人們一樣生活的很好,就像現在的愛斯基摩人一樣,大家用不一樣的方式繼續活著。作為高級哺乳動物,人類並不像想象的那麼脆弱。

地球史上發生多次變熱、變冷是週期性行為?並而引發生物大滅絕?

地球發展史上冷熱交替曾多次發生,並由此而引發了生物大滅絕!七萬年前的地球遭到一次大滅絕,剩下幾千人躲在山洞辛苦的度過幾百年歲月。一萬三千年前的地球又遭到一次大滅絕,剩下十幾萬人,直到一萬一千年前的蘇美、尼羅河谷文明才又恢復。人類滅絕的事件是層出不窮的,比科學家瞭解到的肯定還要多次,但是要防止全部被滅絕,必須留下後根去繁衍子孫,繼續為解開生命的意義去奮鬥努力。

地球變冷就會直接進入冰河期,全球都會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場景,就連最熱的赤道也是同樣的情景,類似於電容器放電之後需要充電是一樣的道理!地球休眠期結束之後則迎來下一波生命的繁衍生息!

當然,最恐怖的還不是冰河期,而是冷到熱核旋轉都徹底停止,到時地球就會變成今日的火星一般荒涼,成為一顆“死星”。《神秘島》中,儒勒凡爾納有過一個無比貼切的比喻:再溫暖的太陽也不能讓一具屍體復甦,今日的火星便是這般場景。美國的火星車並不是在旅遊,一邊在尋找寶藏,一邊在想辦法看能否重啟火星的熱核運動,畢竟地球人口過多,資源有限是不爭的事實。

地球史上發生多次變熱、變冷是週期性行為?並而引發生物大滅絕?

依今日之科技對此等變化毫無辦法,目前地球溫室效應真的是人類造成的?公元前9645年,地球溫度在15年間上升了14華氏度,大量淡水湧進了墨西哥灣,亞特蘭蒂斯也在同一時期沉入水底,跟化石燃料使用過多有關係?

現在考古學發現得越多謎團越多,事實證明很多災難發生是突變而非傳統學界一直認為的有個漸變過程,原因至今仍然沒人能夠解釋。

擔心這個也基本沒什麼用,看看每年有多少戰火,疾病,災害就知道了,無常力很難讓人完整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人應該生的偉大,活的精彩,死的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