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個評價與曹操本人嚴重不符

汝南郡人許邵作為三國時期的時政評論員,以針砭時弊、品評天下人而顯名於世。只要是被許邵點評過的人,個個都迅速走紅。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個評價與曹操本人嚴重不符

許邵

當時,曹操還是個無名小卒。名士橋玄便對曹操說:“出名要趁早。如果你想一夜爆紅,就去結交許邵。”

於是,曹操就死皮賴臉地找到許邵,並問他:“你感覺我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

許邵掃了他一眼,不吭聲。

曹操見許邵避而不答,於是不斷追問,把許邵給逼急了,他只好回答他說:“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意思是說,要是在和平年代,你就是個禍國殃民的奸賊。要是在戰亂年代你就會成為梟雄。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個評價與曹操本人嚴重不符

但是,許邵的評價正確嗎?

先說前半句:清平之奸賊。

曹操剛出道的時候,被任命為洛陽北部都尉,負責管理洛陽北邊的治安。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曹操一上任就燒了把三昧真火:在衙門口豎起十餘根五色棒,還告訴民眾說,哪個要是敢違抗禁令,就用五色棒拍死他。

沒想到,蹇圖撞到了槍口上。蹇圖是漢靈帝寵幸的大宦官蹇碩的叔叔。當時,宦官專權特別嚴重,蹇碩很有權勢,王公大臣很少有人敢招惹他。但曹操卻不畏強權,執意要殺蹇圖。

蹇碩見曹操一根筋,一邊威逼,一邊利誘,但曹操就是不吃他那一套,毅然決然地殺掉了蹇圖。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在曹操的地盤犯事了。

通過這事,足以看出曹操是一個正直的官吏。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個評價與曹操本人嚴重不符

後來,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遭到宦官誣陷,曹操不顧個人安危,直言漢靈帝,奸邪滿朝,致使賢臣無法被起用。雖然多次上書,但卻沒有被採納。

如此之人,怎麼可能會是“清平之奸賊”呢!

我們再來看“亂世之英雄”。

漢末,諸侯割據,天下大亂。面對董卓之亂,曹操善盡家財,招募義兵,然後親自帶兵去攻打董卓,幾次都差點死於亂軍之中。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個評價與曹操本人嚴重不符

董卓敗亡後,曹操東征西討,逐鹿中原,滅袁紹,殺呂布,敗馬超、韓遂,降匈奴、烏桓、鮮卑,一統北方,並奠定了魏國的基業。

他治軍嚴明,從不燒殺淫掠。在他的地盤上,懲治豪強,尚禮重法,任用賢人,興修水利,提倡節儉,一生“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就連《三國志》也對其評價說:“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可見,曹操確實符合“亂世之英雄”的點評。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個評價與曹操本人嚴重不符

唯一讓曹操備受詬病的莫過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即便是曹操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室傾覆也是遲早的事。只不過被曹操拿來為其所用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