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高輝清:中國的未來主要靠創新經濟

和訊股票消息 12月10日,21世紀報在深圳舉辦“2015亞洲資本年會”。本次會議首要聚焦與中國地理毗鄰、合作最為密切的亞洲區域,邀請亞洲知名的金融機構舵手、宏觀經濟學家、風投資本大鱷、創新產業上市公司董事長等各行業領袖,進行一次廣泛而深刻的產業資本交流與研究,剖析當下,尋求合作,探討未來,贏取更大的發展。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國家信息中心高輝清:中國的未來主要靠創新經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博士指出,以前中國宏觀經濟很難預測,但比較好分析,現在宏觀經濟很容易預測。

他舉了一個例子,過去溫總理說4萬億,我們GDP有明顯的上升,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批的項目金額就有4萬億左右,過去4萬億隻是一個概念,今年4萬億是實實在在的項目,過去概念催生中國經濟30年,今年是實實在在的項目,但是經濟增長還是有一點困難,所以今年跟去年不太一樣。

“大家說這很好理解,為什麼?這是新常態。”高輝清認為還是應該回到我們熟悉的概念,叫做大轉型經濟,只是現在大轉型經濟跟我們過去轉型經濟有一點不太一樣,過去經濟轉型是人為更多,客觀比較少,更多希望自己轉,但現在轉型經濟更多就是環境逼迫,而且沒有退路,這一點確確實實跟過去不一樣。

高輝清提出兩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一、今天中國成為全世界大博弈的中心,這個好像跟我們沒有關係,是國際博弈問題,但實際上就是經濟問題,就是經濟增長的爭奪戰,因為有這個現象出現,導致我們宏觀經濟傾向出現一系列問題,導致我們經濟增長格局也有很大促進作用。 二、中國現在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狀態,我從來不認為這是陷阱,為什麼?如果說陷阱只會陷2、3個人進去,但實際情況就是全世界絕大多數中等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在這個陷阱裡面,所以不能說這是陷阱,我也有相關文章介紹這個情況。在十二五期間、十一五期間我們都沒有這個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前幾年開始出現,而且我們很多宏觀政策,實際上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全球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有一個不言而喻說法,當我們GDP跌破8%的時候,我們會放棄一切其他的需要,來把GDP推上去,但現在我們看到了,我們GDP已經根本不奢望達到8%,而且政府沒有這個想法把GDP推上8%,更重要我們花很長時間、更多精力處理看起來跟我們經濟增長不太相關的“一帶一路”、亞投行去了,為什麼?因為我們有一個很大的需要,我們過去從來沒有遇到過處於被世界頭號競爭對手打壓的狀態,這個狀態對我們經濟影響怎麼樣?

在今年這個情況下,奧巴馬採取措施就是TPP,希望打造一個新的國際遊戲平臺,制定一套新的國際合作遊戲規則,在這個過程當中,希望把中國排斥出去,達到打壓中國目的。

這個威脅在前幾年已經降臨中國,只是國內很少人知道,或者很少人討論,當時對中國也是一個挑戰,所以為什麼這些年我們花很大精力處理國際問題,其中很重要就是“一帶一路”,我們可以看到“一帶一路”和TPP,實際上標誌著一個世界新時代來臨。

這個形勢從現在來看是兩類格局,TPP是一個“正規戰”,美國主導,成型的推,但我們的“一帶一路”沒有那麼成型,有一點像“游擊戰”,誰會贏,正規戰好像有優勢,但現在來看,“一帶一路”獲得成績遠遠高於TPP。

提出TPP之後,儘管國內很多學者對此有反對,為什麼?我們現在自己中西部建設(002302,股吧),還需要很多資金,有數據表明,我們整個國家的交通大概是北美三分之一左右,中西部交通只有東部三分之一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西部有大量基礎設施需要投資,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我們要花很大精力去建設“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很重要項目就是建設交通設施。

很多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支持力度,超乎我們想象,因為很多國家比如說蒙古,他對“一帶一路”的需求實際上應該比我們還大,蒙古希望中國推動他。

“剛才為什麼談新常態是一個轉型時代,今天研究發現正確對待新常態如何看待?從經濟角度來看,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起飛結束後,經濟發展的舊常態,我們今天發現中國經濟為什麼那麼困難?有很多特點,我們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傳統企業,特別傳統制造業大量死去,這些現象以前發達國家都出現過。經濟起飛期結束後,這些國家都有這些現象。”高輝清指出。

“當一個國家靠內需來增長為主要動力的時候,這個國家經濟起飛期基本上結束,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經濟起飛可以靠自己拉動自己,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起飛可以靠內需拉動。所以當我們實際上十二五規劃提出以內需為主的時候,基本上標誌著我國逐步結束經濟起飛期。”高輝清說,“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高輝清指出,一個國家經濟從落後地區一直髮展到中等收入階層,這條路是通的;中等收入到變成高等收入階層,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的時候,這中間沒有路,這路是斷了。發達國家GDP含量裡面70%以上再也不是低成本要素推動,而是高科技含量推動。基本上所有發展中國家在GDP含量裡面科技貢獻都沒有超過40%,我們中國的科技含量裡面大概就是32%左右,這就是告訴大家一個什麼道理。中等收入國家再往前發展,就要面臨跟發達國家高科技經濟轉型。

所有發達國家除了美國之外,基尼係數都在0.36以下,絕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在0.3以下,中國是0.46。一個社會出現分化的時候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前景方向,一個共同奮鬥目標,這個國家很不幸就會調入陷阱裡面,出來很難,實際上這些問題在中國都存在。

從現在角度來講,中國傳統經濟模式需要打破,如何打破?十三五規劃前所未有把創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對創新表述就是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而且是讓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所以創新是可以打破“中等收入經濟陷阱”的核心。

為了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我們還提出市場化改革紅利。同時,國家還提出要藉助新經濟模式,實現彎道超車,藉助現有互聯網+這個手段。對中國來說,非常大的好處就是三次產業革命以來,我們第一次跟全世界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我們市場規模很大。研究發現,原來一個國家要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必須要進行社會文明建設。簡單來說就是四個方面,法制建設、廉政政府建設、市場建設、社會公平建設。

高輝清指出,當前宏觀經濟趨勢來看,中國經濟還是靠房地產,房地產應該還在支撐一段時間,但最後中國經濟、中國能否成為發達國家,能否成為高收入國家,還是要看中國創新經濟是否會來臨,因為我們把中國未來都基本上押在這邊,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資本市場要發揮更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