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出版30周年,路遙的理想主義色彩與浪漫主義

《平凡的世界》第一卷於1986年發表,三卷寫完一起出版的時間是1988年。今年是《平凡的世界》出版第30週年。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描寫中國改革開放之前與改革開放初期整個中國城市和鄉村的變化。路遙所描寫的人物群像中有最基層最微小的農民,有基層管理者,有從農民成長為創業者、改革先鋒,也有帶著對未來憧憬的年輕人,還有經歷了十年浩劫,還沒有完全對新的社會形勢有所感悟和適應的老一輩。

值該書出版30週年與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十月文學院組織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教授白燁與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評委張檸就《平凡的世界》進行了對談。

《平凡的世界》出版30周年,路遥的理想主义色彩与浪漫主义

白燁(左)和張檸

嘔心瀝血的“古典式寫法”

張檸談到,寫作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古典式寫作法”,一種是“養生式寫作法”。其中,古典式寫作法就是用生命在殫精竭慮地寫作,比如俄羅斯的作家別林斯基,就是一邊吐血一邊寫。這樣的寫法到了20世紀中後期以來,作家們就不再提倡和效仿。意大利的卡爾維諾也表示對這種重的寫法表示敬意,但我個人主張輕的寫法,輕的寫法是養生式的寫法。路遙和很多大西北作家採用的都是古典式寫法。

路遙為了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三年的時間做了大量的準備,白燁介紹道:“他準備了三個方面,一是大量閱讀中外從古到今的優秀文學作品,包括19世紀經典作品,二戰前後的現代主義作品。二是他花了很多時間到學校、工礦、企業、機關單位走訪。三是花很長時間翻十年來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陝西日報》,翻到最後手指頭都翻爛了,纏上膠布翻,工作做得比較紮實。”

其中,正是因為翻閱了十年的報紙,路遙才能全面寫出人物、村莊背後社會的、時代的、歷史的變遷。“他的敘述中穿插了很多那個時代所遇到的問題,我印象中他就寫到了毛澤東逝世,反對‘四人幫’,十一屆三中全會,包括有一個安徽人說到小崗村農民承包對他們的啟發,這些事情放大了看都是大的背景,時代、歷史和社會的產物。”白燁說。

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寫到過自己的工作狀態。他寫第一卷的時候在一個煤礦,寫到天昏地暗時根本不知道天是黑的還是亮的,有時候寫餓了找不到吃的,就餓著肚子繼續幹活。他寫第二卷的時候是在陝北的縣招待所,比較冷,手被凍僵了,捏不住筆,筆不斷地往下掉,他就拿一盆熱水,把手泡熱了再繼續寫。他的煙癮比較大,他買一條煙,全部撕開,煙扔得到處都是:桌子上,凳子旁邊,地上,這樣方便他在需要的時候隨手就能抓到。後來路遙肝腹水開始吐血,一邊看病一邊寫,第三卷在癌症把他擊倒之前完成了,去世的時候路遙只有42歲。

《平凡的世界》出版30周年,路遥的理想主义色彩与浪漫主义

路遙的理想主義與浪漫情懷

張檸和白燁都關注到《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張檸認為,中國100年來長篇敘事文學中留下的可以被記住的人物形象很少,孫少平、孫少安的人物形象立住了。白燁說:“《平凡的世界》精神蘊含豐厚,尤其是少安和少平,他們就是普通人,是普通農村青年,在艱難困苦中把握自己的命運,不向命運低頭。他通過兩個農村青年命運的遭遇與轉折寫出了時代跟社會的變化,比如改革開放沒有到來的時候,他們幾乎走投無路了,少安在村裡已經當隊長了,少平還沒有上學,窮困、沒錢、沒權,造成的自卑沉重地壓著兄弟倆。改革開放以後他們抓住了機會,少安開始搞承包,辦磚廠,開始有些機會了,能展示自己,使自己可以把握命運。包括少平後來離開,都跟時代密切相關。時代不變,他倆的命運很難改變。”

但是《平凡的世界》並沒有一味耽溺於現實。“他寫了大量外國文學名著對少安和少平的影響。比如少平上學的時候看到了《創業史》《簡愛》,少平去了煤礦之後還看《紅與黑》。某種意義上講,文學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另外一個世界,讓他們除了現實之外好像還有另外一種嚮往性的東西。”白燁說。

張檸認為,路遙的寫作在當時比較像現實主義寫法,但並不是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他有濃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與浪漫主義情懷。“路遙對世界的理解以及他對世界的呈現就是他要堅持的現實主義,這種現實主義就是文藝復興以來確定的人本主義精神——個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自由選擇的能力以及承擔選擇後果的能力。孫少平和孫少安就是這樣的人,不斷地選擇,不斷地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文學作品呈現出來的人的成長經歷,人的經驗展開的過程本身構成了這個小說完全的自主價值,不需要求助於別的東西。”

白燁也談到《平凡的世界》在描寫生活場景方面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始終在城鄉交叉地帶特殊環境氛圍中寫人物。比如說通過城裡把現代文明帶進來,會讓你心境搖動,很多東西會給你帶來新的誘惑和吸引,讓你很難抉擇。比如孫少安基本在雙水村,後來到石圪節,磚廠越辦越大,但總體沒有離開這裡,而少平是一步一步地在往外走。如果說還有第四卷,我覺得少平的煤礦不是歸宿地,他還會往外走。

現場,大家也談到近些年《平凡的世界》受追捧的熱潮。《平凡的世界》是幾個學校的大學生借閱排名第一,馬雲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平凡的世界》,潘石屹也說《平凡的世界》他讀了七遍。白燁認為,正是因為書中表達了人人共有的情感,尤其是有鄉村文化背景的人在逆境中向上爬的勇氣。年輕人看這個書,大部分都具有這種給你加油打氣的功能,這是我們對這部作品保持敬意的最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