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粵西說土白話的人都是百越後裔?

隱725714


我們如果清晰地理一理兩廣和粵西這裡的民族和歷史脈絡,再作一些歷史結論,比純粹空口無憑亂議論有意義得多。

粵西主要有三部分人,一是講白話的廣府人,二是講黎話、雷話、海話等閩南話的福建人後裔,三是講客家話的客家人。

粵西講閩南話的多是南宋末年跟隨被元朝大軍追殺的南逃的皇室的福建人後裔。

講客家話的來源於廣東、福建、江西等客家人聚居的梅州、惠州、贛州、汀州、河源、韶關等。這兩部分人有清晰的歷史記錄和各人的家譜助證。

據我知了哥瞭解,有部分講白話的也來自福建。這些人是後來被講白話人同化的講閩南話的人。

秦始皇派50萬大軍進攻兩廣置嶺南於治下之前,粵西一帶和廣東、廣西是屬於百越之地,具體來說,是西甌和駱越人在這一帶居住。設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實行中央集權管治,50萬秦軍留在兩廣,之後秦將趙佗在秦末大亂擁兵自立為王,號稱南越國,延續90多年,這個歷史史實是非常清晰的。 兩廣原來的百越原住民與中原大軍實行民族大融合,這是必然的。講廣府白話的人最早的就是這些中原人的後裔及中原人與原住民的民族融合的後裔。粵西也不例外。但粵西此時顯然還不是民族大融合的中心地帶。

漢朝滅掉南越國後,粵西置於合浦郡的治下,合浦郡是漢朝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對外港口,一度非常繁華。

東漢三國以後,粵西屬於吳國屬地。此時,兩廣出現俚人和僚人的記載,而極少見越人的記載。隋唐後,這一帶更是不見越人的記載。

粵西和海南遍佈冼太廟的冼夫人(公元512年—602年)是南北朝時期人,粵西高涼郡即今天高州,是俚人聚居的地方。冼夫人家族世為南越首領,史書記載她們家族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諸洞皆服。冼夫人與馮寶實行漢俚聯姻後,俚人將馮寶也稱為都佬即頭領的意思,對粵西及海南實行較有效的管治,在南北朝時期到處群雄競逐亂局紛紛形勢下,能保一方數十年平安,影響範圍一度到粵中和粵北,確實不簡單。俚人漢化就是冼太夫人及其後的唐宋時期。講廣府白話有不少人是這一部分人的後裔。



(冼夫人與馮寶喜結連理並居住、理政的粵西高州長坡舊城)

粵西會有百越與中原人的民族大融合的後裔。但後面歷史記載這裡還有大量俚人存在,所以,不講廣府白話繼續講民族語言的就繼續是少數民族,且居住山區等邊遠地方。

有人認為俚即是僚。實際上,史書是將俚、僚、瑤、侗、俍並舉的,證明是兩個不同民族。

有人指出,仫佬族的仫佬就是僚的另一種發音。聯想到仡佬族和史書記載的俚人的都佬的稱呼,我們可知,僚、俚確實不是口音相近發音稱呼稍異的同一族。

我們再看看黎族的歷史。居住在嶺南的駱越人和中原人登上海南島,並在海南島上繁衍,逐漸融合形成今日之黎族先民。 黎族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到宋代才固下來。俚、僚與黎也並非一族。這也經一些學者考證證實。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這個說法不怎麼對,更確切的說:說白話的人多半有秦國南方軍團的血脈。

秦朝的時候,秦國的精銳部隊一部分駐守長城,防範戎狄。大部分到南方鎮懾百蠻和百越,到南方的秦國軍團甚至帶著家屬。因為秦人認為,東南的蠻夷和西北戎狄不同:蠻夷更依賴土地,不肯遠離故土,所以蠻夷比較容易治理。

說到‘百蠻’和‘百越’,知道百蠻和百越在哪裡嗎?湖北以南的中國內陸地區,古稱‘百蠻’;江蘇以南的中國沿海地區,古稱‘百越’。廣東只是‘百越’中的南越,不能代表整個百越。百越還有揚越(江淮)、吳越(江蘇)、東越(浙江)、閩越(福建)、西越(廣西)、駱越(海南和越南北方)。。。

可以說:從長江以南,一直到越南,沿海沿江的人,都是百越(屬於東夷)的後裔。。。百越地區自漢朝以來,就是中國的腹心。華夏曆來以‘龍’為皇權的標誌,因為龍有鹿角(西戎),狼頭(北狄)、蛇身(南蠻)、鳥爪(東夷),象徵統合四夷。正是四夷匯成華夏,華夏才成就其大。


夏天的蟲4




南國海濱


你講的卵屁呀。講涯是客家,講土白是冼夫人黎話後代!在粵西土白一直欺負客家人少!怎麼土白又變客家了?


潤物無痕74383225


假命題。外地人遷到粵西白話強勢區域,為了更好的與當地一起生存,就會講當地同一種語言——白話。我的祖先也是從福建搬到粵西地區的,至今已有後裔2萬人。但都是講當地的白話了。福建話到不會了。


湛江陳


按全球人類基因測試,整個東亞的人都有百越族基因,包括北方漢族,日本人,都有,百越族我的理解是黎民百姓裡的九黎族群,也就是蚩尤後人,融入漢族已經很久了,


精彩人生5976


那些滿遺被撮中了自卑的弱點,情急之下出了豬八戒絕招——倒打一鈀,土白話比珠三角流白話更存古。爺是對父輩的尊稱,公是對祖父輩尊稱,不像滿遺的普通話(滿大人話,Mandarin),對漢字亂用,聞用於表達鼻,滾用於表達腳,日用於表達性動作等等


yzwaft


比較有力的證據是,粵西桂東比如信宜北流的白話,背誦南北朝著名詩篇《木蘭辭》會遠比普通話押韻好聽,也比客家話廣府粵語好聽,也就是說,現今粵西桂東地區的主力人口祖宗應該是唐代之前還在北方。漢族古代中原雅言南移嶺南珠江流域是可以比拼朗誦古詩詞獲得結論的。


甲申卯馬


粵西姓陳的,有部分是從福建遷移下來。而福建姓陳的也有部分是從河南遷移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