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神祕富豪:10塊錢闖深圳,身價1100億

2018年10月10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胡潤百富榜》。不出意外,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等中國最知名的企業家雄踞榜單前列。

而最令人詫異的是,在前10的榜單中,出現了一個絕大多數人都陌生的名字——王文銀,他以1100億的身價與雷軍並列第10名。


國內最神秘富豪:10塊錢闖深圳,身價1100億


不僅這個企業家我們不瞭解,連他的企業我們也少有聽說。其實,當“正威集團”5年前空降世界500強第387位時,時任深圳市市長的許勤,也有同樣的困惑。

從25年前揣著10塊錢隻身闖蕩深圳,到如今坐擁千億身家,王文銀的崛起過程十分低調,這也使他成為“中國最神秘的富豪”。

-1-

1968年,王文銀出生於安徽省的一個小鄉村,他家祖上三輩都是農民,家境貧寒。王文銀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割豬草餵豬,週末下地幫父母插秧,種土豆,栽紅薯。

雖然年紀輕輕就吃了不少苦頭,但這不影響王文銀對未來的嚮往。每天干完農活之後,他還會逼自己刻苦學習好幾個小時。1989年,他如願考上南京大學。

畢業後,王文銀被分配到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每個月工資400元,這在當時幾乎是上海市平均工資的2倍。但他很快就幹不下去了,因為這份工作對他來說太安穩,一眼就看得到頭,而他是那種心裡“始終有一團火”的人。

1993年,恰逢鄧小平在深圳畫了一個圈,王文銀果斷辭職,一股腦兒奔向那個熱鬧非凡,滿大街都是淘金客的城市。

但是,等他火車倒汽車,汽車倒拖拉機,足足花了兩個星期折騰到深圳時,兜裡只剩下10塊錢了。

因為大學專業是天文學,找不到對口工作,他索性拿出高中畢業證,進入一家生產電線插頭的香港企業,當了一名倉庫搬運工。

租不起房子,只能在路邊橋洞下暫住。這一住,就是一個月。直到發了工資,他才租了一間3平方的小房間。

王文銀從小就是個極其刻苦的人,來到倉庫後,他很快就背下了幾千種物料的編碼,從此以後,當有人需要詢問物料的庫存信息時,基本只認他一個人。

不僅如此,每種物料的庫存餘量,只要領導問起,他都能對答如流因為對工作的極致要求,他很快就獲得了破格提拔。從庫房管理部總經理助理,到工廠生產物料控制總經理,只用了1年。

隨後,王文銀又被日本日立公司以年薪百萬加2個點提成的條件挖走。在這家公司的1年裡,他積累了日後創業的第一桶金——2000萬。

-2-

王文銀能夠走到今天,離不開他的三次“豪賭”。

與王文銀有過接觸的人,對他的評價多是“狂人”、“瘋子”。王文銀就像一個天生的賭徒,每逢經濟形勢下行,所有資本恐懼地逃離時,他便開始押下重注,逆流而上,精準抄底。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而來,所有廠房的租金大幅降低,生產設備也大量滯銷,供應商們苦不堪言。

而王文銀如同獅子嗅到血腥一般,迅速地展開談判。迫於庫存壓力,供應商們最終答應以分期付款,以支付10%定金的方式把設備賣給他。

在這輪交易中,王文銀一次性囤了100臺設備,擁有了整個深圳最大規模的廠房。


國內最神秘富豪:10塊錢闖深圳,身價1100億


2003年,“非典”席捲中國,這一事件直接導致國內經濟下行,大量資本迅速撤出,各類資產價格也應聲下降。

這時王文銀再次出手,他在國內國外大舉買進礦產資源,進軍銅、鎢產業,將原先的產業鏈延伸到了最上游的採礦、冶煉領域。

隨後,他不顧老婆、合夥人的強烈反對,堅決用28億資金拿下銅陵銅杆線生產項目。

這一決定,讓正威集團不再受制於原材料忽上忽下的價格波動,也讓王文銀一舉成為銅行業的最大“莊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王文銀這頭冷靜又瘋狂的獅子再次向前猛撲。他併購了一系列大幅貶值的歐美銅加工企業,並以每噸2萬多元的價格入手幾十萬噸現貨銅。

似乎獲得了命運的佑護,王文銀再次押寶成功。金融危機過後,銅價回升,他以每噸4-8萬元的價格高價賣出,此舉為公司帶來了百億級別的營收。


國內最神秘富豪:10塊錢闖深圳,身價1100億

王文銀的每一次“豪賭”,都驚心動魄。回過頭看,因為抓住了這3次大機會,正威集團的收入屢破記錄,因此有更多資金不斷拓寬產業鏈,進而打造出一個閉環的全產業鏈,形成極其堅實的行業壁壘,這才成就了今天的王文銀。

曾有人問王文銀:“你為什麼敢下如此重注?為何每次都能押寶成功?”

對前一個問題,王文銀的回答是:企業家中能夠把握趨勢的人有 70%,能夠把握趨勢變化的人有10%,但能夠把握趨勢變化拐點的人只有萬分之一。”

與其說王文銀是一個“賭徒”,不如說,他是一個善於把握趨勢變化拐點的人。

而關於如何做到這一點,王文銀的總結也足夠深刻:“我只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別人能做的事情,我絕對不去做。”

-3-

王文銀曾在一次演講中說:“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敢冒險。每一個成功的人其實都是一個‘瘋子’,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無獨有偶,還有一位知名企業家王石,也是以同樣的方式發的家。


國內最神秘富豪:10塊錢闖深圳,身價1100億


1983年,王石還在深圳從事玉米飼料生意,當時他已經賺了30萬,算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可是沒多久,香港媒體報道雞飼料中有一種肥雞丸,而肥雞丸裡有致癌素的消息。消息一出,人們都不敢再吃雞肉了。因為雞賣不出去,雞飼料也大量滯銷,王石好不容易賺的30萬全賠了進去。

和其他供應商不同的是,王石不相信香港人以後不再吃雞肉了,他選擇了“破釜沉舟”,買了機票直接飛到東北的大連糧油進出口公司,向其以極低的價格訂了2萬噸玉米。

但王石此時根本沒有資金支付貨款,所以向大連糧油提出到貨100天后再付款,由於當時受肥雞丸事件影響,玉米沒有市場,大連糧油公司也只能無奈同意。

不出所料,香港媒體很快就澄清了這件事情,大家又重新開始吃雞肉,雞飼料一時供不應求。

憑藉這次冒險,王石不僅把之前虧損的30萬掙了回來,還賺了300萬元,也正是這筆錢支撐他創立了萬科。


國內最神秘富豪:10塊錢闖深圳,身價1100億

事實上,那些精英人物的成功經歷中,多多少少都會有幾次類似的冒險。

人生一定要冒幾次險,這是很多有所成就的人反覆分享的經驗,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在於:

無論在哪一個時代,人與人的背景和資源都會有很大的區別。而那些處於弱勢又想要生活得更好的人,如果不去冒幾次險,想要實現人生的逆轉幾乎不可能。

如果不去冒險,他們或許依舊活得不錯,但這也面臨著一個問題,他們的人生可能就這樣了,很難再有大的變化了。

有些人當了多年公務員,非常清楚自己不喜歡體制的生活,也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但他們總害怕付出代價,就是不敢去追尋。多年以後,他們卻開始後悔,後悔當年為什麼沒有冒險走出去。

其實很多時候,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敢冒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