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又出爆款……


支付寶又出爆款……

文:七七

前幾天,支付寶上線了一款產品——相互保。才短短三天,已經有三百萬人加入了,不得不佩服支付寶龐大的流量基礎,每一次上線的新產品都能成為爆款。


支付寶又出爆款……

跟以往一樣,這款產品又一次顛覆了大家對“保險”的刻板印象。

究竟這款產品有哪些神奇之處,我們來一探究竟!

  • 什麼是“相互保”?

官方宣傳語是這麼說的:“0元參與,事後分攤,每次不超過1毛錢”


支付寶又出爆款……

聽起來似乎還不錯,花少少錢就能得到大病保障。實際上,是有限制條件的……

免費加入的條件要求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年齡在18-58週歲之間的螞蟻會員。

看看吧,芝麻信用分還是非常有用的,關鍵時候就能當錢花。大部分信用良好的支付寶用戶是符合這幾個條件的,能夠參與進來。

加入之後,每位成員都可以獲得100種重大疾病保障(99種大病保障+惡性腫瘤),一旦有人患病,最高可以獲賠30萬(0-39週歲人群,直接賠30萬;40-59週歲人群,直接賠10萬)。

這筆賠付的費用,項目裡的其他成員會跟你一起分攤,共同承擔風險。

在支付寶中點擊我的-螞蟻保險-相互保就可以查看該產品的詳細信息。

  • 需要交多少錢?

買保險自然是要考慮到成本問題了,這就要好好算筆賬了。

根據分攤規則裡寫的,按月繳費,每月14日、28日為保障金和管理費的分攤日,會自動從支付寶賬戶裡劃扣繳費金額。

每次分攤費用=(保額30萬或10萬+10%管理費)÷總參與人數。

要注意的是,產品宣傳裡表示“每次不超過1毛錢”,其實是有前提條件的,即330萬人裡有1人患病,分攤到每個人身上的費用是1毛錢。

可是想想也知道,330萬這麼龐大的基數,裡面肯定不止1個人患病,假設有1000人呢?

也就是說,每個月患病的人數是不可控的,要交多少錢也是不確定的,並且沒有上限。好在這款產品可以隨時退出,能夠及時止損。

雖說成員人數增多會降低單個案例分攤的費用,但相應地,患病的人數也在增加。

舉個栗子:

假設患病率為0.003%,賠付都為30萬,400萬人裡就有120人患病,算下來每個人要支付的費用為:(33w*120)/400w=9.9元;

如果800萬人裡有240人患病,算一下除了管理費增加了360萬,分攤到每個人的費用還是9.9元。

  • “相互保”可靠嗎?

“相互保”是支付寶和信美相互聯合推出的一個大病互助計劃。

不同於其他網絡互助平臺,信美相互是銀保監會首批批准的相互保險社試點組織,是有保險經營牌照的持牌公司,接受銀保監會監管,能夠長期穩健運營。

又有螞蟻金服、天弘基金、湯臣倍健的投資,背景是靠譜的,不用擔心到時拿不到賠付。

  • 能替代重疾險嗎?

相互保可以作為重疾險的補充,但單靠相互保,還遠遠抵禦不了大病風險。

第一、保障額度不夠。重疾的治療費用大概在30~50萬之間,而相互保在40歲之後的額度就降為10萬,是遠遠達不到重疾治療的標準的,沒有辦法得到全面的保障。

第二、保障期限不夠。60歲之後自動退出,保障失效。七七認為這個年齡有些早了,大病的高發期一般在60歲之後,在最應該得到保障的時期保險失效了,就有點坑了。並且如果在60歲之後想得到保障,再投保重疾險已經不划算了。

第三、缺少輕症保障,沒有被保人保費豁免,相當於提高了大病理賠門檻。

第四、存在產品停售的風險。保險公司是有權停售“相互保”的,一旦停售,不僅保障沒了,之前的保費也白分攤了。

“相互保”確實是一款具有創新性的產品,能成為爆款,自然有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但我們需要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別因小失大,跟風投了一堆用不上的保險。

對於預算不足,沒能做足重疾險保額的家庭來說,可以考慮將相互保作為補充。還在猶豫的,可以觀望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