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遷的東亞飯店 文

西遷的東亞飯店 文/成風雲

當年東亞飯店外景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西遷精神”,這不由得讓我懷念起從上海遷到西安的東亞飯店。上世紀六十年代我進入位於騾馬市的東亞飯店,一直工作到1983年退休。

上海的老字號飯店西遷

東亞飯店是1956年遷到西安的,這與當時上海交通大學遷往西安有關。相比於上海,當時西安的經濟建設、人民生活還相對落後。為了讓幾千人的交通大學教職員工更舒心地在西安工作、生活,支援西北建設,政府也積極組織吃、穿、住、行各方面的上海技師遷往西安,這方面有飲食行業、縫紉行業、修補行業等等,其中,東亞飯店算是這些配套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東亞飯店原是上海有名的老字號酒樓,創建於1916年,以經營粵菜出名,後來也經營蘇錫菜點。

東亞飯店西遷後歸西安市飲食公司管理,市上派石建亞、孫利德等六名同志組成接待組,負責飯店日常管理。後來隨著飯店的不斷髮展,來往賬目複雜,我從北大街的一家飯店調到了東亞飯店從事會計工作。

東亞飯店西遷,很多師傅是連家帶口一起來的,為了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我們就在離騾馬市不遠的西七路,蓋了一幢磚混結構的四層樓房,供師傅們及家屬居住。他們看到西七路的新家後,高興地說:“好大喲!比我們在上海住的弄堂好多了!”

西安人面前的嶄新飯店

當年,東亞飯店西遷來的時候,西安整個城裡幾乎全是平房,樓房絕大多數只有兩層,鐘樓、鼓樓、人民大廈等,是那時的高大建築。

當時,騾馬市是西安普通客店的集聚地,大小客店大概有二十多家。這些旅店的設施都非常簡單,多是一個小房間擠放四張床,在兩條長板凳上邊放一張床板就是一張床。有些更便宜點的旅店就是通鋪,多是給普通的下層人民和到西安打工的農民住宿的。附近好一點的住處是東大街的西北大旅社、花園飯店、西北飯店,那裡才有單人間和雙人間。那時候人們還不懂得廣告宣傳,到了晚上,大一點的旅店就派一名店員,手提白紙燈籠,上邊寫著某某客店,到西安火車站去接客,然後把剛下火車的旅客帶到自己的客店住宿。

東亞飯店在騾馬市開業以後,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西安人的面前。

首先東亞飯店是一家綜合性飯店,有中高檔客房可以住宿;有獨特的飯菜可以進餐,還可承包宴席,有大廳可以舉行婚禮;其次它行當全面,有服裝店,可以讓上海高級師傅給你量體裁衣,製作西服和婚紗;有洗染店,可以給你乾洗毛呢或織補毛呢衣物;有照相館,可以拍攝個人照、結婚照、宴會照、閤家歡。

顧客在一個飯店裡從住宿、吃飯、穿衣、結婚、宴請、照相,可享受一整套服務,而且這些全部由上海高級技師親自操作,這在中國西部也是獨此一家!

以在東亞飯店宴請客人為榮

東亞飯店地處騾馬市通往今開元商城後門的街道南側,正門開在騾馬市。

東亞飯店主要的還是飲食部,所以它正面的三層樓房,除了二樓南部的幾十間客房之外,其餘全部經營餐飲,種類之多、花樣之齊全,在當時的西安十分有名。

一樓是各種小菜、白酒、啤酒、葡萄酒,各種小吃、餛飩、麵條、陽春小面和水煎包子。一樓還賣特色早餐,豆漿是純粹的上海味,甜豆漿和西安差不多,鹹豆漿西安當時沒有,味道特別好!

二樓經營正餐,魷魚、海參等蒸、煮、煎、炒,全部是淮揚系的上海味,尤其是東坡肉,最為特色。

三樓完全是南方的各種蒸包,有各種蔬菜的、各種肉餡的,想吃什麼就買什麼。這裡的主廚是孫國慶大師,他領導有方,要求極嚴,完全要按照南方的操作標準烹製菜餚,回頭客極多。

西安人宴請客人,青年人結婚訂席面,均以能在東亞飯店舉行為榮!

旅館部常常要加床

進飯店大門之後,上樓梯,二樓南邊是旅館部,有客房五十多間,其中單人間五間,剩下的都是兩人間。那時候住宿的人一直都很多,我們還準備了十張硬板床,準備臨時加床,由於住店的旅客多,加床從來就沒閒過。

記得很清楚,1982年的夏天,有一天我值班,天氣非常熱,早晨四川美協就打長途電話過來,要我們給留四張床鋪,說他們有四個畫家要到延安去寫生,準備在西安停留幾天,房間一定要留好。由於當天並沒有多少人預訂房間,床位還有不少,我們就口頭答應了,說沒有問題。

到晚上十點多了,四川美協的四位畫家還沒有來。就在這個時候,東北來了一個團隊,有三十多人,把全部空床位包了,還剩三個人沒處住,我們只好在房間門外給他們加了三張簡單的臨時鋪,總算解決了問題。

但到半夜兩點左右,四川訂房的客人到了,我們趕忙道歉,請客人到其他旅店去住宿。因為時間過晚,再找旅店也不容易,客人願意臨時加床解決,我們就在邊上再安了四張臨時床位,解決了他們當晚住宿問題。第二天一早,有客人退房後,我們趕快給四位畫家安排了兩個標準間。我記得其中帶隊的畫家叫吳緒經,全國有名,前年還在西安美術館舉辦過畫展。

西安東亞飯店開業以來,接待過的作家、畫家、演員、攝製組等,舉不勝舉。

為青年人提供時尚婚禮

過去西安人的婚禮,多在家裡舉行。女方在孃家先“開臉”,就是用粗線絞拔額頭上的汗毛,然後穿上新娘子的紅繡花衣,頂上紅蓋頭,讓婆家的花轎把她抬到婆家,舉行婚禮,扶入洞房。

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了新式婚禮,有些婚禮就在飯店舉行。當時西安有幾個大飯店準備了禮堂,供年輕人舉行新式婚禮使用,如東大街的西安飯莊、五一飯店,鐘樓南的稻香村等。但飯店幾乎不提供什麼東西,就是供給一個小禮堂,任你佈置,只要你在飯店包幾桌酒席就行。

東亞飯店開業以後,改變了西安這種舉辦婚禮的狀況,凡在東亞飯店舉行婚禮,飯店不但承辦婚宴,而且提供西式婚紗服務,以及結婚照服務等。

因為服務時尚到位,又全是上海高級技師操作,所以當時很多西安青年人的婚禮,都選在東亞飯店舉行。這裡的禮堂,成了西安青年人的結婚殿堂,他們以能夠在這個殿堂舉行婚禮而自豪。

東亞飯店的能工巧匠

東亞飯店正門的北邊,當時是家照相館,它的櫥窗裡擺著放大了的婚紗照和人像照,再往西就是服裝部和洗染部。

服裝部的技師叫王相廷,王師傅技藝超群,工作一絲不苟,凡他製作的服裝,都要經過數次的量尺寸、試裝、定型,最後才能定裝。當客人穿上王師傅做的服裝時,無不稱讚。

洗染部的活路,大到清洗舞臺上的地毯,小到像繡花一樣織補毛呢褲子上的蟲蛀小眼。織補可是李金娣師傅的當家手藝,她織補出來的毛呢,你根本找不出來原來的洞在哪裡。

照相部的大師叫王德厚,擅長人像攝影,尤其能拍婚紗照,當時很多青年人的結婚照都是王大師給拍的。

西遷的東亞飯店 文/成風雲

當年小顧客在東亞飯店照相部的留影

西遷人的“上海之家”

上海人西遷到西安,從南方到西北,風俗不同,水土不服。有一次,西安市委招待交大西遷人員看戲,唱的是秦腔,演員張口一唱,把上海人嚇了一跳:“這是在唱戲?”。

上海人到西安,開始有很多人在飲食上不習慣,不適應。後來有很多人的家屬遷來了,他們自己開火做飯,滿足了自己的上海口味。但有些知名教授,年紀大了,家屬又沒來,隻身一人在西安,這時東亞飯店就是他們的“上海之家”。

別人不說,就拿西安交大全國有名的教授鍾兆琳來說,當時他的家屬沒來,就他隻身在交大,東亞飯店就成了他經常光顧的地方,這裡講上海話的師傅,這裡的吃喝穿戴,全是上海味,他到了東亞飯店,如同回到上海一樣。

東亞飯店西遷西安以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安在飲食、住宿等方面的格局,提高了服裝業、照相業的水平。幾十年來,這一二百位上海師傅,給西安培養了上千位各行各業的人才。

隨著騾馬市的改造,東亞飯店也幾經變遷。現在走過騾馬市,已經沒有了東亞飯店的招牌,原址變為“海瀾之家”的門市部,和一家接著一家的生意火爆的燒烤店。

(來源:2018年10月21日西安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