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廣播電視台」《砥礪奮進的渭南高新30年》數位化+提升城市管理品味 打造魅力新城

30年來,高新區不斷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城市管理模式,持續推進城市管理工作,經過30年的發展,高新城市管理逐步進入數字化,綜合執法更加法治化、規範化、精細化。

在高新區綜合執法局,一塊數字化視屏監控平臺,正從不同角度監看著高新區內大大小小的建築施工工地,對工地出入車輛沖洗、帶泥上路、裸露黃土覆蓋、噴淋設施啟用以及響應重汙染天氣等情況進行著24小時無縫隙監控。這裡的綜合執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全天24小時上班,有了這個千里眼,可以時刻對全區渣土車和工地進行監管調度,再也不必像以前守株待兔式的管理,這讓執法工作效率有了質的飛躍。

高新區白楊執法大隊執法隊員 趙萌:自從有了這個數字平臺以後,在監管工地的情況下,因為我們有值班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向各大隊反饋問題,我們會及時去處理,這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各個工地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監管狀態下。

治理建築工地揚塵和渣土車上路拋灑,一直是城市發展中監督和管理上的難題。經過多年的摸索,2017年,高新區讓數字化走進城市管理,並著手數字化城管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工作,即將推行的“主動發現、精確指揮、快速處置、有效監督”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也將使城市管理水平、管理效能邁上新臺階。目前,全區接入工地視頻監控平臺23個、監控點位87個,接入清運公司5家、渣土車53輛,接入執法車輛28輛。

高新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局長 徐靖暉:牢固樹立“抓環保就是抓民生、抓環保就是抓發展”理念,從施工工地揚塵治理、渣土車運輸監管、建築垃圾消納場監管等三個方面入手,強化源頭管控,持續開展揚塵汙染治理行動,切實改善空氣質量。

30年的發展,高新區的城區主次幹道已從最初的3條不足10公里發展為現在的29條、64.5公里。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加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為了更好的提升城市品味,高新區以點帶面,先後確定東風大街、新區東路、東興街作為城市管理示範街道,通過刷新牆面廣告,拆除立面廣告等一系列措施,實施街景綜合提升改造工作,極大的改善了城市街區景觀,提升了城市品味。

高新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局長 徐靖暉:在實施過程中,我局先後拆除門頭5000多平米,新裝扣板門頭4500多平米,移除空調外機260餘臺,對貿易廣場牆面實施玻璃貼膜2986平米,修復玻璃幕牆468平米。

良好的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設的有效保障,為了助推更多大產業、大項目落戶高新區,做好營商環境服務工作,在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高新區健全完善違法建設防治工作機制,堅決遏制新生違建、妥善處置存量違建。現在,高新區主城區的變化日新月異,城市人居環境極大改善,吸引了恆大、富麗、多彩康城、中海等地產項目的入住。


城市管理執法局局長 徐靖暉:不斷推進城市管理工作向精細化發展,建立和完善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開展城市管理揚塵汙染治理、違法建築治理、市容環境衛生治理、戶外廣告治理、弱電“空改地”工程五大專項行動,使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向全區周邊輻射。

高新區城市管理所取得的每一點變化、每一分成績、每一條經驗,都在艱難之中進取。回首30年的發展歷程,站在“三次創業”的新起點上,高新區城市管理將更加具備時代特徵,為千億元園區的奮鬥目標加油鼓勁。


高新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局長徐靖暉:下一步,加快推進數字城管建設水平,儘快建成高新區數字城管應急指揮中心,創新城市管理手段,持續深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精準實施鐵腕治霾各項措施,實現城市管理的整體升位,努力為打造整潔、有序、美觀、便民的美麗高新區做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