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看到這個標題,肯定會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繼而拍案而起,想要訓導記者一番。

大家會說:幣圈的產生緣起於比特幣的出現,爆發於以太坊的上線。正是因為以太坊智能合約的發明才有了ico的火爆,才吸引了更多的人進入幣圈,才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幣圈繁榮……云云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誠然,在區塊鏈的發展史上,以太坊的出現確實寫下了歷史性的一頁,它讓支撐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不再只是一種金融屬性的記賬工具,而是拓寬了大家對區塊鏈應用領域的想象,啟發各行各業探討區塊鏈在解決自身領域痛點的可能性,發揮區塊鏈技術更大的商業價值。可以說,如果沒有以太坊的出現,幣圈的發展速度和繁榮程度會大打折扣;甚至,它對比特幣的正名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以上這些都是毋庸置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正因為它在幣圈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巨大的影響力,所以,它一旦出現任何動靜,整個幣圈都要隨之波動。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幣價。

你是不是總是不時地聽到或者自己感嘆道:“MD,xxx本來可以上到100的,大盤(btc或者eth)跌了,全都跟著跌。”又或者:“大盤(btc或者eth)都在跌,山寨們誰敢動呀!”等等。足見BTC、ETH作為王者的巨大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的來源不單單是因為他們開創了幣圈各發展時代(btc區塊鏈1.0;eth區塊鏈2.0)所帶來的榮譽,還有交易所把它們作為交易對分母的推波助瀾。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其實,現在的幣圈存在一個默認卻尷尬的的盈虧邏輯。我們用數字貨幣投資,用數字貨幣與數字貨幣交易兌換,但卻用法幣計算盈虧。

產生這種尷尬境地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國對待數學貨幣的態度不同,有很多國家與政府不允許使用本國貨幣交易數字貨幣(比如中國),所以幣幣交易就成了一種折中的辦法;於是在潮流的作用下,btc、eth順利成章地就成了交易對的分母,成為了整個幣圈公認的對標幣。可同時也埋下了禍害的根源——對幣圈的控制程度越來越大。二是,我們的現實生活一直受法幣控制。所以,我們在計算盈虧時也自然而然地會對標法幣。

眾所周知,在去年9月4號之前國內有好幾家數字貨幣交易所,而且這些交易所是可以直接提供法幣交易對的,即法幣作為分母。

當時,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聚幣,凡是經歷過94的老韭菜,就知道,當是的聚幣就如現在的幣安,是個美女/帥哥,所有的山寨幣都想上它。只是時運不濟,94一來神話就此終結,新興勢力崛起。聚幣淪為三流交易所coinegg,三流交易所幣安登頂世界王座。當然,在此我們就不談他們的是非成敗了,也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以下是記者在網上找到的94前的聚幣app截圖)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那時候的eth對幣圈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也作為眾籌幣被廣泛使用,而且價格比當下還高。但是對其他幣種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小。

我們可以看一下以下的幾張對比圖,他們分別是94前和94後neo和eth的價格走勢圖,時間截取的分別是2017年5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和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我們先暫且不去看它們的漲跌,因為漲跌受太多方面影響。我們就對比下它們在相同時間段的走勢同步程度。可以發現,在還不是幣幣交易的2017年5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它們之間的走勢圖關聯並不大,雖然看上去雙方都在大致相同的時間段上漲下跌,但那也是整個市場的趨勢產生的整體走勢。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2017年5月1日——2017年8月31日,NEO和ETH價格走勢圖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2018年5月1日——2018年8月31日,NEO和ETH價格走勢圖

可是,我們再來看看幣幣交易後的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天(ni)吶(ma)!這完全是複製粘貼了有木有,特別是後半段。這足見eth對其他幣種的價格控制已經到了深入骨髓,無(sang)以(jin)復(tian)加(liang)的地步。

作為同是基礎鏈,而且部分交易所也同樣把它作為交易對分母的neo尚且如此,其他山寨幣那隻能是雪上加霜呀。因此,我們看到了,只要eth一跌,其他山寨跌的更慘。(狗帶)每一次以太坊的大跌都會虐我們至少兩遍,第一遍江湖再見:eth本身的價值下跌;第二遍生無可戀:其他對標的山寨幣價格也下跌(就算是你在漲,也給你拉下來);沒有第三遍……(為什麼?已停止呼吸)。

所以,在我們還無法直接使用eth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貨幣的時候,現在的幣幣交易模式就是一個坑,而以太坊就是坑中之坑。這樣的殘虐不只是對普通的韭菜,項目方也是在劫難逃。雖然好多項目方在眾籌的時候,募集了好多錢,但到現在長達10個月的熊市,不但讓他們自己手裡募集的eth價值暴跌,同時他們自己發的幣也斬到了腳底板(當然,這裡僅指優質項目方,揮霍無度的騙子項目除外),這就使他們在資金流上也陷入了巨大的壓力。

這也完美演繹了什麼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你成功募集了大量eth,可到最後還是eth虐慘了你。(一首涼涼,一起聽)當然,最可憐的還是我們這些普通的韭菜,已然被連根拔起。(兩首涼涼,一起唱)

可能有人會說:比特幣不也一樣麼?!幹嘛只說以太坊。其實,從邏輯上來講,確實是這樣的。但是,沒有比特幣就沒有幣圈。所以,以太坊——你暫且就先吃我一方天畫戟吧。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其實,目前幣市的這種高波動的連帶效應,也是阻礙很多傳統金融機構進入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現在的市場急需一個可以讓我們感到安全的穩定幣的出現。

穩定幣的出現是否可以解決問題?

雖然,在很多公開場合基本沒有聽見有人像記者現在這般如此痛批以太坊(可能怕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市場的潛在需求總會變成顯性呼喊,所以,近期湧現大量穩定幣。這就是趨勢,是市場的需求創造了這個趨勢。

可能很多人會講,大量穩定幣出現是因為對usdt的價值懷疑而產生的等等其他原因。不論你是列舉任何其他原因,我也不會反駁你,因為這裡面確實千絲萬縷,但不論如何都是市場對“穩定”——這種剛需的具體表現。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可是,我們依然發現,那些所謂的穩定幣依然是不穩定的。他們就像熱戀中還沒有結婚的戀人,說再見只需一個轉身,毫無契約精神。畢竟空倉都套你的故事前幾天才發生。所以,目前的這些穩定幣只能是一個緩衝。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發展。

但無論如何穩定幣的出現也算是一種進步,羅馬總不能一天就建成。而且世界上本也沒有絕對穩定的東西,貨幣也一樣,我們需要的穩定是一種相對的穩定。這種相對的穩定就類似於法幣,我們可以用一種標的物(幣)去消費生活的各方各面,但是,卻又不像法幣一樣不斷貶值被無情收割。

記者認為,未來真正的穩定幣肯定會是大國央行或者類似於高盛等這樣的大財團發行,因為它們可以有更多的信用背書,也有能力讓這種穩定幣可以在生活中隨意流通兌換,並受法律保護,它的名字或許就叫法定數字貨幣了。這種偉大需求的實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當然,又或許那天國家就發行了符合這個特徵的數字貨幣,一切皆有可能。我相信,到那個時候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驚喜。

然而當下,市場最需要的穩定是交易的穩定,可以讓投資者少受點傷害,可以讓想護盤、拉盤的項目方有動力,有膽量護盤、拉盤。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下架以btc/eth等不穩定幣作為分母的交易對,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可以讓大家公認、價值也相對穩定的幣種作為分母。

對!這有點喪心病狂的意味。但記者願手按聖經發誓:我是幣圈老韭菜,區塊鏈的堅定信仰者,對比特幣/以太坊的價值毫無懷疑,並願意一直擁護支持他們。但,同時我也同樣認同其他一些幣種的價值,他們也都是我不願捨棄的財產。我堅定地認同、信仰支持你們,承認比特幣/以太坊等你們本身的價值。但我卻堅決不希望你們對我其他資產的價值控制如此之大。對你們,我已經受夠了!所以,我要堅決抵制你們,堅決抵制btc/eth等價值不穩定幣對我們財產的控制。而且這兩種幣大量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他們很容易發動它們分母的力量,激發放大幣幣聯動效應,四兩撥千金地隨意收割全球其他幣種,我相信這是有悖於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初衷的,這也是不符合廣大韭菜們的共同利益的。


幣圈真正的“禍害”是以太坊


願早日有公認的價值相對穩定的幣取代以太等在交易對的分母地位,緩解或結束這種尷尬畸形的局面。值的欣喜的是,已經在有些國家出現了合法合規的法幣交易所,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那到時候,取消BTC/ETH作為交易對分母的目標就會更快地實現了。我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