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所未聞,實控人妻子「霸占」公司資產不肯還

近日,紫貝龍實控人妻子柳江作為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多年的事件終於告一段落,其被要求早日將相關款項歸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也曾因將他人資金據為己有被告上法庭,頗具諷刺意味。而公司身為高新技術企業,業績卻不斷地下滑,近三年虧損持續加大,有負其名。

北京紫貝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紫貝龍;證券代碼:430644,以下簡稱紫貝龍或公司)成立於1999年7月12日,是一家專業從事石油測井儀器研發、製造、銷售、維修和現場測井服務、油藏評價研究等技術的油田技術服務公司,還被國家認證為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代甫,其於2014年7月1日起任職公司董事長,截至目前,李代甫持有公司股份佔比達25.37%,為公司最大單一持股人,而柳江則是李代甫的妻子。

公司實控人妻子“霸佔”公司資產惹訴訟

紫貝龍與公司實控人李代甫的妻子柳江因一套房屋的銷售引發糾紛,雙方多次協商無果。而在經過北京仲裁委員會裁決和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後,該事件近期終於告一段落。

紫貝龍曾在2012年股改之前(公司2013年9月股改)與柳江約定,由公司出資3486719元,以柳江名義購買位於一套北京市朝陽區的商品房。雙方於2016年7月21日簽訂協議,協議中約定公司可在適當時機令柳江以市場價格出售該房屋。而對於銷售款的分配,協議中提到公司獲得購房本金3486719元和房屋溢價的50%,柳江取得房屋溢價的另外50%,且柳江需在收到房屋銷售款之日起5日內,支付公司相應的金額。

然而事與願違,公司稱柳江在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將房屋出售並獨佔房屋款,即不告知房屋出售價格,也不返還售房所得,多次協商也無疾而終。

​ 為了討回公道,紫貝龍向北京仲裁委員提出仲裁請求。公司認為該房屋價值11270150元,要求柳江返還銷售所得的購房本金及50%溢價合計7378434.5元,並承擔律師費8萬元以及仲裁費等。

而柳江方面則辯稱,首先,該房屋在改制時並未列入公司的資產序列,不屬於公司所有,因此無權對該房屋提出主張。其次,房屋的價值應當以實際成交價作為計算依據。柳江提到,早在2016年12月24日,其與中介機構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實際成交價為460萬元。雙方各執一詞。

2018年3月13日,北京仲裁委員會做出裁決,柳江向公司支付款項6643359.5元、律師費8萬元以及本案仲裁費77300.6元,上述款項合計6720668.1元。並且柳江被要求在裁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一次性支付上述款項,一旦逾期支付將按規定加倍支付相應利息。

仲裁結束後,柳江並未善罷甘休,轉而向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要求撤銷北京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於2018年7月25日立案後進行了審查。2018年9月3日,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做出裁定,駁回柳江的申請。

對於本次仲裁、訴訟,紫貝龍方面表示對公司經營無不利影響,對公司財務亦無決定性的不利影響,公司會積極追索相應的資金進入公司賬戶。

公司曾因“霸佔”他人資產被告上法庭

公司的資產被柳江“霸佔”後或許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殊不知在前幾年,公司自身也曾將他人資產據為己有,並對對方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因此被告上法庭,頗具諷刺意味。

2011年12月19日,吳昊借款270萬元給紫貝龍無償使用,李代甫和時任總經理張賢強代表公司與吳昊於2014年9月13日簽訂《借款協議》,協議約定該筆借款無償使用至2014年10月1日。如使用至2015年10月1日,紫貝龍將則需償還借款270萬元以及利息27萬元。而一旦紫貝龍未能按期還款,除了支付違約金之外,還需承擔因借款糾紛導致的律師費用、公證費等。

《借款協議》到期後,紫貝龍卻違約,拒不履行協議。吳昊認為該行為對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一紙狀書將紫貝龍告上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

而紫貝龍方面對於借款糾紛的解釋則似乎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公司表示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相關的事實。在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一欄中,公司提到:公司考慮到二審面臨較大的敗訴風險,並將因此支付更多的違約金,以及耗費過多精力,影響公司開展正常業務,因此不再上訴並執行法院判決。

2017年8月14日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紫貝龍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返還原告吳昊借款270萬元及利息 27 萬元,並支付吳昊相應的逾期還款的違約金。

號稱高新技術企業,卻已連續三年虧損

一方面,公司近年來官司纏身;而另一方面,紫貝龍號稱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但查詢其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年報發現,公司業績卻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且虧損幅度越來越大,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公司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的營業總成本分別為71,263,726.12元、50,225,299.13元以及28,966,545.15元。公司2017年度的營業成本比2015年度營業成本下降幅度達59.35%,看似在成本控制上,公司做的非常完美。然而隱藏在背後的真相卻是,公司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3,362,979.60元、38,721,357.69元以及16,438,925.83元,公司2017年度的營業收入比2015年度營業收入下降幅度卻高達74.06%,降幅更大。

而從淨利潤方面來看,公司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的淨利潤分別為-5,331,751.16元、-10,754,586.19元以及-14,250,553.23元,公司近三年虧損逐年增加,公司的發展顯然不盡如人意。

根據紫貝龍最新披露的2018年中報顯示,公司的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總體上仍較為一般。公司2018年上半年度營業收入大增,淨利潤也有所增加,但其淨利潤仍為負值,虧損金額逾400萬元,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因此對於紫貝龍而言,革命尚未成功,未來仍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