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6大技巧助力選擇題不失分

考研政治客觀題很重要,因此,要想政治高分,客觀題必須少失分,下面教大家一些技巧。

考研政治:6大技巧助力選擇題不失分

Business Figurines With Arrows

一、案例類

案例型試題主要是出現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馬原)的哲學部分以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思想道德修養部分,其他子科目出現案例型試題的可能性比較小。案例型試題的特點是題幹是一個具體的案例,這個案例可以是一個故事、寓言、事例,也可以是一句名言、詩句等,選項則是抽象的哲學原理或者思想道德準則、規範。

2011年第1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一次報告中以”一支粉筆多長為好“為題來講解他的優選法,對此,他解釋道:“每支粉筆都要丟掉一段一定長的粉筆頭,單就這一點來說:愈長愈好。但太長了,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斷,每斷一次,必然多浪費一個粉筆頭,反而不合適。因而就出現了粉筆多長最合適的問題一這就是一個優選問題。“所謂優選問題,從辯證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積累

B.保持物質的穩定性

C.堅持適度原則

D.全面考慮事物屬性的多樣性

這道題目就是典型的從具體到抽象的案例型試題,正確選項是C。

案例型試題的解題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第一判斷一定是正確答案。很多同學做慣了推理型試題和概念偷換型試題,做案例型試題的時候也謹小慎微,把每個選項都自己研讀,反而會把自己繞進去。比如2011年的第1題,相信絕大多數同學第一判斷一定是C項,但是很多同學不敢選,非要把另外3個選項都琢磨一遍,結果發現另外3個干擾項與題幹也有聯繫,糾結半天還選了個錯誤項。案例型試題本身並不考查大家對選項原理、準則的精確把握,而是考查大家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中國學生最擅長的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大家小時候看電影看到一個新人物出現了,一定會問自己的父母,這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這就是典型的從具體到抽象的上切式的思維。所以大家在做案例型試題的時候按照自己的第一判斷選擇就可以,千萬別多想,也不要糾結。

案例型試題的複習方法叫不復習,並不是所有的題目解題都需要複習的,案例型試題並不考查原理、準則、規範本身,考查的是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是不需要刻意複習的。

二、評價分析類

題型特點

評價分析型選擇題一般以引文作為材料,引文的內容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該類題目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判斷能力。這類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出現最多,所考查的知識點本身並不難,但對考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較高。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紮實掌握政治課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還要注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學素質的培養以及審美素養的提高。

解題訣竅

對這種類型選擇題,考生要能夠理解引文中蘊涵著哪些觀點,這些觀點正確與否,引文中的錯誤是什麼,錯誤原因又是什麼。要特別注意:

(1)如果題目是考查考生對引文的理解,那麼判斷備選項是否正確並不是以這個備選項所顯露的“事實”正確與否為依據,而是以該備選項的觀點是否蘊涵在材料中為依據。即使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也可能選。

(2)如果題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觀點是否錯誤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們“的角度,還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畫中的人物的角度。

1.未來學家尼葛洛龐蒂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從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看,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是()

A.認識總是滯後於實踐

B.認識是實踐的先導

C.實踐高於認識

D.實踐與認識是合一的

【答案】C

【解題技巧】首先界定此題是一道評價分析類試題。再次界定考查的知識板塊是馬哲中的認識論部分,最後界定考查的知識點是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這是針對這種評價分析類試題的“三段式推理法”。推理到這個程度,這道題就容易多了,我們在學習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的時候,第一個點就是要肯定實踐的決定作用,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本題中,符合這一論點的只有第三個選項,所以,答案就很明顯了。

三、因果關係類

題型特點

因果關係型選擇題主要是分析政治、經濟、社會現象的原因、目的、影響。一般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知道結果考原因,題幹為果,選項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導語是“因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種是知道原因考結果,其引導語是“目的是”、“是為了”、“結果是”、“影響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時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觀原因、主觀原因等。

解題訣竅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還是考查結果。解答因果關係選擇題,應把題乾和備選項結合起來分析,找好切入點。如果題幹為因,備選項應該是此原因的結果;反之亦然。問結果的選擇題的選項都比較發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確理解題目常用各種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種原因的區別與聯繫。

(1)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一般來說,政治、經濟、社會現象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在諸多因素中事物發展的客觀因素是客觀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觀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諸多原因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但這種主導因素有時不止一個,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稱之為“最主要的原因”,不屬於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題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對選項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從本質上說的,即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最本質的因素。這種因素是一種歷史的客觀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反映著客觀規律的要求。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現象從經濟上找原因,生產關係從生產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導致事件發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種表面現象。

3.要將選定的答案代入題幹中比較,看是否合乎邏輯。這一步往往容易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關係型選擇題中有三種備選項是不能入選的:(1)答非所問者不選;(2)與題乾的規定性重複或變相重複者不選;(3)因果顛倒者不選,即題幹問的是原因,但備選項卻答成結果。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這是因為()

A.資本家購買的是勞動力的價值

B.勞動力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C.貨幣所有者購買的勞動力能夠帶來剩餘價值

D.勞動力自身的價值能夠在消費過程中轉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答案】C

【解題技巧】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還是考查結果。這道題目中,題幹為果,備選項應該是原因。其次,要正確理解題目常用各種原因的含意。解答這類選擇題,要把握和理解各種原因的區別與聯繫。根據題幹設置,我們能分析出此題考查的是客觀原因。

根據我們剛剛分析的解題訣竅,因果關係型選擇題中有三種備選項是不能入選的,根據這種分析訣竅,很容易挑選出正確答案。勞動力能帶來剩餘價值,資本正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答案C就可以選出來了。

四、比較異同類

題型特點

比較異同型選擇題是將在屬性上具有可比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現象、著作、觀點、主張、經濟成果等置於題幹,而四個備選項則是它們的共同點(包括聯繫)或不同點。內容上可分為類比和對比。類比型就是將同一類性質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觀點進行比較。對比型是將不同類型或性質相反的事件、人物等進行比較。這類選擇題的題幹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聯繫”等詞語。

解題訣竅

解答比較型選擇題,首先要明確題乾的要求,注意題幹考查的角度,看題幹是考查兩者的區別,還是考查兩者的聯繫,或者是既考查兩者的區別又考查兩者的聯繫;其次要把備選項和題幹進行對照,看備選項觀點本身是否表述錯誤、是否符合題幹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確且符合題幹要求的備選項,才能入選。

在做比較關係型選擇題時容易失誤的地方有:(1)只顧局部,不顧整體。只注重題幹或備選項中的某一個觀點,卻忽視了“比較”這個最重要的環節。(2)對兩者關係中的區別,忽視了對備選項中偷換概念的辨別。(3)忽視觀點或現象的“條件性”,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觀點具體判斷。

五、多選題

一般而言,多項選擇題是政治試卷中得分率最低的試題,解答時可遵循以下步驟:

1、審查題幹,確定題乾的規定性,明確題幹對題肢的要求是什麼。例如題乾的說法是全對的還是全錯的,或者是正誤混雜的;它對題肢選擇的要求是相關的還是無關的。一定要注意理解題乾的意思。

2、審查題肢,注意題肢的迷惑性,明確題肢本身是對的還是錯的。

3、審查題肢與題幹之間的關係,按題乾的要求選出題肢。如果題幹本身表述正確,且在正向選擇的前提下,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排謬法:排除本身表述錯誤的題肢;

第二,排異法:題肢儘管正確,但與題幹毫無關聯,須排除掉:

第三,排重法:題肢的觀點不是回答題乾的問題,而是對題幹意思的變相重複,須排除掉;第四,題肢中概念的外延大於或小於題乾的規定性,須排除。

做多項選擇題要求必須吃透原理及相互之間的關係,而不必死記硬背。它重在理解、吃透,是體現能力的一種好題型。解題的方法也很多,但總的來講是四個字:“正確、有關”。所謂“正確“即觀點正確;所謂“有關”,就是題肢的論點與題乾的要求有關聯。題肢必須是正確而又有關聯的,才是對的。同時還要注意,只有直接有關聯的才能選,間接關聯。

六、單項選擇題

總的來講,解答單項選擇題要注旅遊管理考研意把握以下三種情況、三種思路和三種方法:

1、答案唯一型。按題幹要求的規定性,排除其他錯誤的,所剩一項就為正確項,或直接將題干與選項掛鉤找出符合題意的項即可。

2、答案最佳型。即題中的四個選項有兩個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題意,但其中一個是最佳答案即符合題幹規定性、指向性要求的,它或者是回答了試題所反映的客觀現象中的最主要或最根本問題,或是回答了 試題所反映的客觀現象中的最直接或最本質的聯繫或問題。

3、多項組合型。除了如前邊所講的在做題過程中進行答案分解、逐個排查外,還有一個最簡捷的辦法是排除錯誤項,然後再進行比較。

解答此類題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正確思想。

第一步是讀懂題、審好題,準確把握題乾的規定性,即題幹所要求回答的是什麼問題,在什麼範圍、方面、角度和條件下回答這一問題。

第二步是鑑別和判斷選擇題肢項。題肢選項分兩類,一類是不符合題意的應排計算機考研除掉。這又分三種:

第一種是題肢選項本身觀點錯誤和含有錯誤成份,試題要求又是正確的;

第二種是題肢選項本身觀點雖然正確,但與題幹要求無關的;第三種題肢選項中概念和判斷的外延大於或小於題幹規定的外延要求。

另一類是最符合題意的該選出的題肢選項。在解題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與題幹要求不符合的,不論是正向、逆向思維設問,還是題肢選項本身的錯誤,統統排除,然後再比較餘下的題肢,用所學的概念、觀點、原理判斷其是否正確,並確定哪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即該選項能否按試題所反映的客觀現象的方向、範圍和意義進行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