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通過愛與陪伴,讓生命呵護生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2018年9月3日,和睿養老前往金華廣福醫院,對金華市醫路相伴健康志願服務中心理事長厲春桔女士展開了採訪。厲春桔老師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厲老師團隊在關懷臨終老人方面的工作與體會,用他們的行動,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溫暖著世界。

2015年,經濟學人智庫,發佈了一個“全球死亡質量指數”,英國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排名第71位,可幸的是,一直有人在為此默默做著改變。

2014年我組建了一支癌症病人團隊,會遇見癌症臨終的病人,但是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如何去關懷,然後就想去尋找這一方面的東西,2016年瞭解到北京的十方緣有做這些,所以我們就嘗試著去學習,嘗試著開始去做。

我本身是在醫院急診科室上班的,生死看的很多,自從接觸了臨終關懷之後,我對生死的看法有了一些改變,更是懂得了如何真正的去陪伴和關懷臨終的病人以及老人,生死之間多了一份愛的流動,我想這一份愛的流動不僅幫助了老人,也溫暖了我的生活。

一、真正的陪伴,是愛的連接,是心與心的交流

生命來的時候很輕,我們卻看得很重;

生命走的時候很重,我們卻看得很輕。

雖然我們做子女的很多時候都會說常回家看看,陪伴陪伴家裡的老人,但是我們是很少用心去陪伴,或者說真的不知道怎樣去陪伴。

很多時候我們的問候僅僅只是問候,隻言片語之後便不再一二;我們的關懷可能就是待幾分鐘或者幾十分鐘,幫老人打掃打掃衛生,洗一洗衣服,覺得做這些就夠了;我們的陪伴也許就在旁邊玩玩手機,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消磨一下時間,真心的陪伴與交心的溝通是很少的。

老人是需要愛與陪伴的,有時候甚至比活著更加重要。

我是在醫院上班的,在未接觸臨終關懷之前我就目睹過很多晚年被病痛折磨的老人。有些老人因為疾病的關係需要進重症病房,呼吸管還有其他管子插在身上,痛苦不說,還不能說話,他就是連臨終遺言都沒法交代。

其實很多時候老人是不願意治療了,但是子女卻不行,因為還有一個孝道存在,一個公眾的道德評價在這裡。往往由不得老人來決定,因為作為子女來說不捨得他走,覺得讓他留一天也好兩天也好,但是他們卻忽略了老人的需求,老人是很無能為力的。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已經在提倡,其實在這個時候,老人最需要的不是醫療,而是家人的愛與陪伴。

不僅僅是意識清醒的老人,一些甚至處於昏迷狀態的老人,不管我們看起來有沒有意識,他也是需要愛與陪伴。

以前我們沒有接觸臨終關懷這一塊之前,都會覺得一些昏迷的老人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實際上昏迷的老人,其實他深層次的意識還是存在的,你跟他說的話他其實有時還是有感覺的。

昏迷的老人我們就是靜靜的陪伴,我們什麼都不做,就是靜靜的坐在他們身邊,或者拉拉他的手,或者輕輕的撫慰,就這樣靜靜的陪伴著他,到最後他都是有反應的,有些老人還會流淚,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甚至也會激動的留下淚水,我覺得這就是愛到了。

像全國各地都有報道,在我們陪伴的過程中,會有昏迷的人醒過來,創造出一些那樣的奇蹟,這就是陪伴的力量,就是這樣的。

陪伴老人最重要的還是“心”,是愛的連接,這個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除了方式和方法之外,人也很重要。

二、在這裡,每一次愛與陪伴,都是全心全意

試著做一個溫暖的陪伴者,或傾聽、或分享,陪伴患者找到自己的力量,去守護餘光,去溫暖餘生。

我們服務老人,陪伴老人,雖然表面上只是陪伴,但是實際上我們要做到的是生命與生命的連接,這也是生命之間最深層次的交流,最有力量的溝通。

你說,我們幫老人做個事情很簡單,幫他洗個澡,只需要知道洗澡的技法、注意事項就OK了。但是我們的陪伴是要捕捉老人內心深處的東西,而每個老人內心深處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你必須走進老人的內心去感受,去認同,如果只是表面上的問候之類的是做不到這點的。

為了能夠達到這種同頻的狀態,感受老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服務老人、陪伴老人方面我們有著非常嚴格的流程規範。

我們一般陪伴一個老人是40—50分鐘的時間,但是我們前期的準備會再加上陪伴老人結束後的總結會,前後加起來將近2-3個小時左右,並且是都是全身心的。

在服務老人前,我們會有一個準備工作預備會要開,每一次,不管你是老義工還是新義工都要去,大家一起學習陪伴老人的18項行為規範,以及在服務老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除此之外還要靜心,清除雜念,保持自己的寧靜祥和以便更好的陪伴老人。

在陪伴老人的過程中,如果老人能說話就跟他聊聊天,但是不管聊天什麼的,我們自身都必須要置身在那個當下,不能想著其他的事情,放空內心,全身心的去感受老人,去愛,去陪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老人的內心。

我們的愛與陪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因此在服務前我們不會去了解老人的任何信息,包括老人的生活狀態等。我們的陪伴是無期待的,就是陪伴當下,體驗當下,和老人一同體驗當下這段時光,這也正好順應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無為即有為。

如果說你提早知道他的狀態,那麼你的腦子裡不經意間就會分析評判下定義,你的心就不可能跟他達到一個同頻的狀態,會有各種想法左右著你。所以我們必須要放空自己,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這也是我們義工在陪伴老人的過程中時刻牢記的話。

每一次服務結束以後我們還必須有一個總結會,也叫分享會,大家會在會上分享陪伴老人的收穫。同時我們的義工也會對服務的老人做一個評估,看看需不需要再跟進,而有的老人可能有心結,或者臥床臨終的,我們會多關注一些。

這樣的一套流程下來,其實是不簡單的,尤其是在陪伴老人的過程中,從身到心,愛與陪伴,這對我們義工來說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的每一位義工都可以說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其他一些崗位的義工可能說你來了就做吧,我們是不可以的。每一位新報名的義工我們都要經過培訓,即使通過新的義工必須由老義工帶著去服務,不能單獨服務。

在老義工方面,也有十分嚴格的評級。我們的義工有一星到五星的評級,其中三星及以上的義工是直接由北京總部來認證,這個認證是有具體的流程的,非常嚴格,目前在金華這麼多義工中,只有我和一位同事達到了三星的標準,所以說我們對義工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這樣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老人,關愛老人。

除了對義工的要求比較高之外,我們在關愛老人、呵護長者心靈方面還有很多的規範和技巧,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我們的十大技術:

1.祥和注視 2.用心傾聽 3.同頻呼吸 4.經典誦讀 5.撫觸溝通 6.音樂溝通 7.動態溝通 8.“三不”技術(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 9.零極限技術(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10.同頻共振

這十大技術在我們的官網上都能查到,也有非常詳細的解說,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我們的官網上了解一下,不僅僅對於照護長者,對於自身的心靈和成長方面也是有很大益處的。

三、直面生死,病痛和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我們自己嚇倒

泰戈爾說:“生若夏花般絢爛,死若秋葉般靜美”,我們每個人都想把生過的很美好,很絢爛,卻很少有想過真正的去擁抱、接受死亡。

今天我還有一點非常想講的就是如何對待死亡,因為我們做臨終關懷的,疼痛是我們見得最多的,死亡也是我們在照護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

我們不會主動的去和老人談論死亡,因為我們中國人對死亡還是有些忌諱的,所以我們一般不會主動去提,在對一些即將去世的老人的家屬做哀傷輔導的時候我們也會說,不要故意在老人面前提及死亡,如果老人自己提出來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去和老人討論死亡。

對於死亡,很多老人他會自己提出來,因為老人的內心是有恐懼的,他會去想,去說死亡是怎麼怎麼樣的。

以前我們在沒有接觸這方面的培訓的時候,要不就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畢竟即將面臨死亡的是他,不是你,感覺自己說什麼都是多餘的。要不就會說你會好起來的呦,不會有事的,怎麼樣怎麼樣,包括子女親戚,因為難以接受,總會有一些這樣善意的謊言來作為迴避。但是很多時候老人是想要說出來的,想要有一些安排讓家人在自己走後安心,最後卻沒能說出口,其實這對於家人來說也是一個遺憾。

每當碰到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迴避,如果老人討論死亡了,我們就和他繼續討論下去,就會問他你覺得死亡是什麼?因為每個人對於死亡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老人說出來:

你覺得死亡是什麼?

你覺得你這一生有遺憾嗎?

是不是?這樣問如果老人有什麼遺願也可以說出來,我們也可以儘量去滿足他。所以我們經常會引導一些家屬去和老人說,不需要過多回避。因為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東西,既然無法避免我們更應該去積極的面對。

我們中國人很多都是沒有宗教信仰的,有宗教信仰的是不需要討論死亡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死後會去往哪裡,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就會很茫然,“死亡到底是什麼?到底有沒有靈魂?”,很多人都會這樣問,我們也很難回答他,或者說我們不需要回答, 讓他自己回答,每個人在接近那一刻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說出來。

在我以往的工作生涯中,就有一些瀕死後活過來的人談論起死亡的。他說死亡很好的,真的,死亡其實很好的,就像自己來到了一個花園,鳥語花香,怎麼樣怎麼樣,如果死亡對於他來說是一件這麼美妙的事情,他還會懼怕嗎,不會的。

如果我們能夠直面生死,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包括很多臨終病人軀體上的痛苦。

疼痛來源於哪裡,疼痛來源於很多因素的。一部分是對死亡的恐懼;一部分來源於本身疾病的痛,它刺激到了那個神經;還有一部分就是記憶留存下來的痛。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會越來越痛,越來越痛苦。如果你能夠放心對疼痛的恐懼,心理覺得就是說,哦,痛只是痛了,它不會帶來死亡,不會影響到我的生命,或者說你已經對死亡釋然了,疼痛也就減輕了。可以說越不害怕死亡越不痛苦,越害怕死亡越痛苦。

所以說,最重要的還是病人的心理調理。我們醫院有一個胰腺癌病人是去年去世的,從診斷出來到逝去兩年的時間內,他就沒有別人那樣的痛苦,他基本上用止痛藥就能夠止住疼痛,但是很多人用止痛藥也是沒用的,他就從來沒說痛的不行怎樣的,包括離世之前,都是比較安詳的。

在調理病人心理的過程中,我一直學習並使用的是《中醫心身健康技術》心理學。我是2014年開始學習的,在引導病人的過程中就覺得很實用,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除了心理調理之外,我認為如果說我們想要遠離疾病,或者說是戰勝疾病,保持身心的健康愉悅,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

比如說目前癌症有很多是由不明原因造成的,除了飲食、遺傳基因、空氣汙染等等有關外,其實心理情緒因素影響是非常大的。

情緒每時每刻都在作用著我們的身體,但是他又不像我們的衣服這樣看得到摸得著,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有自己的性格,也不知道是哪個情緒過度了影響到自己,這些都是不可見的,卻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上的。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你的很多疾病都可以由情緒管理調理好,不僅僅是癌症,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很多老年慢性病,都有部分情緒的因素在裡面。

癌症病人很多都是痛苦的,因為患癌症之前情緒就很多,患了癌症之後內心的情緒更多,從而愈發的痛苦。而有些人是不痛苦的,甚至痊癒了,因為他生了病之後全然放下了,我都得癌症了我還有什麼好計較的,他全然放下了,最後病情莫名其妙的就好了,像這些案例在全世界都有報道的。

我們說情緒要平衡,就是得到了不要過喜,失去了不要過悲,但是有些東西很難做到,所以我們說平時還是要學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東西,要學會放下。

四、每一次相遇都是最美的意外,每一次陪伴都是春暖花開

誰也不知道我們今天會遇見什麼人,會有怎樣的對白,但我們遇見你就是最美的意外。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上圖中的這位老奶奶,是我們16年就開始陪伴的,期初我們去見她,幾乎是見一次面哭一次,非常的委屈。後來我們瞭解到,是因為這位老奶奶的子女幾乎從來沒有來過敬老院看望她,每一次交完錢後就走了,所以老奶奶一直都很傷心,即使沒有哭,臉上也是沒有表情的。

後來我們慢慢的開導她,用陪伴的力量給她輸送更多的關愛與溫暖,如今這位老奶奶的心情可以說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每一次看見我們的義工過去都會開心的合不攏嘴。

像這樣的事例發生在老人身上,發生在我們義工身上的還有很多很多,幾乎每一次的陪伴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段可貴的記憶。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愛與陪伴,生命關懷”,給他人照亮生命的歸途,亦被愛溫暖自身

對於我們義工來說,每次服務,聽到老人說很開心,聽到老人的笑聲,感受到老人內心的那股溫暖,我們也都是很感動的。自從從事了這個工作以後,很多義工在調理老人的過程中也調理好了自己的內心,自己更加的快樂,家裡也更加的和諧,每當聽到這樣的消息的時候,這對於我一個組織者來說就是最大的認可和回報。

老人得到了愛與陪伴,生活的更加開心。有時候我們發到朋友圈的一些照片被老人的子女看見了,也都會感激的給我們送上祝福這些。我們的義工在服務的過程中,在收穫成長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也都很心滿意足的,所以整個就是這樣一個溫暖幸福的氛圍,真的對我們的人生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目前在金華一共有兩支隊伍在做,但是還是遠遠無法滿足需求。我們這邊主要服務的地方是金華市福利中心、廣福醫院和一家敬老院,每次去,老人會很開心,走的時候老人戀戀不捨,叫他們不要送,都要送到電梯口。老人很喜歡我們過去,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構和居家的老人因為其他一些渠道看到我們,也都希望我們能夠過去,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由於人數的關係,這三家已經是我們服務的極限了。

今後我們總是想著在金華能夠把這一塊做好,因為我們也是剛起步,有很多需要外出學習,儘自己的所能,讓多幾個臨終的病友受益就好,哪怕是一個兩個。

五、最後想說的話

做就好,在就好,愛就好,順其自然,大愛天成。

對我來說,之所以下定決心做這件事,堅持做這件事最終的目的是想引起社會對老人的關注。因為我們義工做的只是一個點,一個福利中心800位老人我們都服務不過來,全國重症的老人4000萬那麼多,單靠我們義工來做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說是我們義工去陪伴老人,是讓每一個老人得到家人的陪伴,這是我們做這個事情的目的。讓生命呵護生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每個老人都能得到家人、周圍人,以及社會的呵護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陪伴生命,喜悅成長。

金華市醫路相伴健康志願服務中心理事長,金華廣福醫院技能培訓中心負責人,副主任護師,二級心理諮詢師,從事護理臨床工作28年。關注公眾號[和睿養老]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