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一、靈活的唱腔唸白

每次上演的劇目,只是粗略地拉拉場,走走步位,如有戲詞不會由老闆隨時編造。其表演動作當然也無法定型,大都根據演員的情緒進行表演,因此隨意性很強。在舞臺調度和人物動作的安排上,同一個劇目,不同的戲班,不同演員的演出,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此變化多端,定型甚差的表演,必然會損傷人物的塑造,感情的表達,甚至破壞藝術的整體性。這就是“老懷梆”的初期演出的不成熟性,也正是這種不成熟性才有了較強的可塑性。才有了吸收營養的必要性。

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二、粗俗的傳統式表演

懷梆最初的表演藝術簡單粗糙,那時戲班主要活動地點,是山村野溝、土坡老林和簡陋的古樓廟臺。通俗的水詞、粗俗的裝扮,硬直的腔調,一切都是粗枝大葉、簡陋不堪,表演自不離外。

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如旦角出場,總是聳膀、點腮亮相,然後提腳跟,揪住左右袖,兩隻大腳走起臺步,扭扭擺擺,鬚生做工常常是吹鬍子瞪眼、抖手晃腦、臉動腿顫、咬牙切齒。花臉則離不開架膀聳肩、呲牙咧嘴、跺臺板等招式。水袖的運用更不講究,演員披衣蟒袍的白布水袖不足尺餘,晃來晃去,就像兩手提燒雞似的。

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當常用的臺步,僅有幾種,如快步、慢步、丁字步、弓箭步、八字步、騎馬步、醉步、園場步、跪步等。常用的指法也比較簡單:旦角出場多是單指、讚美指、撐式指、蘭花指、整鬢關門、拾銀子等一般程式;生淨手勢有:拳式、掌式、剪紙式、單指式等。

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翻打的技藝有:“對面跟頭”(鍵子)、“打馬車軲輪”(虎跳)“倒扎跟頭”(吊小翻)、“沒底跟頭”(加拐)、諸如“跌亢肚”、“打擦腳”、“打掃腿”、“軲輪毛”、“跌搶背”等;把子套路方面有:“十八杆”、“二龍頭”、“走馬槍”、“刀花”、“板杆”、“扎五虎槍”、“單刀破苗”、轉腰花”、“跟頭棍”、“擊三槍”;

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刺槍有上下碰頭,一過兩過,擺槍過河等,赤手格鬥有上扒下扒,扭胳膊打背等。不過武戲中拼打起來層次變化不多,場面氣氛倒是火爆熾烈,熱鬧紅火,且打鬥中使用的兵器全是真的,真槍、真棒,尤其是一些赤搏戲更是如此。不時又滿口噴火,顯示不凡技藝,看起來雖有點粗魯野盜,但觀眾仍是吶喊捧場倍覺痛快。

懷梆的傳統表演程式及改革發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