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朱自清先生(1898—1948)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文學家。他原名朱自華,號秋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時改名自清,字佩弦。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論語》有云:“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最早被稱為狷者的大概是介子推,因為他寧願被燒死,也不願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朱自清先生的一生,是狷者的一生,這是他的人格,也是他的家風。

有人說朱家在揚州是“名門望族”,其實不是。朱自清的父親,祖父,當過芝麻小官,朱家最多隻是個小康家庭。父親當了十幾年的小官吏,深知官場的黑暗和險惡,他希望兒女們遠離官場,飽讀詩書並學有所成,於是借蘇東坡“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中“自華”兩字給兒子起名。所以朱自清的原名叫朱自華。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朱自清不負眾望,刻苦讀書,終於考上北京大學。隨著歲齡增長,朱自清覺得光讀書是不夠的,首先要做好人,於是改名“自清”,意在勉勵自己做一個清正之人。

酷愛讀書,為買本英語大辭典將紫毛大衣當了

朱自清不善言辭,溫厚朴實,中正平和。一生正派做人,勤奮讀書,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朱自清自小酷愛讀書。他讀起書來,可以整天足不出戶,吃飯也要別人提醒。在揚州中學唸書時,他就把經史子集中的基本典籍讀了個遍。但後來,幾次家庭變故使朱家家道中落了,無憂無慮的讀書時光成為過去式。

中落到什麼程度呢?《背影》裡有幾句話:“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番破敗景象,就是朱自清考大學時的光景。這樣的生活境遇,使得朱自清很小就對窮苦人生活有深切體會。他對下層勞動人民充滿同情,這種感情貫穿了他的一生。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1948年,朱自清快50歲了,他的身體被疾病折磨得痛楚不堪,但是他的思想感情卻更加年輕了,他把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成“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壓在桌子上,作為對自己的勉勵。蘇聯作家阿?托爾斯泰在其名著《苦難的歷程》中,曾這樣描述幾位因追求理想、追求光明而歷經磨難的知識分子:“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我們就會純淨得不能再純淨了。”朱自清為追求心地光明,在磨難中既表現出高尚的氣節,有所不為,有所不交,又能待人溫厚、誠懇、謙恭與熱情,因而被稱為一個具有“最完整的人格”的人。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不屈的氣節

1948年春天,蔣介石要召開所謂的國民大會,清華竟有個別教授積極競選“國大”代表,跑來要朱自清投他一票。朱自清說,胡適是我的老師,我都不投,別人我也不投,表現出對“國大”的極大蔑視。在這前後,他還拒絕了一些老朋友要他參加一箇中間路線刊物《新路》的邀請,他認為,知識分子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向上爬,做人民頭上統治者的幫閒幫兇;一條是向下去,同人民一起爭取解放,中間道路是沒有的。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朱自清見到的“冶春”

一身正氣三兄弟

“北有朱自清,南有朱物華,一文一武,一南一北,雙星閃耀”,這是中國知識界對朱家兄弟倆的讚譽。

朱自清的二弟朱物華,是我國電子學科和水聲學科奠基人、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文革”後第一任校長,他和兄長朱自清一樣,一身正氣,熱愛祖國,嚴謹治學。他們兩人就連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很相似。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背影》

“朱家三兄弟都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朱自清在拒領美援麵粉的聲明上簽名,捍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而朱物華和三弟朱國華則以另一種方式表達著自己的家國情懷:1961年,正是國家遭遇自然災害時期,朱物華時任上海交大副校長,他謝絕了國家為他配置的花園住宅、謝絕了按規定小車接送的待遇,還多次謝絕增加工資,看病求醫也不出示公費卡,節衣縮食,教書育人,默默地為國家分憂解愁。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冬日》

朱自清的三弟朱國華,廈門大學法律系畢業,拿全額獎學金,還是學生會主席。抗戰勝利後在無錫地方法院擔任檢察官,任上也是兩袖清風,廉潔自守。

朱物華80多歲時,學校考慮他年事已高,好意派小車接送,他再三推辭,終於拗不過眾人,被大家擁進車裡。車子載他回家以後,他一下車,便做了一件驚人的事:立即步行返回學校,再步行回家,以此證明“我還有行走能力,不必乘車”的決心。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我是揚州人》

子女對家風的傳承

朱自清先後結婚兩次。原配武氏生了6個孩子,夭折了1個,後來武氏病亡。1932年又與齊白石的學生陳竹隱結婚,生了3個孩子。在朱自清的家風影響與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後來都成長為共和國的建設人才。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作為名門之後,朱喬森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與人格修養。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他不為金錢所動,執著追求自己熱愛的黨史教育事業,在他身上足見朱自清人格精神的影響與魅力。1995年朱喬森因直腸癌做了大手術,但仍抱病整理編輯其父的遺稿,並完成了《朱自清全集》12卷、《朱自清畫冊》等400萬字的編輯工作,為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1998年值朱自清誕辰100週年之際,他將父親生前收藏的100多件文物毫無保留地捐獻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清華大學等單位,據估算,僅王國維送給朱自清的條幅當時就值100多萬元。日常生活中,他始終騎著破自行車,吃著方便麵,從不擺名教授、名門之後的派頭。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朱喬森這種賡續家風、潔身自好、無私奉獻、保持晚節的高尚情操,得到人們廣泛的崇敬和欽佩。


「名人家風錄」朱自清,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