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龍港下水門!

龍港“下水門”

文/餘作棟

(一)村之概述

下水門村,東南連平等徐家莊村,東北接李家垟村,北與雙桂村接壤,西鄰郭宕村。原名儒門,俗稱水門。宜(山)龍(港)公路穿村而過,西有龍金大道,北連世紀大道,交通便捷。

解讀 龍港下水門!

(二)歷史變遷

下水門村現轄水門、雙直河、南謝3個自然村。先祖鄭氏原居赤岸(現福建省霞浦縣境內),後唐同光二年(924),大理寺正卿鄭善果遷徙至金鄉郊外搓溪裡(今郊外靈峰),後又轉遷南樓,分居舥艚山堂。明弘治年間,再遷至下水門安居落戶,務農為業。下水門村民目前仍以鄭姓居多,另有謝、胡、孫、李等姓氏,共468戶、1850人。

清時屬江南西鄉十五都,1932年屬雙桂鄉,1940年為新桂鄉第九保。土地改革時期屬綠萍鄉。現隸屬龍港江山社區管轄。

解讀 龍港下水門!

(三)機械鑄件專業村

下水門一度以機械鑄件為村支柱產業,另有紡織業等。上世紀七十年代,有村民就採取股份制的形式,集資創辦了水門農機鑄件廠。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上的能工巧匠都利用傳統的工藝和地理優勢,引進技術設備,先後辦起村聯合企業,有蒼南縣機械鑄件廠等16家機械鑄件廠。主要產品有:鐵輪機、愛麗紗花邊機、針輪擺線、捲揚機、防爆電動機、發電機、減速機、圓筒機、閥門、車床、臺鉗、無極等鑄件產品,銷往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山東等省市,並出口德國等國家。

解讀 龍港下水門!

解讀 龍港下水門!

解讀 龍港下水門!

(四)“蜈蚣橋”傳說

下水門村西有蜈蚣橋,清道光八年(1828),由村中財主寡婦籌資興建。聽聞下水門村97歲高齡的老支書謝公旺敘述,此橋浮跨於河面,長180米、108只腳(橋柱),橋面上有橋屋53間,非常壯觀。現村老人協會會長鬍炳磚對於“蜈蚣橋”印象頗深,他兒時就下河游泳經常圍繞著此橋洞潛水。令人遺憾的是,1953年至1955年,由於方(巖)金(鄉)交通航線改道,蜈蚣橋中段被拆除通航。殘留在“雙直河”橋頭以及“南垟謝”橋尾,也已於前些年造路而重修,如今的“蜈蚣橋”原貌不復存在,也只留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之中。

“蜈蚣橋”傳說是因為寡婦的女兒被香林寺中的惡僧佔奪,故橋的造型宛如一條碩大的蜈蚣,張開大口,對準南面的香林禪寺。橋造成後,寺內原有一百個和尚被蜈蚣吃了一個剩下99個,此後總也湊不足數。香林禪寺方丈經一個陰陽先生點撥,打一根石柱插入蜈蚣橋喉間,香林寺內和尚才能安居。

(五)鹿浹池和三金瓜的傳說

村西北鹿浹池內時常可以看到一對金魚在戲水,夜晚能呈現出閃閃金光,映照到墨城山。隨著逶迤的河流,遠遠望去,南笮緩傭岸、李家、香林寺像3個碩大的大金瓜(又名南瓜),河流像生長茂盛的瓜藤。

解讀 龍港下水門!

解讀 龍港下水門!

解讀 龍港下水門!

(六)五顯廟

下水門有三個五顯廟,分別在南垟謝、雙直河、水門三個片區,其中水門殿於清光緒年間興建,已於2014年重建。

五顯大帝又稱五聖大帝、五通大帝、華光菩薩等,姓馬,名靈耀,民間俗稱馬王爺、馬天君、馬靈官。

他是廣東,福建等地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之一。在中國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靈。傳說玉皇大帝封其為“玉封佛中上善王顯頭官大帝”,並永鎮中界,從此萬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經商者外出獲利,讀書者金榜題名,農耕者五穀豐登,有求必應。霞葛鎮五通宮,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大帝生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廟會(演戲),為他祝壽,祈求風調雨順,田禾大熟。而閩西龍巖永定縣,五顯大帝是財神,特別博得煙商們的虔誠禮拜。每月初一、十五,煙商們都要到設在南門的“五顯廟”去焚香上供,每年正月十五至十八迎五顯大帝,東西南北四大城門各迎一天。五顯大帝回廟後,煙商仃又連忙挑了“五牲”(雞、鴨、魚、豬肉、牛肉)、香燭紙炮,趕到廟裡去祭禮。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想和信念。

解讀 龍港下水門!

(七)蠣灰窯

蠣灰又稱蜃灰,俗名白玉,是我國沿海地區一種重要的傳統建築材料。大至建城牆、築橋樑,小至蓋房屋、修溝渠,都會使用到這種材料。

龍宜公路加油站旁邊,下水門村裡還現存著一個“蠣灰窯”,70後80後們可曾在此撿過貝殼,興致勃勃地觀看師傅們緞燒石灰,現場白煙迷漫。

解讀 龍港下水門!

解讀 龍港下水門!

解讀 龍港下水門!

(八)明天會更好

村民目前集中居住於連接龍宜公路與龍金大道的一條中心路兩側,位於世紀大道沿線的村裡北片,世紀新城建設正酣,未來發展可期!

解讀 龍港下水門!

解讀 龍港下水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