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中國當代文學史中,蘇童往往與莫言、餘華等並列,被視為1980年代先鋒小說的代表。

莫言在評價蘇童時說:“蘇童成為有最多粉絲的一個作家,尤其是女粉絲多。我們羨慕他的文學成就,也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這是我們感到沒有辦法的。”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蘇童的帥氣還被馬未都、餘華所承認。

1985年的一天,馬未都看到一篇來稿《一個白洋湖男人和三個白洋湖女人》,“我一看,這人叫蘇童。那時候也沒電話,我就寫信說‘蘇童你好,你的稿子有點意思,你來找我一下’。後來蘇童來了,他長得很英俊,是個美男子。我年輕時長得不好看,一看到英俊的男人氣不打一處來。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此前有粉絲稱讚餘華帥,餘華回答:“那是因為你沒有見到蘇童。”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蘇童年輕時候的照片

17歲時年輕英俊的蘇童來到北京讀大學,寫詩不成開始寫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並被莫言形容為“當代文學重鎮”、“在世界文壇擁有地位”。

01

蘇童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是正經科班培養出來的作家。那時的北師大中文系雲集了四方懷揣文學夢的青年,蘇童17歲考上,更被譽為天才。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同學間瘋狂傳閱。

他20歲開始發表作品,22歲時成為文學雜誌《鐘山》最年輕的編輯,26歲時便以一部《妻妾成群》轟動文壇,更由此打開海外市場。

蘇童曾經說過,他寫作《妻妾成群》是受了青年詩人丁當的一句詩的靈感觸碰:“男人有一個隱秘的幻想——妻妾成群”。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妻妾成群》是一部滲透著傳統因素的先鋒派作品。蘇童借舊中國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做小說的框架,一個男人去了四個女人做太太。但作者關心的不是一個男人如何在四個女人間的周旋,也不是如何控制她們,而是關心四個女人怎麼會把她們一起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並且像一個瀕臨枯萎的滕蔓在稀薄的空氣中相互絞殺而爭奪那一點點的空氣。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蘇童小說手稿

在這部作品中,蘇童語言的清冷逐漸表現出來,他把眼光望向死亡,例如“她每天走到廢井邊總是擺脫不了夢魘般的幻覺。她聽見井水在很深地層翻滾,送上來一些亡靈的語言,她真的聽見了,而且感覺到井裡泛出冰冷的瘴氣。湮沒了她的靈魂和肌膚。”像這樣的描寫書中還有很多,作品中始終充盈著這種濃重的卻十分明顯的死亡氣息。

評論者說這部作品是新歷史小說中最致的作品之一,說它具有“寬和精神,濡溼的氣息,綺麗的夢幻,溫婉的性格。”

02

蘇童為大眾所接受,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影視傳播。《妻妾成群》發表兩年之後,張藝謀由此改編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次年更是得到奧斯卡提名。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大紅燈籠高高掛

他的作品一直深受廣大電影導演的喜愛,無論是從其語言描寫、意象塑造上,蘇童的小說中隨處可見電影特質。他的《婦女生活》被改編為電影《茉莉花開》,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獎;《米》被改編成電影《大鴻米店》;《紅粉》被改編為電視劇。

《婦女生活》一開篇就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很適合電影表現:“匯隆照相館座落在街角上,漆成桔紅色的樓壁和兩扇窄小的玻璃門充分顯示了三十年代那些小照相館的風格。櫥窗裡陳列的是幾個二流電影明星的照片和精心擺設的紙花。”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色彩化語言也是構成蘇童小說意象的一個重要因素。蘇童在作品中習慣運用鮮豔的紅色來抒情:“去年冬天我和你們一起喝了白酒後打翻一瓶紅墨水,在牆上畫下了我的八位親人。我還寫了一首詩想夾在少年時代留下的歷史書裡。那是一首胡言亂語口齒不清的自白詩。詩中幻想了我的家族從前的輝煌歲月,幻想了橫亙於這條血脈的黑紅災難線。有許多種開始和結尾交替出現。最後我痛哭失聲,我把紅墨水拼命地往紙上抹,抹得那首詩無法再辨別字跡。”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大紅燈籠高高掛劇照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03

1980年代,馬原、洪峰、格非、殘雪、餘華、孫甘露、蘇童等作家以冷酷、尖銳、滴血的筆鋒打下了一個先鋒派天下,讓整個文壇為之側目。但時至今日,先鋒派的風光不再。

有人說,蘇童背叛了先鋒。蘇童回答"外界有一種評論,說我反叛了先鋒,我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一個作家只有不停地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不斷地推翻自己,才能越走越遠。"

從先鋒走出,蘇童之後的作品《河岸》《黃雀記》仍然是時代文學鉅作。

有評論家說:“蘇童是一個安靜的寫作者,他始終保持著一份平靜的心情,平靜的生活,他自稱是“老農”,像菜農一樣種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場上去賣。正因為蘇童總是保持著一種靜氣,使得他的作品也變得平靜,使他獲取了一種飛躍現實、超越日常生活的躍動和鮮活的想象力,使他對人性、人心、人情能做更深的開掘,有更多的發現。”

著名作家格非說:“毫無疑問蘇童是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說最高的程度”

莫言:羨慕他贏得了那麼多芳心

蘇童用作品,平淡卻深刻的向我們講述了人生的道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被我們所熱愛一方面是他的語言功底,另一方面,也由於他能看到一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給人以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