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的海宁 将打造成为国际化品质型中等城市

10月18日,记者从市住建局(人防办)了解到,《海宁市域总体规划(2016-2035年)》已进入批前公告阶段。此次市域总体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范围涉及约865.8平方千米市域与约151平方千米中心城区。

2035年的海宁 将打造成为国际化品质型中等城市

规划明确,我市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打造成为国际化品质型中等城市。市域定位为长三角国际化时尚科创新城与文化旅游名城、杭州湾拥湾产业高地、深度融杭的品质新城;城市职能为国际潮城、品质之都、文化名城、创新智城,中心城区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化时尚特色城市与都市区创新核心城市。

在发展战略上,我市将以深度融杭、开放接沪为重点战略,呼应杭州都市区总体建设目标与战略,结合杭州发展要求,实现与杭州在创新高端要素、城市战略空间、都市区通勤网络、美丽经济一体发展四大方面的联动,通过强化长安、许村临杭边界地区空间开发,整合长安、许村和高铁西站片区,打造杭海新城,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区整体发展,实现深度融杭。

同时,利用嘉兴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和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政策、平台、产业、交通、要素、民生等方面与上海的对接行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接轨上海新格局。

此外,我市重视与上海和杭州的区域协调,加强与杭州、上海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力争通过我市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长安镇(高新区)、许村镇与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新城的产业协作,加速产业协作的引擎。加强沪杭的交通联系,规划沪乍杭铁路、杭绍台二期铁路等。

除了加强融杭接沪,规划提出,要优化我市城市空间格局。全市将形成“一核、三廊、三轴、四组群”的全域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将形成“双核双十字轴、一环五片一组团”的城市发展结构。

“规划编制团队通过驻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聘请专家咨询团,给予专业指导并提出解决对策,把认知城市提升到感知城市,深度把握城市的灵魂和魅力,切实了解市民的情怀和需求,编制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城市总规。”市住建局(人防办)负责人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海宁市域总体规划(2016-2035年)》编制过程中,我市还同步建设全市统一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现总体规划的可视化分级管理、目标的可传导、规划的可监督和可评估,最终实现规划协同。

相关链接:

市域空间结构将规划形成“一核、三廊、三轴、四组群”的全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核:中心城区。市域时尚经济集聚核,依托市域行政中心、商贸中心、科创中心,共同打造具有海宁地方特色的时尚经济集聚核。

三廊:三条东西向城市发展走廊。依托杭海城际轨道打造的城镇综合服务走廊;依托01省道沿线乡镇产业集聚打造的田园乡镇发展走廊;依托百里钱塘打造的沿江特色发展走廊。

三轴:三条城市发展轴。依托人民路-长安路沿线功能集聚打造的连杭经济融合发展轴;依托海宁大道打造的现代服务业集聚轴;依托硖尖公路打造的创新创业集聚轴;

四组群:四个城市组群。依托中心城区和斜桥、丁桥打造的核心组群;依托长安、许村打造的临杭组群;依托尖山(黄湾)、袁花打造的尖山-袁花组群;依托盐官、周王庙打造的田园古镇组群。

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双十字轴、一环五片一组团”的城市发展结构。

双核:即行政文化商务核、鹃湖国际创新核。

双十字轴线:即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和两条滨水生态轴线构筑双十字的总体形态。两条城市发展轴线——海洲路综合服务轴、海宁大道产业提升轴;两条滨水生态轴线——洛塘河-长山河生态轴、长水塘-麻泾港生态轴。

一环:即城市绿环。

五片:即城北高铁新区片、开发区片、老城片(硖石景区)、城市新区片、鹃湖国际科技城片。

一组团:即现代经编产业组团。

市域综合交通

综合交通发展目标:构建“对外交通快速、对内交通畅通、内外衔接顺畅,节点功能突出”的海宁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形成“603015”交通圈,即60分钟可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抵达杭州、上海等周边主要城市,30分钟可达嘉兴及市内各镇,15分钟可达市域核心枢纽。

区域客货运枢纽:打造“一主两副三节点”的综合客运枢纽系统。货运站场布局总体方案为“两主两副”。

公路:规划形成“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两横”为沪杭高速和杭浦高速,“三纵”为杭州绕城高速东线、苏绍高速、嘉绍高速。形成“一环三横十纵十三连”干线公路网。

铁路:规划形成“多模式,一张网”整体格局,包含“四横一纵”铁路网络,“四横”为沪杭高铁、沪乍杭铁路、沪杭铁路、沪杭城际;“一纵”为杭绍台高铁二期。

市域轨道:形成“两横四纵”结构,“两横”为杭海城际、沿江市域轨道;“四纵”为湖嘉杭城际、萧山机场北线、嘉兴轨道交通3号线、海宁北站至尖山市域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